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邊身麻痺什麼原因

  半身麻木是指麻木僅限於半側肢體或左側半身或右側半身。那麼半邊身麻痺有什麼原因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半邊身麻痺的原因,希望對您有用。

  半邊身麻痺的原因

  一、營養缺乏和代謝障礙性肢體麻木:病人可有長時間的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或有嚴重營養缺乏的病史。上述疾患導致病人體內維生素B族嚴重缺乏,而引起肢體麻木。

  二、中毒性神經性麻木:病人可有長時間與有汞、砷、鉛或有機磷等重金屬或農藥以及呋喃類、異煙肼等化學藥品的接觸史。這類化學物品可引起中毒性神經炎,該病初期即可出現肢體遠端麻木感,多伴有疼痛、面板蟻行感。

  三、感染引起的神經炎性麻木:這是由於細菌分泌的神經毒素或病毒直接侵犯神經系統而引起膚體麻木。這類疾病主要有白喉性神經炎、麻風性神經炎等,表現為肢體麻木、肢體感覺喪失。

  四、急性多發性神經根炎性麻木:病人先表現為發熱,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狀,1—2個月後出現肢體遠端麻木,呈對稱性。同時產生肢體無力,嚴重的還會出現癱瘓、呼吸困難。

  五、脊椎骨質增生性麻木:這種麻木在老年人中相當多見,其主要原因是椎骨骨質增生壓迫了椎管內神經,有些病人還可伴有肢體疼痛等感覺。

  六、骨髓病性麻木:某些骨髓病的早期,可出現至下而上的肢體麻木,隨病情加重而向上發展,進而出現肢體活動不靈等症狀。

  七、動脈硬化性麻木:多見於患腦動脈硬化的老年人,由於大腦組織特別是大腦皮層的缺血,大腦的感覺和運動中樞發生了功能性障礙,從而導致相應部位的肢體麻木。這類麻木的特點多為一側上肢或下肢或半身麻木,一般持續幾小時至數天,如不能及時治療,會發展成半身不遂。

  八、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性麻木:這種麻木部位多不固定,呈遊直走性,時輕時重,病人常伴有焦慮、煩躁、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心慌氣短和周身乏力等症狀,一般多能自愈。

  半邊身麻痺怎麼辦

  一、生活要有規律:老人可以適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但不可過於勞累。

  二、控制高血壓: 要想理想地控制血壓須注意許多方面。

  ***1***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我國一項大量人群的干預實驗表明,140/80mmHg可能是預防腦血管病的理想血壓值。但一些人的血壓降低到該水平後反而出現腦缺血的症狀,其原因可能是由於降壓速度太快,也可能是對於這些人而言的理想血壓要略高於上述數值。這是由於個體差異所致。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在一段時間內逐漸將血壓降低到上述水平或略高而又沒有腦缺血的不適症狀為宜。

  ***2***血壓要控制平穩:使24h內血壓的“波峰”和“波谷”接近,這樣既可避免血壓波動對血管壁的損害,又可防止血壓過低可能導致的腦灌注不足。降壓不要過快。

  ***3***保持舒暢的心情: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生與環境及精神狀態有明顯的關係。環境因素有飲食、社會環境、生活改變、精神衝突等。高度的應激事件可引起交感神經介導的血管收縮及其他自主神經反應,對血壓產生較大且持久的影響。Brod觀察到高血壓患者在緊張時血管收縮反應比正常人持久。易感性體質者對一般及特殊的應激反應表現為急性且持久的血壓升高。心理生理學研究提示,精神緊張、自主神經活動及條件作用均可引起高血壓。因此,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支援性心理治療十分必要。

  ***4***同時採取非藥物療法:如限制鹽的攝入量、減輕體重、降低血脂、適度運動、生物反饋療法等,可以鞏固和促進藥物的降壓作用。

  三、保持良好的心態

  保持樂觀情緒,避免過於激動。做到心境平靜,減少煩惱,悲喜勿過,淡泊名利,知足常樂。

  四、注意飲食

  飲食要注意低脂、低鹽、低糖。少吃動物的腦、內臟,多吃蔬菜、水果、豆製品,配適量瘦肉、魚、蛋品。

  五、預防便祕

  大便燥結,排便用力,不但腹壓升高,血壓和顱內壓也同時上升,極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發腦溢血。要預防便祕,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的食物,如青菜、芹菜、韭菜及水果等。適當的運動及早晨起床前腹部自我保健按摩,或用適且的藥物如麻仁丸、蜂蜜口服,開塞露、甘油外用;可有效防治便祕。

  六、防止勞累

  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不要過於勞累,超負荷工作可誘發腦出血。

  七、注意天氣變化

  寒天是腦中風好發季節,血管收縮,血壓容易上升,要注意保暖,使身體適應氣候變化。還要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進行一些適宜的體育鍛煉,如散步,做廣播體操等,以促進血液迴圈。

  八、經常動左手

  日常生活中,盡多用左上肢及左下肢,尤其多用左手,可減輕大腦左半球的負擔,又能鍛鍊大腦的右半球,以加強大腦右半球的協調機能。醫學研究表明,腦溢血最容易發生在血管比較脆弱的右腦半球,所以防範腦溢血的發生,最好的辦法是在早晚時分,用左手轉動兩個健身球,幫助右腦半球的發達。

  九、密切注意自己身體變化

  中風會有一些先兆症狀,如無誘因的劇烈頭痛、頭暈、暈厥,有的突感體麻木、乏力或一時性失視,語言交流困難等,應及時就醫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