大學生創業實戰感悟

  擁有良好的心態,尤其是對創業風險具有清醒的認識,並充分擁有應對風險的心理準備,是創業成功的必要條件。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參閱。

  篇一

  21世紀是一個競爭激烈的世紀,無論什麼行業,競爭力都十常巨大,在科技發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就業等於面臨失業的形勢愈演愈烈。

  21世紀又是一個創新的世紀,當今社會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可以說,創新創業能力已經成為社會向前發展的源動力。 創新,是一種能力的培養,而這種能力就是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指運用知識和理論完成創新過程、產生創新成果的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的表現形式是發明和發現,是人類創造性的外化。創新能力包含著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造性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和創新人格。

  創業,是就業的最高形式。其體現出的創業能力是指在各種創新活動中,憑藉個性品質的支援,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新穎獨特地解決問題,產生出有價值的新設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領。創業素質的人才應具有的能力包括:創造力和創造精神、學習能力、技術能力、團隊合作精神、解決問題能力、資訊收集能力、敏銳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專案的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和獻身精神等。創業能力是需要我們一步一步來提升的,一夜暴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我們要給自己確定一個明確的定位,一步步的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

  創業是一個熱門而且具有吸引力的話題。但是對於大學生來說,更多的人選擇了就業,只剩下最後的那麼一丁點人在這條路上艱苦的爬行。爬著爬著站了起來的人最後成了一條龍,而最後爬不動了的人則成了一條蟲!

  創業,是殘酷的。馬雲曾經說過:“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但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初升的太陽”。創業者,需要忍受寂寞!還沒有成功之前,是沒有任何的說話權利的。如果真的要說,那麼請你成功後再說。因為創業者需要一個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風格。倘若你想成為一個高調的人,我想你不適合創業。更多的適合去做一個吹牛皮的人,或者說好聽點,你適合去做故事編劇!再且,初步創業的人,說出的話沒有任何的力量。因此,創業需要低調,穩重,踏實,沉著,沉默„„創業者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創業者所遇到的困難

  也只有自己來解決,於是,創業者必須要懂得忍受寂寞!因為,在路上,除了自己的團隊之外,也就是你自己了!

  創業,很多大學生的夢想,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其中含著太多的挑戰和困難。創業高風險,機會成本、時間成本、經濟成本等等,在我們做出決定並付諸於實踐之前,我們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

  然而,在創業道路上,作為大學生,往往急於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對市嘗營銷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常常盲目樂觀,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僅有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對於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許多創業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大家以前創業,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態自然都是理想主義的。其實,成功的背後還有更多的失敗。看到成功,也看到失敗,這才是真正的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年輕的創業者們變得更加理智。 創業的最大好處在於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以及學以致用。如果創業者只有鬥志,沒有經驗積累,這樣的創業是極度危險的。試圖創業者都有一顆“勇敢”的心,每天都在“幻想”著自己的事業怎麼一帆風順,成績斐然等等。當你一個閱歷深厚的人問及細節時,他的夢想卻往往經不起了“拷問”。很多人把創業想的太簡單了,以至於在付出實踐的過程中處處碰壁。創業的道路固然是艱難的,但創業的成功與否不一定與知識的積累量成正比,沒有很高的學歷在創業競爭中也一樣能立於不敗之地,關鍵是創業的方向,方式和方法。有的時候還要看準時機,看準市場的潛力。所以我們大學生在捲入創業熱潮的同時,也要深刻地思考清楚,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只要自己從中獲得了寶貴的經驗,無論最後成功或是失敗,都是人生的財富。

  古人云:“無規矩,不成方圓。”戴高樂曾經也說過:“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就是你會到達的地方。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決心要做出偉大的事。”只有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標,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完成自己的目標,這樣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當然,計劃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誇誇其談,只說不做。

  一位哲人曾說:“走好每一步,這就是你的人生。”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一座山峰,雕刻著理想、信念、追求、抱負;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一片森林承載著收穫、芬芳、挫折、汗水。

