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吃什麼最健康

  我們都知道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很多中老年人的體質也是一天天的衰退,在這個時期很多中老年人都很在乎養生,呢?不急,下面有準備精心為你準備的老年人最健康的飲食習慣,就讓小編帶你一一講解吧!

  老年人最健康飲食搭配

  一、蔬果每天5種,每種80克

  除了新鮮的蔬菜水果外,超市裡購買的涼拌蔬菜、純果汁等,都可算在這個範疇。

  益處:蔬菜水果中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每天攝入400克蔬菜水果可以降低冠心病和某些癌症的發病率。此外,蔬菜水果中的脂肪含量很低。就營養素來說,香蕉富含鉀,葡萄乾、花椰菜等富含鐵,綠葉蔬菜、竹筍、橘子都富含葉酸,菠菜等富含鎂。

  吃法:對於老人來說,每天攝入食物總量中應有1/3是蔬菜水果。一天應該吃到5種不同的蔬菜水果,其中每種蔬菜水果應食用80克。保證每頓飯應當有一到兩種蔬菜,而水果則該放在兩餐之間吃而不是飯後,這樣有助於保持血糖的穩定。

  在水果品種的選擇上,最好是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木瓜等,因為維生素C可以幫助老人更好地吸收鐵,避免發生貧血。

  二、土豆米飯換著吃

  我們把饅頭、麵包、米飯、麵條、土豆等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稱為主食。

  益處:人體的能量和主要的營養物質來源於澱粉類食物,此外,這類食物中還富含纖維、鈣、鐵和B族維生素,尤其是B族維生素,必須從主食中獲得。全麥食品中纖維的含量更高些,它和蔬菜、水果一樣可以保護內臟、防止便祕。尤其要推薦的是,土豆中維生素C、鉀、磷含量都非常豐富,這是其他主食難以媲美的。將土豆和其他主食換著吃,有助於老人獲得均衡的營養。

  吃法:老人的一日三餐中,都要有主食。一般來說,早餐最好吃容易消化的發麵食品,如:饅頭、花捲等;中午可以來點米飯和麵條;到了晚上,低熱量的土豆、紅薯就是很好的選擇,其中富含的膳食纖維還可以促進腸胃蠕動,保證第二天排便順暢。

  三、吃了豆製品就要減少吃肉

  粉色的食物包括肉類、魚類、蛋類、豆類,如果吃了豆製品,肉的量就要相應減少。

  益處:肉和魚富含蛋白質、鐵、鋅、B族維生素,肉也是核黃素的主要來源;魚類對防治心臟疾病有明顯效果,還富含維生素A、D和鐵;豆類可以提供蛋白質、纖維、鐵和鋅;蛋類可以提供蛋白質、維生素A和D,還有核黃素。

  吃法:老人應該保證每頓正餐裡都有一些肉或其代用品,即使是早餐,也可以是一片火腿或肉末麵條。也許有些老人要問,我的血脂有點高,也要保證三餐吃肉或其替代品嗎?是的,血脂高的人確實要限制脂肪攝入,但如果一點“油星”都沒有,反而會使病情惡化――身體會本能地“抓住”食物中的每一點脂肪――很多吃素的人會得脂肪肝就是這個道理。

  四、零食點心最好隔天吃

  零食多是用糖和脂肪的形式向人體提供能量的,有的還含有不少鹽分,其他營養的含量很低。而人體對它們的需求並沒有那麼高,因此,它們容易誘發一些疾病還容易毀壞牙齒。即使對年輕人來說,過度攝入這類食品也會造成營養過剩。但是,老人的味覺往往不如年輕人靈敏,所以只有這些味道“濃重”的零食能讓他們覺得嚐到了甜頭,並且會不知不覺就吃多。

  吃法:老人對甜食的需求量是很小的,大約佔到一天飲食的1/15。如果你每天吃2―3種零食,那每一種就只能吃兩三口。

  五、食慾不好喝酸奶

  很多老人都有這樣一個誤區,認為牛奶是小孩子的玩意,上了年紀的人並不需要,家裡買來的牛奶都是隻給孩子喝,這就大錯特錯了。對於老人來說,喝牛奶也應該成為每天必修的功課。

  益處:缺鈣是老年人健康最大的敵人,而牛奶中的鈣是最容易吸收的,它可以延緩骨骼的衰老。此外,它還含有蛋白質、維生素A和核黃素,在強化奶中,還含有可以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

  吃法:老人每天飲食中有1/8應為牛奶和奶製品。最好能保證400毫升的牛奶、酸奶攝入量,底線則是250毫升。乳酪則是濃縮的奶精華,一般來說,10克乳酪可以折算成35毫升牛奶。***徐春昕***

  每天吃400克蔬菜水果能降低冠心病和一些癌症的發病率啊!

