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耳鳴怎麼回事

  嗡嗡嗡,嗡嗡嗡……

  這不是勤勞的小蜜蜂來採蜜了。而是生活當中,你我都曾經出現過的問題——耳鳴。

  目前我國約有耳鳴患者1.3億,相當於每10個人中就有1人患有耳鳴,其中104萬耳鳴患者不能正常的生活。耳鳴困擾了很多人。有的患者說,自己的耳邊像施工一樣吵,還有的患者說自己的耳邊兒像飛機起飛的聲音、蟬在尖叫的聲音。。。各種聲音百感交集。耳邊兒成天跟安了一個馬達一樣,你說煩人不煩人。一說起耳鳴的原因,大家都會覺得是上火了,感冒了。

  但耳鳴的原因其實很複雜,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簡單。發生耳鳴,到底意味著什麼呢?耳鳴到底是咋回事?聽北大人民醫院的餘力生教授,為您揭開耳鳴背後的玄機。

  耳鳴是身體發來的危險警報

  耳鳴通常是人體出現異常情況的報警訊號。可能標誌著惡性疾病找上您了。比如顱內腫瘤,聽神經瘤,都可能出現耳鳴的情況。還有可能是腦血管意外的一個先兆。

  但絕大多數的耳鳴都是良性的。

  即使是良性耳鳴,如果不及早治療,也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比如非常常見的突發性耳聾。

  耳鳴是突發性耳聾的前兆

  耳鳴通常是突發性耳聾最主要的一個前期徵兆。80%的突發性耳聾患者之前都出現過耳鳴。

  突發性耳聾,從字面上一看我們就能明白,就是突然間聽不見了。一般來說,是指的一個耳朵突然聽力下降或完全喪失聽力。除此之外突發性耳聾還會同時出現耳鳴、耳內悶脹感、眩暈、噁心、嘔吐這些不舒服的感覺,但我們通常都難以想到,這些症狀還能跟突發性耳聾掛上鉤。

  您可能很納悶兒,這突發性耳聾和耳鳴又有什麼關係呢?

  突發性耳聾是身體丟卒保車的反應。內耳的血管是我們腦血管的一個分支。人從動物進化到人以後,一個很重要的標誌就是頭部的供血增加了。

  頭部供血佔全身血供的60% ,而內耳這樣的小器官,它的血供居然就能佔到全身血供的14% 。因此內耳是個耗能大戶。一旦身體出現供血不足的情況,身體首先會丟掉內耳的功能。因為比起心功能、呼吸功能和腦功能來說,內耳有兩個呢,所以就先犧牲掉一個。

  專業人士曾經對全國30多家醫院,做過突發性耳聾多中心的研究。結果發現,在發病兩週內來醫院治療,療效能達到80%以上。兩週以後治療療效只有30% 。

  而突發性耳聾其實就是內耳血管發生了痙攣。所以治療方法非常簡單,血管痙攣型就用藥物疏通,來改善供血功能。就是輸液治療。

  如果不及時治療,療效會大打折扣。就像一盆花兒,如果明明知道是沒有澆水後把它乾死的,那麼等它死透了以後再來澆水,那肯定也是不能再活過來的。

  突發性耳聾是可以避免的

  導致突發性耳聾的原因有上百種。國外高發的年齡在50歲左右。我們國家是41歲左右高發。

  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年齡段的人群,幾乎都是比較高大上的精英人士,俗話說的“正當年兒”,是壓力最大的人群。這部分人群睡眠質量差、長期精神緊張、過度勞累,這些原因最容易導致突發性耳聾。因此想預防突發性耳聾,要儘量改善上面說的這些不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