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大學生創業貸款申請流程

  大學生就業壓力逐年遞增,創業成為其畢業後的新出路,但是大學生創業者融資困難。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大學生創業貸款操作流程

  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第一步、申請:畢業生持各類材料,到市人事局申請。

  第二步、初審:由市人事局負責小額貸款貸前稽核,對畢業生是否符合貸款條件及貸款申請專案是否屬於小額貸款財政貼息微利專案進行稽核並出具推薦表,同時,對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的畢業生進行創業能力評估。

  第三步、複審:由區縣***市***人事局複審,報送到本區縣***市***擔保機構稽核。

  第四步、擔保:擔保機構對貸款申請人的擔保申請及所提供的反擔保措施進行稽核。

  第五步、審批:由經辦銀行聯合區縣***市***人事局和擔保機構,共同對貸款專案進行評審,負責對貸款申請進行最後的審定。經審定同意貸款的,由經辦銀行與擔保機構簽訂擔保合同,同時與貸款申請人簽訂貸款合同。

  第六步、放貸: 高校畢業生***含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研究生***從事個體經營的,自批准經營日起,1年內免交個體戶登記註冊費、個體戶管理費、經濟合同示範文字工本費等。此外,如果成立非正規企業,只需到所在區縣街道進行登記,即可免稅3年。 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向銀行申請開業貸款擔保額度最高可為7萬元,並享受貸款貼息。

  :日照大力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 最高可申請20萬貸款

  “2000元月薪,找不著農民工,頂多只能僱到一個大學生。”諸如此類的笑談亦真亦假,卻也從側面折射出了大學生求職難、定位尷尬的現狀。

  面對大學生就業困境,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大學生就業創業放在就業工作首位,制定出臺了《關於進一步促進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日照市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實施方案》等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檔案和政策,全方位鼓勵、引導和扶持大學生以創業興業帶動就業。

  一系列舉措的目標是,進一步完善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繼續加大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力度,並作為一項長期性政策,全方位激勵、引導和扶持,在全社會營造濃郁的支援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氛圍。

  “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小額擔保貸款最高可申請10萬元;對合夥經營或組織起來創業的,最高可申請20萬元……”

  為了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我市正在和準備力推的政策一項連著一項。

  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科科長單修永介紹,2014年起,享受各項創業及房租水電費補貼,已成為我市大學生創業者們的新福利。大學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並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的,按照具體情況可獲最高5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政府還將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基本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補貼,佔比可達實際繳費金額的2/3。除此之外,在工商登記、稅收減免方面也有“一站申請、多證聯辦”的辦法,按規定免收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登記類、證照類等行政事業性費用。

  持續進行創業新政策的宣傳,對有創業意向的畢業生給予創業指導,使創業者掌握應有的資訊,形成科學理念,不再盲目聚集於熱門行業,理性規劃創業方向。一位準備創業的大學生這樣談及自己的打算:“一開始也想著進入機關、國企什麼的,體面又穩定,現在看起來真是沒必要那麼認死理,自己幹一樣不錯。”政府的支援,讓眾多的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路上堅定了走下去的信心。

  免費創業培訓。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可以向當地人社部門免費申請參加創業培訓,免費享受提供專案推薦、開業指導、創業技巧等***。2014年至2017年,全市計劃再培訓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8000人,引導4000名大學生實現自主創業。

  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我市相關扶持政策稱得上悉心周到。考慮到新常態下的就業彈性,扶持政策還有這麼溫情的一條:“對在電子商務網路平臺開辦 ‘網店’的高校畢業生,享受小額擔保貸款和貼息政策。”

  2013年,從曲阜師範大學日照校區畢業後,吳仁偉在大學城開設了自己的店面。“開店最初,跑前跑後辦手續,可著實費了不少功夫。後來店終於開起來了,但是一開始卻入不敷出。”吳仁偉表示,正是各項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讓自己消除了後顧之憂。“創業培訓、擔保貸款、貼息的政策出臺後,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提出了申請,沒想到這麼順利。”吳仁偉向記者介紹,“稽核通過之後,貸款馬上到位,解了燃眉之急。開店之初的難關有驚無險地過去了,是創業政策幫了大忙。”

  目前,吳仁偉的店面發展得小有規模,並打算繼續進行拓展。“現在,房租、水電、社保都有補貼。”吳仁偉告訴記者,去年底至今天,政府的扶持力度又加強了。

  今年我市“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發揮大學科技園作用被正式提出。加快推進調市級公共創業孵化基地和日照市創業大學的建設,搭建創業孵化平臺,成為我市助力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一項重大舉措。

  經過深入調研、反覆論證,確定的、嚴格方案是,採取“政府投資、租賃、改擴建、評估認定”等方式,建設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園區,為想創業又沒有場所的大學生搭建創業孵化平臺。

  具體做法:依託市人社局軍培中心設立市級公共創業孵化基地及創業大學,基地改擴建面積8000平方米,建成後可為300個大學生創業專案提供創業孵化服務,帶動超過1500人就業。

  目前,這一做法已取得可喜成效:截至去年底,全市共建設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區19處,吸引入駐企業755家,帶動就業7819人。

  據瞭解,大學科技園將依託電子商務科技園、清大華創創業園等孵化載體,大力引進知名企業,吸納大學生就業創業。加快推動校企對接、產業對接,營造大學生就業創業良好環境;東港區將全力抓好創業載體和營商環境建設,重點推進可容納500名大學生就業、創業、見習和培訓的高新區大學生創業園建設,為大學生提供經營場地、創業培訓、專案推介和融資支援等服務。

  “聚在一塊,吸引的客人也多了。下一步準備試試網上線上銷售,得跟上節奏。”吳仁偉告訴記者,像創業孵化基地這樣的叢集式管理,可以將大量各自為戰的小微企業聚在一起,形成合力。

  就業乃民生之本。今年我市“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針對大學生群體的創業就業問題,進行了重點關注。可以預期,我市的大學生自主創業,必定拓展出一片嶄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