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的藥用價值

  大黃,中藥名,為蓼科大黃屬多年生草本。藥用來源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藥用大黃的乾燥根及根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參考!

  

  【藥名】大黃

  【別名】將軍、黃良、火參、膚如、蜀大黃、錦紋大黃、牛舌大黃、錦紋、生軍、川軍。

  【入藥部分】挖取根莖,切除莖葉、支根,颳去粗皮及頂芽,風乾、烘乾或切片晒乾。

  【性味】苦,寒。

  【歸經】入胃、大腸、肝經。

  【功能主治】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於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溼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用於瀉下,不宜久煎***,1~4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或醋調敷。

  【注意事項】凡表證未罷,血虛氣弱,脾胃虛寒,無實熱、積滯、瘀結,以及胎前、產後,均應慎服。

  大黃的形態特徵

  蓼科***Polygonaceae*** 大黃屬***Rheum***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及根供藥用***見彩圖大黃***。栽培種主要為掌葉大黃***R.palmatum***,次為唐古特大黃***R.palmatum var.tanguticum*** 和藥用大黃***R.officinale***。中國用大黃於醫藥有悠久歷史,西漢初已成批運銷歐洲。為中國主要出口藥材之一。

  1.掌葉大黃又名:葵葉大黃、北大黃、天水大黃。

  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莖粗壯。莖直立,高2m左右,中空,光滑無毛。基生葉大,有粗壯的肉質長柄,約與葉片等長;葉片寬心形或近圓形,徑達40cm以上,3-7掌狀深裂,每裂片常再羽狀分裂,上面流生乳頭狀小突起,下面有柔毛;莖生葉較小,有短柄;托葉鞘筒狀,密生短柔毛。花序大圓錐狀,頂生;花梗纖細,中下部有關節。花紫紅色或帶紅紫色;花被片6,長約1.5mm,成2輪;雄蕊9;花柱3。瘦果有3稜,沿稜生翅,頂端微凹陷,基部近心形,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2.唐古特大黃 又名:雞爪大黃。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米左右。莖無毛或有毛。根生葉略呈圓形或寬心形,直徑40~70釐米,3~7掌狀深裂,裂片狹長,常再作羽狀淺裂,先端銳尖,基部心形;莖生葉較小,柄亦較短。圓錐花序大形,幼時多呈濃紫色,亦有綠白色者,分枝緊密,小枝挺直向上;花小,具較長花梗;花被6,2輪;雄蕊一般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瘦果三角形,有翅,頂端圓或微凹,基部心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本種與掌葉大黃極相似,主要區別為:葉片深裂,裂片常呈三角狀披針形或狹線形,裂片窄長。花序分枝緊密,向上直,緊貼幹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