  想要成功,我們不相信眼淚,不相信墮落,不相信鏡中花、水中月。我們要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那一點,勇敢的將那一點架的更高、更穩。

  在前進的道路中,我們要懂得真誠、寬容、信任、責任,尊重自己,尊重別人,保持尊嚴,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人的能力如同地下的煤,需要去發現它並開發出來,這樣它才有機會發光發熱。生命因為有限所以寶貴;因為有限,所以才要不懈努力。 創業難,這是事實,但是,這不是放棄努力、勇於嘗試的理由。當然,在決定創業前,我們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時間成本、經濟成本、機會成本等等,這些都必須是要權衡的。當然,我們還要有若干個睿智的“軍師”,經歷過風雨的洗禮,經受過大風大浪依然屹立不倒的楷模做指導。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其次,要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再次,要多方面瞭解政策,充分利用政策。最後,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

  一個成功的創業者所謂的“天分”,主要是靠在創業的“實踐”中培養出來的。不僅包括思想方法、知識和智慧、經驗和技能、品格和氣質、風度,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品行、人格、心態和為人的心胸。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創業者不僅需要有非常清晰的使命感和遠景目標,而且還需要有非凡的決策能力。

  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創業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創業素質。 創業者要具備良好的信譽,有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有非常強的溝通能力;並具有熟悉本行的專業知識;對待周邊人群具備開放的心胸和一顆同情心、關懷心。要樹立自我的創業意識,實現自身價值,更要樹立為社會服務和創業意識,為國家艱苦創業的偉大理想與堅定信念,以及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不能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父母、學校和接收單位上,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動機和信念,凡創業成功者莫不如此。

  創業者素質的培養是有一定規律的,其成長也是有過程的。而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和教訓都是創業者成長的捷徑,中國有句俗話:

  只要我們有信心,並積極行動起來努力提高自己在創新、創業的能力,我們就有理由相信,不遠的將來,在社會創業的舞臺上,會真正湧現出一批批的大學生創業英雄,會流傳一個個大學生創業的傳奇故事。 同時,創業者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文化素養是一個看不著但能感覺得到的品質,是在知識社會中長久保持成功所必須具備的品質。不過,創業者不必過分擔心自己的文化素質,創業者應該知道文化素質是一個人的修養,通過平常多讀書,勤思考,滲透到自己的言行中,就會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但是創業者每天要辛勤地工作,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文化素養的修煉上。因此,創業者也不必試圖從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只要抓住文化修養的主要內容即可。 創業者還需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駕奴能力!

  人脈就是一種財富,對於一個剛創業的人來說,謙遜,誠懇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最好基礎,也是創業的一個關鍵條件!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如何將自己的理想和希望變成現實,就要有對市場的分析、判斷和預測能力,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科學合理規劃未來職業的能力和不斷提高生產與經營的能力,獨立生存和終身不斷學習的能力,讓這些能力作為實現目標的手段和方法。 創業,是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情!很多人都說創業者不容易,創業者了不起。我想,創業者更受人關注,不是因為創業者更了不起,而是因為創業者比就業者要少得多罷了!創業者,不需要任何的光環,只需要腳踏實地;創業者,不需要糖衣炮彈,只需要苦口良藥;創業者,不需要大眾美麗的贊可,只需要認可就行了。創業者充其量只是一個站在不同角色去做對社會無害的事的人罷了。沒有什麼了不起。從某個角度來說,創業者就是一個就業者。

  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創業。看多了創業成功的事例,看多了那些成功人士風雨勵志的傳奇故事。很多人躍躍欲試,希望上天賜福於己,將成功輕易複製。現實世界沒那麼簡單,並不是所有人的頭腦都是那麼精明,並不是所有人的意志都能經受住歷練。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為自己選著一條合適的道路,每一個人都會活的精彩。簡單的快樂背後往往沒那麼簡單,所以,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輕易被心靈雞湯“灌醉”。

