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太瘦都有哪些危害

  對瘦弱者來說,增肥是很有必要的。那老人太瘦的危害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分享了老人太瘦的危害,一起來看看吧。

  老人太瘦的危害

  1、易導致體質虛弱

  老年人太瘦了身體的新陳代謝和各種生理功能都會比正常老人低,體質相對較弱,對飢餓和勞累的耐受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感覺精神不振,易出現疲勞和頭暈目眩的現象。

  2、警惕營養不良

  瘦老人的新陳代謝和各種 生理功能都會比正常老人低,體質相對較弱,對飢餓和勞累的耐受能力差,常常會感覺精神不振,易出現疲勞和頭暈目眩的現象。此外,有些老年人並非天生就瘦, 而是盲目推崇素食,只吃米麵、蔬果、豆類等植物性食物,拒絕肉魚禽類等動物性食物,這些老年人可能存在營養不足、能量缺乏,進而發生貧血、免疫力低下、骨 質疏鬆等。

  3、易引發疼痛

  脂肪是內臟器官、皮下組織的保護器,起著襯墊支撐、緩解震動的作用。精瘦的人由於沒有足夠的脂肪作為骨骼的緩衝物。他們久坐時,臀部骨骼常因為被壓而感到疼痛。由於腳底脂肪墊薄,走路也會覺得痛。

  4、瘦也可能脂肪超標

  人們總把高血脂和肥胖聯絡在一些,事實上,很多體重輕甚至消瘦的人,體內脂肪含量同樣可能超標,並因而增加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風險。由於沒有“胖 子們”警惕性高,體重輕的老人往往犯經驗主義錯誤,體檢時甚至自動忽略血糖血脂檢測專案,不能及時發現疾病苗頭。建議很瘦的老人,也要定期檢測血糖、血 脂,並少吃油膩,每週堅持三次以上的半小時運動。

  5、易患面板病

  老年人太瘦了,由於面板變薄和乾枯,皮脂腺分泌減少,患老年性糠疹、面板角化症、面板瘙癢症等老年性面板病的發病率也明顯升高。

  6、會加長疾病的痊癒時間

  瘦人由於體內貯存的能量物質很少,一旦患病,往往經不起疾病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折磨,使疾病痊癒的時間延長。

  7、易引起骨質疏鬆

  老年人太瘦還會引起一種名為“肌肉衰減綜合徵”的疾病,成為導致骨質疏鬆和骨關節炎等疾病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老人太瘦該怎麼補充營養

  1、飯菜要香。老年人的味覺、食慾較差,吃東西常覺得缺滋少味。所以,為老年人做菜尤其要注意色、香、味。

  2、質量要好。老年人體內的代謝以分解代謝為主,需用較多的蛋白質來補償組織蛋白的消耗。因此要多吃些雞肉、魚肉、羊肉、牛肉、瘦豬肉以及豆製品,這些食品所含的蛋白質均屬優質蛋白,營養豐富,容易消化。

  3、數量要少。研究表明,過分飽食對健康有害,老年人每餐應以七八分飽為宜,尤其是晚餐。

  4、蔬菜要多。新鮮蔬菜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礦物質,還有較多的纖維素,對保護心血管、防癌、防便祕都有重要作用。每天蔬菜的攝入量應不少於250克。

  5、食物要雜。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礦物質和水是人體必需的六大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為平衡吸收營養,各種食物都要吃一點。如果條件允許,每天的主副食品應保持在10種左右。

  6、菜餚要淡。吃得太鹹會增加心臟、腎臟的負擔,容易引起血壓增高。

  7、飯菜要爛。老年人的牙齒常有鬆動和脫落,咀嚼肌變弱,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量減少,胃腸消化功能降低。因此,飯菜要做得軟一些,爛一些。

  8、水果要吃。水果中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維生素和金屬微量元素,這些營養成分對於維持體液的酸鹼度平衡有很大的作用。

  9、飲食要熱。老年人對寒冷的抵抗力差,如果經常吃冷食會引起胃壁血管收縮,供血減少,並反射性地引起其他內臟血迴圈量減少,不利健康。因此,老年人的飲食應稍熱一些,以適口進食為宜。

  10、吃得要慢。細嚼慢嚥能減輕胃腸負擔,促進消化。吃得慢些還容易產生飽腹感,防止進食過多。

  增肥吃什麼好

  1、主食及豆類的選擇

  大米、粳米薯等米麵雜糧、大豆及其製品等含碳水化合物較豐富的食物。

  2、肉蛋奶的選擇

  雞肉、雞蛋、豬肉、牛肉、全脂奶粉、乳酪等製品。

  3、蔬菜的選擇

  百合、芋頭、山藥、茄子、白菜、蠶豆、豌豆、蓮藕。

  4、水果的選擇

  橙、桔子、蘋果等水果,松子、榛子、葵花子等堅果類。

  5、其他

  巧克力、冰淇淋、黃油、奶油、果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