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九九重陽節要賞菊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九九重陽節要賞菊吧。

  九九重陽節要賞菊

  重陽節賞菊的習俗,要從陶淵明說起。陶淵明最愛菊花,並且一個“菊迷”。菊花象徵著高潔的品格。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的亂世,於不滿當時政治的黑暗、腐敗,因此他辭去官職,回到家鄉柴桑***今江西***隨障,並在宅旁東籬邊種了許多菊花,朝夕觀賞。陶淵明喜歡喝酒,可是辭官以後因為家貧,時常缺酒。有一年陶淵明又倚在籬邊賞菊,卻沒有酒喝,他只得採了一把菊花在手裡,嚼。然而,菊花畢竟不能代酒。此時,遠處來了一位白衣人,那人原刺史王弘派來的差人,特地送酒給陶淵明。陶淵明真是喜出望外,有」處逢生的感覺,當即開啟酒甕,對著菊花開懷暢飲,一醉方休。從此,人們便紛紛效仿,從而有了重陽節賞菊的風俗。

  重陽老人節的意義

  一、國家把重陽節確定為老年節,出臺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體現出政府對老年人的關愛和對敬老美德的推崇,特別是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更制訂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推進社會養老事業的發展,更彰顯出養老、敬老、孝老的國家擔當。

  二、天天都是“重陽節”,日日都是盡孝日,人人盡孝成共識和共同自覺,社會敬老成常態和共同行動,不僅是老年人的福祉,而且是文明進步的體現,更是重陽節的內涵和價值所在。

  三、將重陽節的意義,從先人轉向了今人,從歷史轉到了當下。重陽節成為老人家、敬老節是對“尊老、敬老、愛老”的一種傳承,也是將重陽節所蘊含的深層內涵進行最大化地推而廣之。總之,重陽節是一個傳統節日,但重陽節的意義,卻是永恆的。

  重陽節簡介

  重陽節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此外還有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

  另外,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2012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為老年節。

  重陽節慶祝方式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會館保留重陽節祭祖的習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這一天選擇較有傳統意義的慶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與友好相約到戶外活動,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風光,又能聯絡親友之間的感情。

  農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數,雙陽相重,故名重陽節。重陽節作為一個以娛樂為主的節日,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