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課程管理制度範文

  學校課程是學校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學校課程開發,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之一。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你喜歡。

  一

  為深化課改實驗,規範實施國家、地方、學校課程計劃,有效管理和評價課程,體現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積極促進符合素質教育的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方式的形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課程管理制度。

  一、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國家制定中小學課程發展總體規劃,確定國家課程門類和課時,制定國家課程標準。在保證實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鼓勵教師開發適應本地的地方課程,可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特點的課程。

  1、國家課程

  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語文、數學、外語、地理、生物、物理、化學、歷史、思想品德、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綜合實踐等。認真實施晨練、大課間和課外體育活動。

  2、地方課程

  使用地方課程課時,經省教育廳中小學教材編審委員會審定的課程。包括安全教育、環境教育、傳統文化、人生規劃等。

  3、校本課程

  開發並實施本校課程,

  4、綜合實踐活動課

  主要內容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群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按規定設定課時。以分科與綜合相結合活動為主要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強調學生的做,在一系列活動中進行實驗、考察、設計、製作、想象、反思、體驗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課程實施條件

  5、嚴格執行山東省基礎教育課程實施方案。課程門類、課時不隨意增減。依法執行課程計劃。

  6、按照國家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使用經教育局稽核徵訂的免費教科書,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非經稽核的教科書不隨意使用。

  7、按照縣教育局下發的中小學教師工作量標準,結合教師所學專業、學校《課程表》規定的課程門類、課時,科學、規範的配置任課教師。任課教師應專業對口,知識面廣,一專多能,一般應主講1—2門專業基礎課。學校要儘量減少教師代課門類,確保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

  8、按有關要求配置並更新課程實施所需的教具、設施、裝置,購買學生關心、感興趣的教育資料,滿足教學需求。

  三、課程實施

  9、學校在開學前制定出全校總課程表、活動課安排表;教師任課表、班級分課程表、活動課安排表、作息時間表在開學前下發,各教學班嚴格按課表上課,保證課程開齊、開全、開足、開好,教師能按統一的教學進度進行教學。保證按規定時間開學、放假。

  10、抓好課程實施的常規管理工作,教師應承擔研究課標、備課、編寫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學習輔導、批改作業、教學檢測、評價等教學任務。上述教學任務由教導處統一安排,教師無正當理由和未經教導處、分管教學領導批准,不得拒絕接受所安排的各項教學任務。

  12、教師必須嚴格按照課標、德育大綱的要求組織課堂教學,課前要精心備課,認真編寫教學設計,做好充分準備。課堂教學要緊扣“三維目標”,改進教學方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有效落實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11、嚴格遵守課堂教學管理制度,教師不得遲到和提前下課,凡經教導處查處通報的,視同教學責任事故。

  12、上課講普通話,儀容整潔,儀表大方,語言文明優美。

  13、教師不得私自停課和調課,因故需要停課、調課者,至少提前一天親自到教務處登記,經教務主任簽字後,交校長或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審批。凡停課的,須在規定教學時間內予以補課,並報教導處備案。擅自停、調課者,或事先未及時通知學生停課、補課者,視同教學責任事故,追究有關當事人責任,不得評優選模。

  14、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學校協調各任課教師,使學生的課外作業每天平均不超過1小時。

  15、在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中,要有效執行上級部門頒發的“課改”檔案精神,確保課程計劃與課程標準的嚴肅性。結合學校實際,研究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特點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要合理安排課程,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程的適應性。要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培訓,給教師創造開發課程的機會。並建立教師、學生及其家長、社會名流參與校本課程管理的長效機制。

  四、課程實施的檢測與評價

  16、課程檢測工作應在教務處統一安排下進行。試卷必須嚴格保密,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學生透露有關資訊,否則,視為重大教學責任事故,按有關規定予以行政處罰。學生平時成績和教學檢測成績須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登記填報;每次課程檢測後,要進行試卷分析,並寫出書面質量分析報告,各科成績及質量分析由教務處統一進行管理。