  成功,不相信眼淚;成功;不相信逃避;成功,不相信頹廢;成功,不相信幻影。是的,只要我們做事像愛迪生持之以恆,像阿基米德尋找地球支點一樣,那麼,我們的人生定會有輝煌騰達之時。21世紀,是我們當代大學生大展巨集圖,樹立遠大抱負的時刻,當然,21世紀更是我們腳踏實地、持之以恆、不輕易言敗的時刻。

  作為當代大學生,儘管我們有知識、有激情、有夢想、有衝勁,但是由於我們缺乏社會實踐,沒有經過市場的風雨考驗,缺乏管理團隊的經歷,所以我們創業比起職場過來人有著更多的風險和盲目。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努力學習以前成功創業者的經驗,努力提高自身的創業能力與素質,更要注重創新。只有不斷完善自己,我們才能在創新創業的路上走得更遠,給社會帶來更多的財富。

  篇二

  社會實踐的參加者:xx-x

  實踐的主題:自主創業

  時間:xx-xx年

  地點:xx-xxx-x

  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暑假臨近,為了讓我的生活過的充實而有意義。也為了自己的願望,在這個暑假我放棄了的旅行,放棄了休息,開始了我艱辛而幸福的自主創業道路。只能說一切突如其來確無懈可擊,雖然辛苦,確實美的。

  當太多太多創業的名人佳績出現在眼前,身處象牙塔的學子不願在一旁觀看,跟著前輩的足跡,紛紛跳入創業的大潮。可成功是難以複製的,創業初的滿強熱血未必就能換來財富和經驗。資金的匱乏,管理經驗的缺少,市場調研的不全面,都會給那些走在創業道路上的學子們以打擊。有人說創業的結果多半是慘淡。現在結合前程無憂網上大學生創業調查,創業一深入學子心。在前程無憂網的調查報告的首題為“你是否有創意的衝動”所謂衝動,即使一瞬間內心感性的認識無需具備條件,也不需要考慮結果和後果。最終調查結果顯示,是有3.4%的學生選擇“沒有”一項,其餘的9***%有衝動的學生中,近7%的學生有衝動並已經開始著手創業。絕對的佔有率告訴我們創業的概念已經在大學生心裡普及。

  面對現代社會的人才越來越多,而大學生的就業也越來越嚴峻,就業競爭使一些大學生產生為難情緒。實踐才能出真知,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雖然上學才一年卻發現周圍的大學生都在為生活賺取生活費,為了自己的生活更美好,無論是送飯,還是去超市打工。都代表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對經驗吸取的渴求。我們要在實踐中通過感悟發現自我智慧並加以掌握和運用。只有這樣,才不會把所學的知識變死,才不會讓死的知識矇蔽自己的眼睛、用死的知識來代替自己的思維。最為一個藝術生,總是希望把生活變得美好。看多了美的東西,真的希望什麼都擁有。所以在這個暑假字我的家鄉開了一家小店,不僅為了完成我的願望,也希望讓更多的發現生活中的美好。記得有這樣的一句話:“有些人,總是很用力的生活,用力的愛著美好的東西”。作為大學生應該在實踐中去鍛鍊自己,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的能力,累積實踐經驗,為以後的工作做準備。

