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痢疾飲食禁忌

  寶寶患小兒細菌性痢疾,有發熱、腹痛、便後有下墜感及伴有粘液便或濃血便等現象,那媽媽們要在寶寶的飲食上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細菌性痢疾飲食禁忌

  ①忌肉類濃汁及動物內臟。因其含有大量的含氮浸出物,如嘌呤鹼和氨基酸等。含氮浸出物具有刺激胃液分泌作用,汁越濃作用越強,加重了消化道負擔。而且細菌性痢疾病人腸道有病變,有噁心嘔吐等症,消化吸收更差。

  ②忌粗纖維、脹氣食物。如芥菜、芹菜、韭菜等纖維粗較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導致區域性充血、水腫,炎症不易癒合。而牛奶和糖、豆製品也易引起腸道蠕動增加,導致脹氣。

  ③忌刺激類食物。如煎、炸及醃、薰的大塊魚肉,對腸壁有直接刺激,使腸壁損傷加劇;這些食物又難以消化,脹氣發熱,停留的時間長,會加重消化道負擔。

  ④忌汙染食物。未經消毒的瓜果蔬菜,這些既帶菌又易引起中毒,是致病因素,並使病人抵抗力下降。

  ⑤忌性寒滑腸食物。如荸薺、甲魚、生梨、花生等物,性寒傷脾胃,易滑腸致瀉,故忌用。

  ⑥忌辛熱刺激食物。韭菜、羊肉、辣椒、鮮辣椒粉和濃茶、酒、各種咖啡飲料,都是強烈的刺激品,致血管痙攣收縮,使粘膜充血、水腫、破損,故忌用。

  另外,在恢復好轉期間的患者,由於腸胃較弱,仍應禁食生冷、堅硬、寒涼、滑膩之物,如涼拌蔬菜、豆類、冷飲、酒類、瓜果等。

  小兒腹瀉的原因有哪些

  小兒非感染性腹瀉主要是由於餵養不當,如進食過多、過少、過熱、過涼,突然改變食物品種等引起,也可由於食物過敏、氣候變化、腸道內雙糖酶缺乏引起。

  小兒感染性腹瀉可由病毒***以輪狀病毒為最多***、細菌、真菌、寄生蟲感染腸道後引起。

  小兒腹瀉的症狀是什麼

  起病可緩可急,輕症僅有胃腸道症狀,食慾不振,偶有嘔吐,大便次數增多及性狀改變;重者大便次數要達一天十餘次,甚至幾十次,大便可呈水樣、糊狀、粘液狀,有的可解膿血便,同時可出現較明顯的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和全身中毒症狀***如高熱、煩躁、精神萎糜等***。

  治療小兒腹瀉的食物

  蛋黃膳:將雞蛋煮熟後去殼和蛋白,用蛋黃放在鍋內小火熬煉取油,1歲內嬰兒每天一個蛋黃油,分2-3次服,3天為一個療程,治療腹瀉,並有補脾益胃止瀉作用;雞蛋黃加少許麵粉和薑絲所蒸出的雞蛋餅也有同等功效。

  蘋果膳:蘋果含鞣酸,有止瀉作用。蘋果一隻洗淨,蒸熟,食果肉或去皮搗成果泥食用,每次30~60克,每天3次。蘋果湯也是治療腹瀉的輔助飲料。將蘋果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也可再加5%糖,煎湯代茶飲,適用於1歲內的嬰兒。

  慄糊膳:用3~5個栗子,去殼搗爛,加水煮成糊狀,加糖調味後食用,每天2~3次,有溫中止瀉作用。

  另外還有桔棗茶、胡蘿蔔湯等均有健脾止瀉作用。康復期可用的膳食有白米粥、面片、藕粉、雞蛋、清蒸魚、鹹味雞蛋羹等。

  焦米湯: 先把米粉或奶糕研成粉,炒到顏色發黃,再加適量的水和糖,然後燒成糊狀就可以了。米粉加水以後再加熱,就成了糊精。糊精容易消化,它的炭化結構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

  胡蘿蔔湯: 胡蘿蔔是鹼性食物,所含的果膠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腸粘膜上的細菌和毒素,是一種良好的止瀉食物。製作方法是,將胡蘿蔔洗乾淨,對切開,去掉莖,然後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把渣過濾掉,最後加水***按 500克胡蘿蔔加1000克水的比例***加糖燒開就可以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