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暑期實踐心得體會3篇

  今年暑假,作為高中生的一員,參加實踐活動,增長見識,實踐活動結束為此我談談個人的心得。本文為大家提供暑期實踐心得體會,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暑期實踐心得體會一:

  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但社會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它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見識世面、施展才華、增長才幹、磨練意志,在實踐中檢驗自己。半個月的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是慶幸?還是依戀?回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著希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我們回到學校後會更加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為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矗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我們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拿出百尺竿頭的幹勁,胸懷會當凌絕頂的壯志,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減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會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穩腳跟,才能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業餘的寶貴有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學生要進行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在這之前也是不怎麼懂得的。但是,經過這次的暑假實踐活動,我竟然領悟到了一些我以前所不明白的東西。

  首先,假期裡,我們的時間相對的充裕了許多。我們被允許做更多的事情。所以這種假期的實踐活動就成了我們最好的選擇。因為它既可以幫助我們看到更大的一個世界,又可以讓我們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最重要的是,當我們投入地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一種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快樂。當我們用自己的能力去實踐,去幫助別人時,這種快樂別人是沒有辦法體會的。

  人生中,有許多事情需要我們去做。但是我相信,這種實踐是不可缺少的一環。我想起了一句話,人的成就是決定於他怎麼利用課餘時間。所以,一段有意義的人生。實踐一定是最最值得我們來體會的。

  一起去實踐吧,去看看另一個世界。

  高中暑期實踐心得體會二:

  社會實踐是xx一附中的光榮傳統。每年學校都會組織高二年級的學生參加,作為其中的一員,我很榮幸能在這正風華正茂之時,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走向百態人間去體驗生活,拓展視野。雖然,這次的社會實踐早在上週就已結束,但是它帶給我的深刻印象並沒有消逝,給我的思考也沒有結束。

  這次給我留念最深的便是參觀中山艦和農村體驗生活了。

  看著打撈出來的中山艦,看著那被魚雷撕開的裂口,這邊讓我聯想起當時戰鬥的場景:槍林彈雨中,面對六架日軍戰機的輪番轟炸,它絲毫沒有退縮。儘管這並不是一艘擁有多大噸位的鉅艦,儘管其上的主、副炮已被拆下,但是,全體船員仍然堅守崗位,運用身邊所可以運用的武器奮起還擊。無奈敵我實力懸殊過大,船長在內的二十五名軍人戰死,中山艦也被魚雷擊中,徐徐沉沒。雖然他並沒有對整個戰局起到什麼作用,但是,他對得起它的使命,對得起他的名字——中山。這是怎樣的氣魄,這是怎樣的精神!如今,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世界和平仍在被威脅。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的死神之手並沒有放鬆,中國南海、朝鮮半島的戰爭陰霾仍然籠罩。我們作為熱愛和平的人,就應該擁有過去英烈一樣的勇氣,來捍衛正義、保家衛國;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就應該恪盡職守、積極進取;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爭為國家棟梁。

  農業、農民、農村並稱為三農。三農問題始終是全國關注焦點。中國雖然正在向現代化大步邁進,但農業仍舊是中國最大的產業之一。這次,我能夠深入農村正視三農的情況。我們是作為小組活動的,我們的任務就是走進農家,和當地農民一道勞動,和他們一起進餐。我們的小組找到了一戶願意的人家。那一家只有一位奶奶和三個孫子。在我們交流的時候瞭解到,她的子女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了三個孫子給她照顧,不過每隔一段時間會寄錢回家。由於家中缺少勞動力,家裡的地也就荒掉了。在和奶奶告別後,我們回去集合點的路上,發現很多人家都是類似的情況,家中只有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這便是如今絕大多數農村的境況。城市化、現代化的大潮創造出了許許多多的就業機會。較高的收入吸引了農村年輕人來到城市謀生,從而催生出了“農民工”這一獨特的群體。這樣是可以為城市提供大量勞動力,但隨之而來的副作用便是農田的荒廢、農村年齡結構的失衡,進而造成一系列的社會、經濟問題。近年來,對三農問題的關注度陡升,每年黨中央第一號檔案也是圍繞著三農的。但是,要徹底解決問題,需要我們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為期五天的社會實踐在一場精彩紛呈的軍民聯歡中勝利結束。我懂得了合作的快樂,我明白了團結的重要,我瞭解了祖國的強盛,我也感受了社會的弊病。這將成為我永生難忘的回憶。

  高中暑期實踐心得體會三:

  漫暑期長假即將過去,回首兩個多月來的社會實踐經歷,發現無論是參加義務家教;還是參加清溪鎮鎮團委舉辦的大學生暑期實踐活動,參觀鎮汙水處理廠、土橋文化長廊、青湖工業園等,都讓我受益匪淺,深有感觸。在這裡,我想記錄下我兩個月暑假社會實踐的心得,以回顧這段時間所學、所見、所聞,並希望能借此回顧的機會,整理經驗,使以後的學習更進一步。

  這次的暑期社會實踐,主要包括四個部分:

  1.7月10號-7月30號,義務家教,為高中學生輔導英語,以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和應試技巧,提前為高考做好準備;

  2.8月3號,參觀鎮汙水處理廠、土橋文化長廊、青湖工業園,一方面瞭解家鄉的環保建設、提升自身的環保意識;另一方面瞭解家鄉的革命事蹟和感受現代以來家鄉的發展變化,憶苦思甜,飲水思源。