  17、學校要從有利於教師、學生髮展與提高的角度做好對教師、學生的各種內部評價工作。對教師的內部評價制度,要符合上級有關規定;對學生實行全面素質評價,不以學科成績作為唯一或主要依據評價教師、學生,不以學科成績公開排列教師、學生名次。

  五、課程實施的總結與深化

  18、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要尋求一定的載體,設計有關實驗的記錄表,發放給實驗教師、教研組和學校課改領導組,及時進行記錄,課改領導組、專家指導組、學科研究組人員要深入研究、探討,每週、每月進行階段性實驗成果提煉總結,認真解決課改中存在的問題。並要強化實驗工作的過程管理,及時掌握課改動態,隨時發現實驗中教師的不足,邊實驗,邊培訓,邊總結,共同促進課改的深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六、本制度從下發之日起執行。

  二

  為深化“課改”實驗,規範實施國家、地方、學校課程計劃,有效管理和評價課程,體現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積極促進符合素質教育的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方式的形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大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結合我校教育教學實際制定課程管理制度。

  一、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國家制定中小學課程發展總體規劃,確定國家課程門類和課時,制定國家課程標準,巨集觀指導課程實施。在保證實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鼓勵地方開發適應本地區的地方課程,學校可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特點的課程。

  ***一***國家課程

  開設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體育、政治、歷史等課程。

  ***二***地方課程

  佔用地方課程課時,經省教育廳中小學教材編審委員會審定的課程。

  ***三***校本課程

  就是學校的活動類課程、選修課、興趣活動的繼承、規範和發展,納入課表,依據學生需要開發,根據學校資源開發,依據辦學目標開發,認真編寫教材。

  ***四***綜合實踐活動課

  從小學至高中設定綜合實踐活動課並作為必修課程,其主要內容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群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佔總課時的8%。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強調學生的做,在一系列活動中進行實驗、考察、設計、製作、想象、反思、體驗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課程實施條件

  ***五***制定課程表時,實驗年級要嚴格執行《普通全日制初中課程安排表***以分科課程為主***》;課程門類、課時不得隨意增減。依法執行課程計劃。

  ***六***必須按照國家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課標,使用經縣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稽核徵訂的教科書,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非經稽核的教科書不得隨意使用。

  ***七***必須按照市教育局下發的教師工作量標準,結合教師所學專業、學校《課程表》規定的課程門類、課時,科學、規範的配置任課教師,確保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

  ***八***按有關要求,配置並更新課程實施所需的教具、設施、裝置,儀器室要錄製、購買學生關心、感興趣的教育資料,滿足教學需求。

  ***九***標準班學額均為45人,最多不超過50人。

  三、課程實施

  ***十***學校要在開學前制定出全校總課程表、活動課安排表;教師任課表、班級分課程表、活動課安排表、作息時間表在開學前下發,各教學班嚴格按課表上課,保證課程開齊、開全、開足、開好,教師能按縣統一的教學進度進行教學。保證按規定時間開學、放假。

  ***十一***抓好課程實施的常規管理工作,教師應承擔研究教材***課標***、備課、編寫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學習輔導、批改作業、教學檢測、評價等教學任務。

  ***十二***教師必須嚴格按照課標、德育大綱的要求組織課堂教學,課前要精心備課,認真編寫教學設計,做好充分準備。課堂教學要緊扣“三維目標”,改進教學方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有效落實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十三***嚴格遵守課堂教學管理制度,教師不得遲到和提前下課。***十四***上課要講普通話,注意儀容整潔,儀表大方,語言文明優美。***十五***教師不得私自停課和調課,因故需要停課、調課者,至少提前一天親自到教導處填寫停課、調課通知單,經教導主任簽字後,交校長或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審批。凡停課的,須在規定教學時間內予以補課,並報教導處備案。擅自停、調課者,或事先未及時通知學生停課、補課者,視同教學責任事故,追究有關當事人責任,不得評優選模。

