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奶瓶齲怎麼治療

  奶瓶齲是一種由嬰兒睡眠時不斷吸吮奶瓶而造成的齲齒,又稱哺乳齲,表現為上頜乳切牙***即門牙***的脣側面,及鄰面的大面積齲壞,牙齒患齲病後不能自愈***即不能再長好***。那麼方法是什麼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奶瓶齲由於多個牙齒、廣泛性齲壞,治療時首先進行藥物治療。以塗藥方法治療齲病主要適用於齲損面廣泛的淺齲或剝脫狀的環狀齲,不易製備洞形的乳牙,這類齲損常見於乳前牙鄰面和脣面,有時也可見於乳磨牙牙合面和頰面。

  若有條件時應儘量作修復治療,因為藥物治療並不能恢復牙體外形,僅起抑制齲蝕進展的作用。乳牙齲蝕後,可致咀嚼功能降低。多個牙牙冠破壞嚴重時,可致乳牙冠長度縮短、咬合高度降低,對頜面的正常生長髮育及恆牙列的形成均帶來不良影響。故去除病變組織,恢復牙體外形、提高咀嚼功能的修復治療也是重要的。

  寶寶奶瓶齲如何預防

  1、孩子長出第一顆乳牙後,家長就應開始為孩子刷牙。最好是飯後和睡覺前進行,每日至少兩次。

  2、三歲以下可用清水刷牙,三歲以上可選用兒童含氟牙膏***不要選用成人含氟牙膏***。

  3、使用牙線清潔乳牙鄰面,每日至少一次。

  4、讓孩子養成喝白開水的習慣,以稀釋口內及牙間隙殘留的奶汁而起到清潔口腔的作用。

  5、控制幼兒每次使用奶瓶的時間,一般限在10-15分鐘以內,千萬不要讓孩子含著奶瓶睡覺。

  6、一歲半以上兒童應不再使用奶瓶喝水或喝奶。

  7、從孩子長出第一顆乳牙後開始,應每隔3個月就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次牙齒。

  8、根據醫生的建議,定期到醫院使用氟製劑,以提高乳牙的抗齲力。

  寶寶奶瓶齲形成原因

  奶瓶齲主要原因是家長讓孩子含著奶瓶睡覺,孩子躺著的姿勢使奶瓶嘴直接貼附於上頜乳切牙,讓牙齒長時間浸泡在奶或其他含糖的易產酸發酵的飲料中,口腔中的細菌分解糖類產生酸而破壞牙齒;當嬰幼兒清醒時,可以通過唾液的分泌、咽喉的吞嚥,有效地清除口腔內發酵的碳水化合物,而當嬰幼兒人睡後,唾液分泌減少或停止、吞嚥功能減弱,口腔的自潔、稀釋、中和作用均下降,發酵的碳水化合物便存留在口腔中,並環繞在牙齒周圍,很容易發生齲齒。

  寶寶奶瓶齲的主要特點

  奶瓶齲的主要特點是:以侵犯上頜乳切牙為主,這也與上頜乳切牙最先萌出有關。隨著時間的延續,還可波及乳尖牙和乳磨牙。另外,由於剛萌出的乳牙鈣化程度低,牙質軟,又是多個牙齒同時浸泡在奶液裡,故齲壞速度快,齲壞牙數多。這也是奶瓶齲的一大特點。

  奶瓶齲初期表現不易引起家長的注意。主要是在上頜乳切牙脣面的牙頸部形成一條白堊色脫礦帶,隨著齲蝕的發展,這條脫礦帶的顏色越來越深,範圍越來越大,環繞著牙齒,使牙硬組織剝脫,最後變成圓錐狀,甚至形成殘根。這樣,不僅使乳牙的切割功能大大降低,而且隨著病變加重,會引起牙髓及牙根尖病變,這時孩子會感到劇烈疼痛或牙齦腫脹、流膿,嚴重的還會影響恆牙的發育。一旦因齲蝕嚴重無法治療,而將乳牙過早拔除,就會擾亂乳恆牙替換的生理規律,引起恆牙萌出秩序錯亂,給孩子的牙齒髮育帶來不良影響。因此,一旦發現孩子有奶瓶齲的跡象,應及早帶孩子去口腔科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