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電商的創業政策

  現如今做電商也是很有前景的,大學生電商創業有什麼政策來幫助呢?為此由小編為大家分享,歡迎參閱。

  

  貴陽市人社局近日出臺了《關於支援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加大對電子商務能人的創業支援,在創業政策、小額擔保貸款以及創業專案徵集推介方面給出優惠政策和獎勵措施。符合相關條件的創業者,可申請最高額度達200萬元的勞動密集型創業擔保貸款。

  《措施》規定,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和貴陽市轄區內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學生在貴陽市從事電子商務創業,對經工商部門登記註冊並在網上交易平臺通過實名註冊認證,從事電子商務***網店***經營3個月以上的,在登記註冊之日起18個月內可申請享受4000元的一次性創業獎勵、每月300元的場租補貼等持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到農村創辦領辦農村電子商務企業。凡是符合現行創業擔保貸款政策相關規定,且由就業扶持物件創辦,經工商部門登記註冊並經相關部門認定後穩定經營半年以上的網路商戶,可申請人均最高額度10萬元以內的創業小額擔保貸款。對吸納安置就業扶持物件達到現有職工30%以上的,可申請最高額度200萬元以內的勞動密集型創業擔保貸款,並按規定給予財政貼息。

  此外,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在築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和社會服務機構等開發徵集電子商務創業專案的,經市創業指導專家評審進入市級創業專案資源庫的電子商務創業專案,每個專案可獲得1500元的創業專案開發徵集單位一次性補貼。凡創業者選擇市級創業專案資源庫的電子商務創業專案創業成功並正常經營3個月以上的,給予專案徵集機構4000元/個的一次性獎勵,吸納就業符合相關條件的,可享受3000-10000元不等的獎勵。

  6點

  盤點一:中國電商告別超高速增長期

  首先是網購人口紅利快速衰減,京東1.5億活躍使用者還有機會翻番,但阿里4億購買使用者再翻一倍很難了,阿里只能指望一下海外市場了。開拓新使用者,渠道下沉農村市場也很重要,這個在後面解讀。沒有流量,蘇寧“投靠”了阿里,小米也不得不妥協擁抱京東。

  其次巨集觀經濟下行,股市暴跌,購買力下降,消費趨於謹慎。衝動型消費品類,女性消費品類,以及大件消費受到直接影響。具體的說阿里、唯品會和聚美優品都是受直接影響的,當然也包括京東的大家電3C品類。

  其三玩家更多,資本瘋狂,存量使用者市場爭奪戰加劇。京東搶阿里的使用者,各大垂直母嬰電商也搶京東母嬰的使用者。上週見了一個做了十幾年母嬰的大佬,說2015年母嬰品類都打成了負毛利,花王集裝箱到貨價120元,電商價打到了100一下,賣得越多虧得越多,還賣不掉。別看估值一個比一個高,其實一個比一個活的艱難。被資本***,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兒。

  盤點二:生鮮大部分玩家註定成炮灰

  主要的生鮮電商玩家,從2012年就開始接觸了,有不少還是很好的朋友。無論是B2C,還是O2O,抑或是B2B模式,但不能不說2015年熱的有點過頭了!

  絕大部分的玩家毫無生鮮經驗,既不能控制上游供應鏈,也搞不定倉配體驗,引流成本還巨高無比。生鮮是有機會的,但2015年的大部分玩家註定會成為行業炮灰!

  東哥以為做前端流量的豆果美食、下廚房,以及構建了同城社會化物流的京東到家,以及借力傳統生鮮門店作為前置倉的愛鮮蜂是這個品類的大贏家。

  盤點三:母嬰玩家們不要無視京東存在

  2015年融資的母嬰電商有很多,貝貝網、蜜牙寶貝、親親寶貝,還有社群轉電商的辣媽幫、寶寶樹,以及發力電商的網易考拉。

  國家放開二胎了,不懂的人,還以為母嬰是電商接下來的重點電商品類。

  十年前紅孩子就是因為做母嬰電商紅極一時,那個時候京東還沒融資。當下的京東母嬰品類年交易額300多億,上述所有母嬰垂直電商加起來乘以2也未必有京東母嬰大吧。奶粉尿不溼標準類母嬰就不要指望和京東PK了,母嬰非標類或許還有機會。不管投資人是怎麼分析的,真不那麼樂觀!

  盤點四汽車電商火爆,二手車打的過猛了

  汽車2萬億以上的市場,有新車有二手車,還有汽車後市場,新車市場的主要玩家是汽車之家、易車網和天貓汽車,以賣銷售線索為主。新車不好做,原因很簡單好車拿不到貨,不好賣的車,線下不好賣線上也不好賣。

  二手車平臺的問題,在於車源問題,大部分二手車還是通過“黃牛”在交易。2015年下半年來二手車電商大戰,人人車、瓜子二手車、車易拍、優信拍等二手車平臺新一輪的廣告投放,真是豪啊。教育使用者往線上平臺轉移,只是感覺有點用力過猛了,融不到下一輪,就成了炮灰。市場投入過多,而在真正壁壘方面,解決使用者痛點投入不足,追逐短期銷售額遠多過構建長期的核心競爭力。

  汽車後市場以O2O模式為主,很多以相對高頻的洗車服務切入,但絕大部分已經掛了。絕大部分玩家沒看出什麼核心競爭力,拼的是融資能力。汽車電商實際上也有好多年了,但大浪淘沙,2015年算是汽車電商的真正起點。

  盤點五:跨境電商拿什麼和亞馬遜比

  2014年底東哥去見了亞馬遜的朋友就被告知它們跨境電商有100多萬個SKU,上週去的時候被告知已經有700萬自營SKU了,明年計劃增加至1000萬SKU。據東哥所知,京東所有自營SKU也不過才300萬而已。跨境電商拼供應鏈,目前沒有一家跨境電商能和比亞馬遜強,更不用說垂直電商了。另外亞馬遜海外倉發貨也能做到平均7天妥投。亞馬遜跨境電商有很多優勢,只是在營銷和公關上過於保守了!跨境電商的另外兩個大玩家是天貓和京東,聽說天貓在努力直接對接歐美主要的零售集團的線上平臺,而京東的跨境電商交易額也是遙遙領先的。

  垂直創業跨境電商炒的很熱,但是沒法和巨頭比的,無論是供應鏈,還是前端的流量。小紅書或許算是垂直跨境電商裡面還算可以的,主要優勢在社群自帶流量,增加了使用者粘度,也不需要死拼價格。網易考拉呢,有點吹牛逼了,光靠貼錢賣奶粉尿不溼是不夠的!

  盤點六:O2O熱的有點早了,資本跟不上

  前段時間在一個投資群裡和談及O2O泡沫,當然從結果來說,O2O被吐槽不奇怪,劉強東也批評了當下不顧及成本效率O2O創業泡沫。這是事實,但不是事實的全部。成本效率差的直接因素是訂單不飽和,而訂單不飽和是因為市場處於早期教育階段。

  目前看來比較靠譜的O2O是餐飲、用車市場,但就真的是模式靠譜嗎?如果沒有2011年的海量資本補貼的千團大戰,沒有2014年初騰訊和阿里為推移動支付補貼出數十億,線上預約訂車市場肯定不是這樣的。說白了,教育使用者培育市場需要錢。而當下的很多O2O市場並不完全是模式問題,也不是團隊問題,而是殺到半路,風險資本跟不上,戰略節奏出了問題。O2O創業者用百米衝刺來跑馬拉松,不死才怪!但誰能料到2015年6月份A股暴跌,資本寒冬意外提前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