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上幼兒園的原因

  兒童在還小的時候會出現排斥去幼兒園的情形,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一情形的發生呢?有什麼比較好的改善方法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兒童不想去幼兒園的原因

  對新環境不熟悉

  上幼兒園之前,孩子一直生活在熟悉的環境裡,一家人整天圍著他轉。到了幼兒園就不一樣了,孩子發現自己是隻是班級裡的一份子,必須遵循集體的規範,想要的東西需要與人分享,想吃的點心,玩具都需要排隊,上課需要遵守遵守秩序,不能隨便講話,到處都是限制,孩子會產生心裡的落差,為了逃避,他們便會哭鬧,不想上幼兒園。

  缺乏安全感

  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身邊,待在父母身邊,孩子會有一種安全感,離開家長等熟悉的人前往幼兒園,是對孩子心理的一次巨大挑戰,他會用所能利用的一切手段來對抗這種“不理解幼兒心理的安排”行為從而達到滿足他安全心理需求的目的。

  自理能力弱

  很多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穿衣服,吃飯都是家長幫忙,自理能力較弱,然而幼兒園裡穿衣吃飯去衛生間自己來收拾自己的東西。對於自理能力弱的孩子來說太吃力了。另外,由於自己達不到老師要求的,比別的小朋友顯得“笨”心理會有挫敗感,會有強烈的心理壓力,便不再想去幼兒園。

  受到同伴的欺負

  有些孩子難免會被排擠,變成大家欺負的物件。時間久了,孩子便會產生逃避心理,表現為不愛講話,總是一個人玩兒,孤獨感強烈。

  兒童不想去幼兒園怎麼辦才好

  1、孩子不喜歡去幼兒園,因為覺得那裡充滿了約束。要告訴孩子上幼兒園的種種好處:可以和其他小夥伴一起玩耍,可以學到新本領,諸如此類,儘量讓孩子感覺幼兒園是一個快樂的地方。

  2、家長需要多一點關愛孩子,對寶寶多一些鼓勵和讚美的話,多一點時間陪,或者去接的時候陪他在園內玩一陣,熟悉一下環境。讓他知道上了幼兒園之後,爸爸媽媽更愛寶寶了。

  3、做好孩子的心理疏通工作,讓孩子覺得不會自理並非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同時,也應多鼓勵孩子自己穿衣、吃飯,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4、家長幫助寶寶認識同一個班級的小夥伴,只要認識一兩個就可以了。這樣,孩子在進入幼兒園時,班級裡熟悉的夥伴會減少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讓孩子容易適應群體生活。父母還應鼓勵孩子多與同伴交往,從而讓小朋友瞭解自己與同伴的差距。

  寶寶不願意上幼兒園家長應該這樣做

  1、做好入園準備工作

  寶寶對熟悉的環境排斥性會比較小,所以,入園前的一段時間,媽媽最好經常帶寶寶去幼兒園看看,帶寶寶認識一下老師、熟悉一下新環境,然後再給寶寶講講入園後將會過怎樣一種生活。媽媽可以藉助童話作品、大班寶寶的案例等,講得越形象生動,寶寶的心理準備越充足。

  寶寶入園後,媽媽最好將寶寶特殊的生活習性與老師進行溝通,這樣,寶寶感受到老師和媽媽一樣對自己好的時候,就會增加一些親切感,減輕陌生感。

  2、第一個接寶寶回家

  媽媽送寶寶入園,寶寶哭鬧的時候,媽媽不要流露出厭煩情緒,可以對寶寶說:“媽媽第一個接你回家,媽媽很愛寶寶!”千萬不能因工作忙晚接孩子,只剩寶寶一人在幼兒園,會增強寶寶的恐懼感,使得他第二天入園的時候更加哭鬧。

  3、患病後及時休整

  媽媽不要因為看到寶寶哭鬧,就允許寶寶在家待幾天,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就很難度過入園開始的困難和磨合期。媽媽要堅信,寶寶很快就能喜歡上幼兒園的,到那時,不去幼兒園都不成。

  但是,如果寶寶患病的話,就要及時休整。一是要積極給孩子治療,二是要讓寶寶在患病時得到很好的休息,避免疾病加重。一般情況下,寶寶生病在家裡待幾天後,就不願意去幼兒園了。最常用的伎倆就是裝病,今天肚子疼、明天頭疼的,媽媽一定不要被寶寶矇騙。

  如果寶寶的確是免疫力差,媽媽要帶寶寶多鍛鍊身體,多與外界接觸,以增強寶寶的免疫力,減少疾病發生。

  4、做飲食補給

  有的媽媽怕寶寶在園裡吃不好,回到家就給寶寶加餐,這樣倒不利於寶寶消化。媽媽在飲食方面應該多準備一些易消化、有營養的飯菜,多吃水果蔬菜,注意補充水分、維生素和纖維素,最重要的是多給寶寶喝水,防止上火。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