  2009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對各國各行業造成巨大影響,在此背景下,我國各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也比往年更加嚴峻。十七大報告提出的“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戰略,為解決我國的就業問題與可持續發展問題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大學生擇業日趨多元化,其中,自主創業正成為大學生擇業的一種積極選擇。 勇於拼搏創新的大學生自主就業,代表時代氣息的網上求職,比較正規的公務員考試就業等多樣化,自主化的趨勢。公務員考試人數越來越多,有多少人又能在畢業之後還堅持自己的專業,少之又少,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心情來面對讓人無奈的人生和這個競爭越發殘酷的社會。但無論怎樣,生活還要繼續,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自1998年清華大學在國內首次舉辦創業計劃大賽以來,到2002年4月,國家教育部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黑龍江大學和南京經濟學院這8所高等院校確定為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試點院校後,全國各高校普遍出現了開展大學生創業的熱潮。創業能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繼學術性、職業技能之後,大學生應具備的第三種能力護照。但始終令人困擾的一個問題是:一方面,大學生創業的熱情異常高漲,據一些地方統計,七成大學生對創業感興趣;另一方面,又是居高不下的創業失敗率,大學生創業失敗率高達70%,而成功率只有2%~3%。因此,如何在大學生中宣傳貫徹創業思想、提升創業意識、培養創業能力以及為有志創業的大學生做好創業準備,顯得尤為重要。

  對於自己創業的想法可以說是由來已久,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實踐。等當自己真的開始實現的時候才發現當時的自己是怎麼的衝動,換來的是一個暑假的折騰,雖然我樂在其中,但還是少不了大家的幫忙,在這期間我學會了很多,進入商海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上課聽講,餓了吃飯那麼簡單了。需要考慮的太多。開始的裝修,本來自己想的很好,但到了實際生活中才知道是多麼的不可能,對於上貨,講價,記賬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問題出現得時候我才發現我考慮的只是滿足自己內心的需要,而真正的賺錢才是真的吧。

  創業教育應注重對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使學生由被動的就業觀念轉變為主動的創業觀念,鼓勵學生將創業作為自己職業的選擇,並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興趣特長相結合,創造出自己所期望的價值。自主創業是個體在解決就業問題上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形式但是對所有的大學生在大學期間進行系統的創業教育、創業訓練是必要的,努力培養他們創業的能力與素質,增強創業意識,為他們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創業、崗位立業作好準備。長期以來,大學生畢業後往往只能被動地求職,不能主動地創業,大學人才培養的目標也侷限於研究型、應用型,忽視了對學生創業觀念和創業能力的培養。不少大學畢業生在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後,才去考慮創業的問題,以致形成了大學生“無業才創業”的錯誤認識。

  大學生創業不應該是在就業難面前的“無奈之舉”。自主創業不僅是大學生自主就業的重要途徑,更是大學生成材的重要模式。1998年10月,在巴黎召開的世界高等教育會議明確提出:“高等學校,必須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為了方便畢業生創業,高等教育應主要關心培養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要使高校畢業生“不僅成為求職者,而且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

  成功的創業需要資金、人才和管理技術,需要儲備很多知識和經驗。教師的責 任就是在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下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決學生“會創業”的問題,給學生開啟創業之門的金鑰匙。

  自主創業還需要各方面的知識的積累,還需要社會經驗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風險意識的確如此了,現在一下子佩服起坐生意人來啦!想的要全面,就算是揹著lv的包,也要據理力爭那屬於自己的哪怕是5分錢。當然同時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有成功也有失敗,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自主創業。因此,我想,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要多一些理性。創業僅有興趣和激-情是遠遠不夠的。像今天的一時興起在還沒有來得及去想這麼做是否對的時候就已經下定決心要去做了,無論是怎樣的結果我都是付出心思來做的。還有各種人的幫忙,雖然也有不想幹下去的時候但想想自己的辛苦就會非常的捨不得。於此同 時還受到資金、人際關係、政策及所處環境等各方面的制約。鄰里關係很重要,對顧客的態度等等,都是我所需要學習的,一下子身份的改變,開始還真的是不習慣。在人多的時候,就會手忙腳亂。看來什麼都是需要靠積累的,經驗也不例外啊!所以我應該感謝這次機會,以及家人和朋友的支援和幫助。

  創業的話題應該是永恆的,但創業的選擇須慎重。應該說做生意的講究太多了。創業教育使面臨就業壓力的大學生多了一種選擇的機會,但有志於創業的大學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創業是有風險的。成功創業必須要有一定的財力和創業能力做保障。通過一個暑假的實踐,對於創業路上的艱辛也有了深刻的體會,我會更好的積累經驗和教訓,為今後走上社會後擇機創業做準備。