  3.8月15號,參加重河管理區困難家庭調研活動,調查貧困家庭孩子“上學難”問題。

  4.8月23號,參觀香港中文大學,交流學習。

  ***一***自7月10號開始,連續20天,我以家教的身份,為高中生輔導英語,通過提高他們的單詞詞彙量、應試技巧和語感,循序漸進的幫助他們掌握自主學習英語的技巧,找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培養學好英語的信心。雖然短短的二十天,並不能真正完全的達到這些目標,但通過這次家教的實踐,讓我學會如何與低年級的孩子相處,如何靈活的運用語言來引導他們對知識的求知慾,並鍛鍊了我的口才和合理分配時間的能力,讓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完成自己的學習計劃。

  ***二***8月3號,我參加了鎮團委組織的大學生暑期活動,參觀鎮汙水處理廠、土橋文化長廊、青湖工業園。

  在汙水處理廠汙水處理池前,看著反應池裡汙水從一邊的渾濁不堪到另一邊的清澈見底,不由對政府在處理汙水保護環境工作上所下工夫感嘆不已。而工作人員詳細的介紹又讓我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我不單單瞭解到了汙水處理的重要性和處理的一般流程,更親眼見到家鄉的環保建設,通過這次的參觀學習讓我明白:人,是生存在社會這個大環境裡,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環保意識和公共道德,愛護有限的社會資源,維持大環境的乾淨平衡,才能實現個人成長和社會利益的雙贏,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建設好人類共同的家園。

  而土橋文化長廊,則是我鎮的革命傳統教育的課堂、精神文明建設的陣地、廣大青少年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在那裡,我們這些大學生分別參觀了長廊裡的榮譽室和展覽室。一路上在文字介紹的引導下,在我眼前不禁慢慢展現了這樣三幅圖畫,第一幅,是榮譽室裡的革命烈士和***員用熱血和青春描繪的抗日救國、頑強鬥爭、團結拼搏的圖畫,它用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展現的崢嶸歲月告訴我們“國之興亡,匹夫有責”,當國難臨頭,要以國家為先,為國家民族貢獻自己的一切,自由、熱血、甚至生命!第二幅,是曾經以農業為生的祖先們從事農業生產的圖畫。曾經的祖先,刀耕火種、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過著艱苦的生活,對比現在的我們,我們真是很幸福了。看著展覽廳裡的這些舊式農具,我發現只有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才能不愧對曾經的那些在貧苦生活中掙扎的祖先,才能對的起給我們創造美好生活的父母、社會、政府。第三幅,是在現代科技支撐下,蓬勃發展、熱火朝天的生產圖畫。我們現在正處於21世紀的開始,科學技術、發明創造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們的生活變的更加舒適、方便和安全。而我們也只有不斷學習先進文化,保持自身的創造性、先進性,真正做到“活到老、學到老”,才能讓自己屹立於世界先進的思想潮流之中,才能讓自己不被不斷向前推進的社會車輪拋在身後。這不僅僅是我參觀企業產品展覽室的感受,更是我參觀青湖工業園的心得。

  青湖工業園,是我鎮新近開發的大型工業園,秉著環保的理念而建,詣在發展清溪經濟的同時,解決就業問題。我們以工業園中的一家代表性企業為中心來進行參觀活動。來到這加名為古河汽車配件東莞有限公司的日資企業,我深深被他們的企業文化所感染。一進如公司的大門,有禮的問候、乾淨的環境、整齊有序的工作、嚴謹的工場流程、反覆的產品檢查工序、細緻的報告資料,正如古河的基本理念所顯示的一樣:“1.滿足顧客2.經營品質3.遵守法規4.乾淨化工場5.尊重習俗與貢獻地方6.建立企業文化”。他們用自己的行為,創造著自己的價值。讓我明白,企業文化其實跟人的文化也有相同之處。實現價值,不單單是有成績就能代表一切,而更應有內涵、有特質、有自己的文化,注重對社會的貢獻,注重回報,注重細節。只有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讓自己與眾不同,脫穎而出,才能讓自己具有獨特的魅力,創造機會,取得認同。也只有注重了細節,才能讓你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

  ***三***參加重河管理區困難家庭調研活動,調查貧困家庭孩子“上學難”問題。這次的活動對我而言,是陌生而具有挑戰性的。因為家庭的緣故,我從小便很順利的長大,沒有遇到過沒錢上學的情況,也難以想象會有人困難到這樣的地步。可這一切都在我們走進那家採訪物件家的同時改觀。那家人一家三口只能依靠父親做環衛工賺的錢養家餬口,所有的工資加上政府救濟的錢也才1000元上下,竟和父母給我一個月的生活費差不多,卻要養活一個三口之家,其中甚至有個有語言障礙的妻子和上初中三年級的女孩,而且如果不是政府一直以來的救濟和救濟房的提供,可能狀況會更加糟糕。更令我吃驚的是,面對家庭的窘境和隨時可能因貧窮而導致的休學,小女孩竟然表現的非常開朗和懂事,她笑著告訴我們,她將選擇讀中專,早點出來工作,為家庭減輕負擔。她的話、她的微笑,都深深的停留在我的腦海裡,鼓勵著我,讓我為自己曾經的抱怨、責怪、頹廢汗顏。正如一句話說的好“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遇到困難時,只有保持開朗自信,心懷希望和陽光,才能走出那片黑暗的永夜海!

  ***四***香港,是祖國南方最繁華髮達的地區,而香港中文大學則是點綴在這祖國錦繡山河上的一點明珠。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成立,以其獨特的書院制制度和雙語教學的體制,培養了大批英文與中文同樣優秀的人才,真正實現了當初他們的建校目的:建造真正香港中國人的大學,讓學生在適應國際大潮流的同時,更多的接觸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