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進補食譜食療功效

  中醫方面認為,冬天是萬物封藏的季節,這個時候大地的生機也會減退,是一個非常適合進補的季節。老話說的好,藥補不如食補,在寒冷的冬季,服用一些美味的食物,不僅能夠滿足味蕾,同時有很好的補益身體,一舉多得。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說說,一起來了解下吧!

  

  第一:黑豆大棗粥

  材料:黑豆、大棗、紅糖

  做法:將黑豆清洗乾淨,然後提前一個小時放入清水中浸泡;將準備好的黑豆以及大棗一起放入鍋中燜煮一個小時,起鍋之前加入紅糖。

  功效:建議最好在每天飯前的時候服用,並且不要急於吞嚥,最好能慢慢的咀嚼,這樣效果更好。這道食譜具有很好的補腎作用,並且對於體虛的身體也具有很好的字眼效果。

  第二:五元補雞

  材料:母雞、龍眼肉、荔枝肉、枸杞、蓮子、黑棗、冰糖、料酒、蔥薑蒜、食鹽

  做法:將母雞宰殺乾淨,然後將其他的食材清洗乾淨,去除果核備用;將其他的食材一起放入母雞肚子之中,隨後將母雞放入砂鍋中,放入蔥薑蒜以及料酒,然後蒸煮大約兩個小時就可以服用了。

  功效:這道食譜具有很好的補氣補血以及滋陰養腎的功效。特別適合那些身體虛弱或者是大病初癒的患者。建議在飯後服用,這樣能夠更好的增加身體營養,起到強身健體的功效。

  雞肉具有很好的補虛效果,服用之後不僅能夠暖胃,同時還具有活血、強身健體的效果,分娩之後的女性也適合服用;蓮子則是具有補脾養腎的功效;荔枝肉補血益氣;黑棗保健脾胃;所有的食材混合在一起烹飪之後所製作成為的五元補雞,能夠很好的保健身體,起到益氣活血的效果。

  第三:蒜味荸薺

  材料:大蒜、荸薺、食鹽、白糖。食醋、麻油

  做法:將新鮮的荸薺清洗乾淨,然後去皮切成薄片,放入淡鹽水浸泡,十分鐘之後取出瀝乾水分;將準備好的荸薺放入盤子中,放入一些食鹽醃漬十五分鐘,最後瀝乾水分備用;大蒜去皮之後清洗乾淨,隨後剁成蒜末;將蒜末灑在荸薺上面;在鍋中將白醋以及白糖溶解混合,最後倒在荸薺上面,蓋上蓋子燜制十分鐘撒上麻油就可以服用了。

  功效:這道食譜具有很好的清熱化痰的效果,在冬天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出現咳嗽、發燒的情況,服用這道食譜能夠很好的令身體恢復健康。荸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馬蹄,中醫認為性寒,服用之後具有清熱祛痰的效果,所以適合一些發熱、咳嗽的症狀。現代醫學也發現,荸薺中含有的成分具有抑菌的效果,經常服用還能夠起到防癌、降低血壓的作用,所以在冬天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多吃。

  冬季進補註意事項

  無虛不補

  補藥是針對虛證以使身體強健,無虛之人雖患病也不宜進補。因為無虛之人進補,輕則是一種浪費,重則還可造成嚴重不良後果。如無虛之人亂用人蔘、鹿茸等進補,常會引起內熱陽亢等表現,出現興奮、煩熱、鼻衄等症狀。若患病之時胡亂進補,還可能造成“閉門留寇”或“誤補益疾、留邪致變”的危害。所以,凡遇感冒發熱、消化不良等病症時都應暫時停止進補,待外邪已退,病情好轉時再繼續進補。

  辨證施補

  老年人進行藥補不可盲目,一定要四診合參,辨證施補,在明確是陰虛、陽虛、氣虛、血虛或五臟中何髒之虛的基礎上,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地進行。絕不可不問是否需要,跟著感覺走,跟著廣告走,或別人用了覺得好也跟著用,這都是錯誤的。正如清代名醫餘昕鴻說:“見病不可亂補,一日誤補,十日不復,服藥者可不慎乎。”

  不宜驟補

  一般而言,老年人體質虛弱,消化等功能衰退。所以只宜平補、緩補,慢慢調養,才能達到健運脾氣、流通氣血、平調陰陽、防衰抗老之目的。所以。老年人的補品,應選藥性平和、補而不滯、滋而不膩之品。正如《壽親養老新書》指出:“上壽之人,血氣已衰,精神減耗,危若風燭,百疾易攻。”所以,“大體老人藥餌,正是扶持之法,只可溫平、順氣、進食、補虛、中和之藥治之。”

  謹防虛不受補

  一般而言,年高體弱者消化能力也弱,而補藥又滋膩之品較多,不易被腸胃吸收,用之反加重腹脹、納呆等。因此,應用補藥時一定要顧及脾胃是否能夠吸收,必要時可先調理脾胃,或在補劑中適當配伍健脾和胃之品***如砂仁、白寇仁等***同用。

  掌握進補劑量使用補益藥品,一定要根據老人的年齡、體質等情況按醫生規定的劑量進補。否則,劑量過小則杯水車薪,用量過大則易產生不良反應。在具體選用補品劑型時,短時間服用,或欲使療效快一些,一般宜選用煎劑或燉服;若服用時間較長,則宜選用丸劑、散劑、片劑或膏滋補劑等。

  注意靈活變通

  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在生命活動過程中,氣血陰陽相互依存,所以在虛損不足的情況下,也常相互影響,如陽虛多兼氣虛,而氣虛也可導致陽虛;陰虛和血虛都可表現出機體精血津液的損耗,陰虛多兼血虛,而血虛也可導致陰虛。因此,補氣與補陽,補血與補陰往往相須為用。至於氣血兩虧、陰陽俱虛之證,則當採用氣血雙補或陰陽兼顧的辦法。

  對於虛實夾雜之證,又要根據實際情況變通進行;如採用補瀉雙施,或消補兼施,或以通為補,或先消後補等,不可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