  ***十六***要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各任課教師,假期及雙休日不搞全年級、全班性集體補課,教師不得組織學生到校外舉辦補課班、提高班。

  ***十七***在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中,要有效執行上級部門頒發的“課改”檔案精神,確保課程計劃與課程標準的嚴肅性。結合學校實際,研究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特點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要合理安排課程,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程的適應性。要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培訓,給教師創造開發課程的機會。並建立教師、學生及其家長、社會人士參與校本課程管理的長效機制。

  四、課程實施的檢測與評價

  ***十八***課程檢測工作應在教導處的統一安排下進行。試卷必須嚴格保密,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學生透露有關資訊,否則,視為重大教學責任事故,按有關規定予以行政處罰。學生平時成績和教學檢測成績須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登記填報;每次課程檢測後,教導處要組織有關教師進行試卷分析,並寫出書面分析報告,各科成績及分析報告由教導處統一進行管理。

  ***十九***學校要從有利於教師、學生髮展與提高的角度做好對教師、學生的各種內部評價工作。對教師的內部評價制度,要符合上級有關規定;對學生實行全面素質評價,不以學科成績作為唯一或主要依據評價教師、學生,不以學科成績公開排列教師、學生名次。

  五、課程實施的總結與深化

  ***二十***根據“課改”實驗要求,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提煉總結,認真解決“課改”實驗中存在的問題。並要強化實驗工作的過程管理,及時掌握“課改”動態,隨時發現實驗中教師的不足,要邊實驗,邊培訓,邊總結,共同促進“課改”實驗的順利進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優化課程結構,充分利用學校和地方的課程資源,進一步調動學校自主開發課程和自主管理課程的積極性,逐步形成適應地方、學校和學生特殊需要的,體現學校辦學特色的學校課程體系。

  二、管理原則

  1、以學生髮展為本,學校課程的研究與開發活動必須認真考慮學生的需要、興趣與經驗,一切從學生的健康發展出發。

  2、充分發揮學校課程對學生髮展的不同價值作用,體現學校辦學特色。

  3、學校課程的教學要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儘可能地採用合作、參與、探究和體驗等有助於學生主動學習的學習方式。

  4、在鼓勵教師及有關人員創造性地開發課程的同時,要明確各自職責,加強教學和教材的規範管理。

  5、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注意發揮家長和社會力量的作用。

  三、課程開發

  在學校課程開發中,教師要確立“針對學校,面向課程,凸顯個性,動態發展”的目標。

  1、“針對學校”,就要以學校為本,以學校為基礎,針對缺陷,發揮優勢,挖掘資源,組織人員,在學校中開發學校課程。

  2、“面向課程”,就要認真做好涉及學校課程開發的環境分析、課程目標設定、課程組織、課程實驗和課程評價五個部分工作,加強三個環節的研究,即確定開設的科目;形成學校課程的指向;制定學校課程開發、實施、評價的計劃。

  3、“凸顯個性”,就要在課程開發時,把張揚學生個性,體現老師個性和強化課程個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4、“動態發展”,就是說學校課程是動態發展的,好的課程不斷完善,新的課程不斷加入,一些不受學生歡迎或準備不足、教學效果不好的課程將被淘汰。

  四、課程實施

  1、經學校稽核同意開設的學校課程,由教務處擬開設課程目錄會同年級組向全體學生公佈。

  2、教研組長負責安排學校課程教學任務。

  3、教師應認真做好備課、上課工作。

  五、教師管理

  1、教師按照課程教學進度計劃組織教學,在教學中應認真聽取學生意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計劃作出適當修改。

  2、開發學校課程的教師應自編講義***或課件***。

  3、教師開設學校課程情況應記錄在教師業務檔案中,並作為教學工作內容之一。

  4、學生積極參與學校課程的建設,有權向任課教師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要求。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