  老人的健康,子女都牽掛在心。然而“人是鐵、飯是鋼”,獨自在家的老人能不能吃好飯,更是大家關心的問題。老人的營養需求和年輕人有所不同,因此英國食物標準局最新推出的《居家老人膳食指南》,為我們做出了詳盡的指導。在指南中,專家通過一個形象的餐盤和說明告訴我們主食、蔬果、肉類、零食、乳製品5類食品該吃多少、怎麼吃。

  健康的飲食才是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保證,健康的飲食習慣也需要我們日積月累的養成。要牢記飲食健康是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環節。

  老年人最健康的飲食習慣

  雜食

  雜食是指,飲食品種要多,要吃得雜、吃得全面,才能使人體所需營養均衡,保障身體健康。龍崗區中醫院內科主任劉健指出,《黃帝內經》總結出健康飲食指南:“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意思就是穀物***主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類等等都是作為主食的輔助、補益和補充。

  而陶弘景《養性延命錄》講,田夫壽,膏粱夭,指種地的老漢吃五穀雜糧長壽,而富家公子哥吃得精細反而早夭。劉健認為,老年人食物多樣化、粗細結合、葷素並重、以素為主,才能吃出好的身體。

  慢食

  慢食顧名思義就是要吃得慢。人到老年後,胃腸功能減弱,而慢食的人,食物經過充分咀嚼,更容易消化。此外,研究表明,慢食的人更容易保持苗條。

  老年人吃飯最忌吃飯過快,吃得快比較容易造成“誤吸”,誤吸進入肺部的食物多會引起吸入性肺炎,導致發熱、咳嗽,如果是大塊食物尤其是湯圓、餃子、桂圓等,可能阻塞氣管甚至窒息死亡。近年來,醫院裡也經常會見到類似“最昂貴的雞肉”之類的病例。即老年人因不慎把雞翅吸入氣管,花了很多錢來治療,結果回天乏術。

  老年人由於體弱或疾病,特別是有過中風經歷的病人,往往吞嚥反射遲鈍,因此吃飯一定要放慢速度,並且集中注意力,以免造成悲劇。

  素食

  素食指老年人的飲食要以素食為主。但這並不意味著不能吃肉,而是要葷素搭配,吃80%的素食,和20%的葷食。古語說:飲食清淡自然補益之功明顯,肥甘厚味則易於傷及臟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專家指出,從人體構造來說,人的腸道比較長,迂迴越多。而腸道長的動物,更適合草食、雜食。雖然腸道攝入動物蛋白,對人的體能提升比較快。但現代人比較“宅”,平常體力勞動的比重不大,更應該以素食為主。

  淡食

  淡食有三個要求,即少鹽、少油、少糖。鹽跟高血壓的關係非常密切。資料表明,北方高血壓發病率明顯高於南方。這跟南北方的飲食差異有關,北方飲食偏鹹。而油膩吃得過多,較易引起中風、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多吃糖,易使胃腸道出現脹氣,從而影響身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另外,老年人新陳代謝較慢,若吃糖過多,會使多餘的糖分轉化為脂肪而導致肥胖,並可誘發糖尿病。

  人體就像公交車一樣,公交車在沿線不斷上下人,如果上的人多於下的人,車早晚要超載。而人體不斷地攝入熱量,消耗熱量。當消耗熱量少的時候,就需要減少攝入。或者是你攝入多的時候,你得增加活動,保持平衡,否則就會誘發各種身體疾病。

  稀食

  稀食是指老年人的飲食要以吃粥為主。俗話說:老人吃粥,多壽多福。一來吃稀粥老年人比較容易消化,不容易引起“誤吸”的問題,也不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另一方面,粥比較容易搭配山藥、枸杞等食材,營養比較容易釋放在粥裡。

  我國古代就講究吃粥養生。《老老恆言》中說:“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甌,能推陳致新,生津快胃,所益非細。“其老人養生的方法是每日清晨空腹時,食淡稀飯一碗。宋代大詩人陸游專作《食粥》,其詩寫道:“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陸游壽逾八秩,可見其食粥的補養之效。

  斷食

  斷食療法在日本和東南亞非常常見。所謂斷食就是一段時間內不吃食物,讓整個身體系統得到一個休息和重獲力量的機會,同時,附著於體內所有器官和組織的廢物也可以利用這段“間歇”進行分解和排除的工作,

  我們古代醫書一直提倡“過午不食”。劉健建議,老年人可以循序漸進進行,先是晚餐減少一半的進食量,慢慢地減成不吃。或者每個週末安排一天不吃肉或者完全吃素或只吃水果。至於具體採用哪種方法,最好先根據個人的生活習慣及日常作息,再請教專業人士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