  篇三

  當作為代大學生,我們在學校裡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我們有創新精神,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慾望;我們有著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對未來充滿希望,這些都是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這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為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礎。

  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好處在於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以及學以致用;最大的誘人之處是通過成功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是創業的道路是艱難的,創業的成功與否不一定與知識的積累量成正比,沒有很高的學歷在創業競爭中也一樣能立於不敗之地,關鍵是創業的方向,方式和方法。有的時候還要看準時機,看準市場的潛力。就好比比爾蓋茨,他之所以能財源滾滾,就是因為他看到了計算機在人類的生活中會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個市場有無限的潛力,也就是需求會無限增大。

  我們都看過《誰動了我的乳酪》,這個非常簡單的寓言故事就告訴我們,我們擁有的乳酪其實是在不斷變化的,也就是我們在社會上所握有的籌碼是不斷變化的,不更新就會被用完,不注意儲存就會變質。所以這提醒著我們隨時要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在今後的生活中要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增加自己的社會競爭力,這樣才有利於我們更好地立足於社會?更好地實現我們的創業理想。

  但是在創業道路上,作為大學生,往往急於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對市嘗營銷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常常盲目樂觀,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僅有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對於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許多創業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大家以前創業,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態自然都是理想主義的。其實,成功的背後還有更多的失敗。看到成功,也看到失敗,這才是真正的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年輕的創業者們變得更加理智。

  此外,在大學生提交的相當一部分創業計劃書中,許多人還試圖用一個自認為很新奇的創意來吸引投資。這樣的事以前在國外確實有過,但在今天這已經是幾乎不可能的了。現在的投資人看重的是你的創業計劃真正的技術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複製的,以及市場贏利的潛力有多大。而對於這些,你必須有一整套細緻周密的可行性論證與實施計劃,決不是僅憑三言兩語的一個主意就能讓人家掏錢的。

  再者就是大學生的市場觀念較為淡薄,不少大學生很樂於向投資人大談自己的技術如何領先與獨特,卻很少涉及這些技術或產品究竟會有多大的市場空間。就算談到市場的話題,他們也多半隻會計劃花錢做做廣告而已,而對於諸如目標市場定位與營銷手段組合這些重要方面,則全然沒有概念。其實,真正能引起投資人興趣的並不一定是那些先進得不得了的東西,相反,那些技術含量一般但卻能切中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常常會得到投資人的青睞。同時,創業者應該有非常明確的市場營銷計劃,能強有力地證明贏利的可能性。

  就我個人觀點,我覺得提倡大學生自主創業無可厚非,但是要建立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之上。很多的大學生創業後就整天只懂跑商家,荒廢了學業,這是十分不可取的。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比爾蓋瓷。學習就像老鷹飛翔的練習,只有把翅膀練硬了才能飛得更高。用一個比喻:火焰與海水。火焰象徵著熱情、激-情和希望,海水象徵著廣袤無邊、深邃而又冷酷。沒有火焰般激-情的創業是不可想象的,而往往也會有被市場經濟大海吞沒的“犧牲品”。市場經濟不同情弱者,也不會給任何人實習的機會,大學生創業火焰般的熱情是否能夠融入市場經濟的大潮,當然僅靠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創業意味著冒險和付出,也意味著失敗和挫折。王選為此付出了十八年在實驗室裡沒有節假日的艱辛,比爾·蓋茨苦熬了十七年才有今天的成就。大學生創業其中不乏成功者,但肯定經受了種種挫折和市場經濟大潮的考驗。在經歷了最初的創業衝動和付出之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向成熟和冷靜,對創業和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

  所以我們大學生在捲入創業熱潮的同時,也要深刻地思考清楚,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只要自己從中獲得了寶貴的經驗,無論最後成功或是失敗,都是人生的財富。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