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表現症狀不穩定型心絞痛指南

  不穩定性心絞痛,是介於勞累性穩定型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間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初發心絞痛、惡化勞力性心絞痛、靜息心絞痛伴心電圖缺血改變和心肌梗死後早期心絞痛。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表現症狀以及不穩定型心絞痛指南,一起來看看吧!

  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表現症狀

  不穩定型心絞痛胸部不適的性質與典型的勞力型心絞痛相似,通常程度更強些,經常被描述為疼痛,可持續長達30min,偶爾將患者從睡眠中痛醒。

  患者的症狀如出現下述特點,均提示發生了不穩定型心絞痛:誘發心絞痛的體力活動閾值突然的和持久的降低;心絞痛發生頻率、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增加;出現靜息型或夜間型心絞痛;胸痛放射至附近的或新的部位;發作時伴有新的相關特徵如出汗、噁心、嘔吐、心悸或呼吸困難。常用的靜息方法和舌下含服***的治療方法原來能控制慢性穩定型心絞痛,而對於不穩定型心絞痛通常只能起暫時或不完全性的緩解作用。

  有關不穩定型心絞痛各個型別的發作特點詳見後述。臨床上,還應注意兩種有特殊背景的心絞痛發作:

  1、冠脈搭橋術後不穩定型心絞痛:此類心絞痛已佔發達國家不穩定型心絞痛的20%左右,這類病人的長期預後並不樂觀,可能與靜脈橋的通暢程度有關。

  2、冠脈介入術後復發的心絞痛:多見於介入術後半年內,發生率20%左右,其機制是術後再狹窄。這類病人儘管臨床表現與普通心絞痛相似,但病理生理機制和預後不同。這類病人由於主要是血管平滑肌增生而不是血栓形成引起的,故心肌梗死的發生率低,再次行介入術的併發症也不常見。但當不穩定型心絞痛發生於介入術後6個月以上時,則應考慮可能又出現了新的活動性病變。

  不穩定型心絞痛的併發症:

  不穩定心絞痛患者發生心源性死亡和非致死性缺血事件的危險性增加。另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不穩定型心絞痛易引起心律失常,原因是冠狀動脈痙攣,血管突然閉塞。心肌缺血及血流再灌注後形成復極不一致的折返和心肌電不穩定,由於冠狀動脈急性閉塞血流中斷,引起嚴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心肌壞死。

  臨床表現呈突發性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後疼痛,特徵性心電圖動態衍變及血清酶的增高,可發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併症,常可危及生命約半數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不穩定型心絞痛指南

  原標題吧:不穩定性心絞痛診斷和治療指南

  一、不穩定性心絞痛***UA***的定義和分型

  UA是指介於穩定性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間的一組臨床心絞痛綜合徵,其中包括如下亞型:

  ***1***初發勞力型心絞痛:病程在2個月內新發生的心絞痛***從無心絞痛或有心絞痛病史但在近半年內未發作過心絞痛***。

  ***2***惡化勞力型心絞痛:病情突然加重,表現為胸痛發作次數增加,持續時間延長,誘發心絞痛的活動閾值明顯減低,按加拿大心臟病學會勞力型心絞痛分級***CCSCI-IV***加重1級以上並至少達到III級***表1***,***緩解症狀的作用減弱,病程在2個月之內。

  ***3***靜息心絞痛:心絞痛發生在休息或安靜狀態,發作持續時間相對較長,含***效果欠佳,病程在1個月內。

  ***4***梗死後心絞痛:指AMI發病24h後至1個月內發生的心絞痛。

  ***5***變異型心絞痛:休息或一般活動時發生的心絞痛,發作時心電圖顯示ST段暫時性抬高。

  二、不穩定性心絞痛的診斷

  在作出UA診斷之前需注意以下幾點:

  ***1***UA的診斷應根據心絞痛發作的性質、特點、發作時體徵和發作時心電圖改變以及冠心病危險因素等,結合臨床綜合判斷,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2***心絞痛發作時心電圖ST段抬高和壓低的動態變化最具診斷價值,應及時記錄發作時和症狀緩解後的心電圖,動態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壓低≥1mm或ST段抬高***肢體導聯≥1mm,胸導聯≥2mm***有診斷意義。若發作時倒置的T波呈偽性改變***假正常化***,發作後T波恢復原倒置狀態;或以前心電圖正常者近期內出現心前區多導聯T波深倒,在排除非Q波性AMI後結合臨床也應考慮UA的診斷。當發作時心電圖顯示ST段壓低≥0.5mm但<1mm時,仍需高度懷疑患本病。

  ***3***UA急性期應避免作任何形式的負荷試驗,這些檢查宜放在病情穩定後進行。

  三、不穩定性心絞痛危險度分層

  注:***1***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其危險度分層上調一級,若心絞痛是由非梗塞區缺血所致時,應視為高危險組;***2***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40%,應視為高危險組;***3***若心絞痛發作時併發左心功能不全、二尖瓣返流、嚴重心律失常或低血壓***SBP≤90mmHg***,應視為高危險組;***4***當橫向指標不一致時,按危險度高的指標歸類。例如:心絞痛型別為低危險組,但心絞痛發作時ST段壓低>1mm,應歸入中危險組

  四、不穩定性心絞痛的非創傷性檢查

  目的:判斷患者病情的嚴重性及近、遠期預後。專案包括踏車、活動平板、運動同位素心肌灌注掃描和藥物負荷試驗等。

  1、低危險組:病情穩定1周以上可考慮行運動試驗檢查,若誘發心肌缺血的運動量超過BruceIII級或6代謝當量***METs***,可採用內科保守治療,若低於上述的活動量即誘發心絞痛,則需作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以決定是否行介入性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

  2、中危和高危險組:在急性期的1周內應避免做負荷試驗,病情穩定後可考慮行症狀限制性運動試驗。如果已有心電圖的缺血證據,病情穩定,也可直接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3、非創傷性檢查的價值:***1***決定冠狀動脈單支臨界性病變是否需要作介入性治療。***2***明確缺血相關血管,為血運重建治療提供依據。***3***提供有否存活心肌的證據。***4***作為經皮腔內冠狀動脈成形術***PTCA***後判斷有否再狹窄的重要對比資料。

  五、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UA患者具有以下情況時應視為冠狀動脈造影的強適應證:

  ***1***近期內心絞痛反覆發作,胸痛持續時間較長,藥物治療效果不滿意者可考慮及時行冠狀動脈造影,以決定是否急診介入性治療或急診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

  ***2***原有勞力型心絞痛近期內突然出現休息時頻繁發作者。

  ***3***近期活動耐量明顯減低,特別是低於BruceII級或4METs者。

  ***4***梗死後心絞痛。

  ***5***原有陳舊性心肌梗死,近期出現由非梗塞區缺血所致的勞力型心絞痛。

  ***6***嚴重心律失常、LVEF<40%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下一頁是更多有關不穩定型心絞痛指南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