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的育苗技術是怎樣的

  葛根為豆科植物野葛的乾燥根,習稱野葛。秋、冬二季採挖,其,含有豐富的澱粉、異黃酮類物質,又有鈣、硒、鐵、銅、磷、鉀等十多種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葛根常用於表證發熱,項背強痛,麻疹不透,熱病口渴,陰虛消渴,熱瀉熱痢,脾虛洩瀉,種植前景很好。那麼你知道嗎?

  葛根如何育苗

  1、苗床準備:選擇背風向陽、砂質土壤、無畜禽危害的山地或園地作苗床。苗床地整成壟高15~20釐米,壟寬60~100釐米,長度不限。每平方米施腐熟廄肥或土雜肥1.5~2.5公斤。深翻耙平,苗床中間稍凸起,兩側溝寬20~30釐米。

  2、排種操作:排種前苗床要充分溼潤,將選擇好的優良品種的葛藤條,以一個枝芽為一顆種,將芽節剪成長6~10釐米的小段,散排在整好的苗床上,為避免重疊,上面蓋2~3毫米厚的細土,原則上達到若隱若現,然後撒施一些腐熟廄肥,再蓋一層稻草,用2米左右的竹片或小竹條,在苗床上插成拱型,每隔35釐米插一根。蓋好農膜,將苗床全面覆成拱型,四周用土砌底壓實。

  3、苗床管理:由於育苗期氣溫較低,種條水份消耗量不大,10天左右若壟面乾燥可澆水一次。當種植根萌枝以後,水份需要適當增加,每3天左右澆一次水,以保持苗床充分溼潤。苗床溫度在20℃左右為宜。當溫度達到30℃以上時,應揭膜通風或噴水調節,使溫度均衡應在種穗萌枝時,將覆蓋的稻草揭開,避免光照直射,晴天在中午適當遮蔭,以防灼傷。種穗生長嫩枝,展葉3片,長度5釐米時便可進行帶土起苗,起苗動作要輕,以免傷害。

  葛根種植管理方法

  1、選地整地:人工栽培葛根,要獲得高產,首先要選好地。一是可利用紅薯、大豆地改種。二是選擇土層較厚且排水好的砂壤地種植。整地起壟於2月中旬開始,在整地前每畝施廄肥500公斤,灶灰500公斤,鈣、鎂、磷肥50公斤或施復混肥200公斤。在整地時,與紅薯壟一樣,壟高60~70釐米,壟長以土地操作方便而定。

  2、合理密植:2月底至3月中旬,選擇陰天不颳大風的天氣移栽,移植前苗床要澆透水,以便帶土起苗。每畝栽植500~700株,株距一米左右,栽苗前,先按株距把苗排放在壟上,然後挖***,把苗放人穴內,蓋2釐米細土,用雙手把土壓實就可以了。

  3、補苗施肥:苗木移栽後,可適當用稀釋人畜糞水定根,並注意檢查,發現死苗及時補栽。當苗長至30釐米左右時,必須催曲2次,可用0.3~0.5%的尿素水噴灑,隔15天噴一次,以後可適當追肥。

  4、中耕除草:葛藤長到1~2米時要中耕除草。葛根雖然抗逆性強,但難免也會出現一些病蟲害,特別在6~8月份塊莖生長的關鍵季節,為保持葉片旺盛,必要時進行無殘毒藥物防治或用石灰粉防治。

  5、採收留種:葛根可當年採挖,也可第二年採挖。一般11~12月份採挖澱粉含量最高。採挖時,可挖大留小,做到投資一次,長期受益。葛根以無性繁殖為主,留種也可選擇粗壯、純正的植株藤條作為第二年種條,一般從蔸部以上1.5米處都可作種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