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保護心臟有哪些方法

  心血管疾病是威脅老人健康的一大殺手,在天氣漸涼的季節更是增加了患病風險。保護心臟是當務之急,那麼老人如何保護心臟健康呢?不如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老人保護心臟的相關方法吧!

  老人保護心臟的方法

  1、腳部鍛鍊,養護心臟

  人在站立時,腳部的血液要從地面的位置返回到心臟。靠什麼力量返回去呢?一靠動脈的壓力,二靠平時的運動。在我們的足底有個“泵”,醫學上把它叫做靜脈泵。行走時,通過肌肉的收縮和擠壓將血液泵迴心髒。所以,老人經常走路,對促進下肢的血液迴圈非常有益。

  增加腳部柔韌性的鍛鍊也很有必要。足踩在地上,把足跟抬起來,站5秒鐘。然後用足尖著地,再用足背側著地,堅持5秒鐘。這是一組動作,主要是鍛鍊足部關節的折曲、背伸能力。或在地板上放一塊毛巾或一塊布,用足趾去抓,這樣可以鍛鍊足部肌肉的伸縮能力。還可以用足趾逐一將20個玻璃球夾住,然後放到一個盒裡,每天做兩次。

  2、起床宜慢,平穩血壓

  有研究發現,清晨心臟病發作危險增加40%。原因是,人體清醒時,體內就會分泌腎上腺素等應激激素,血壓隨之升高,耗氧量也會增加。一覺醒來,身體處於脫水狀態,血液濃度更大,流動更困難。所有這些都會加大心臟負擔。

  清晨起床宜慢不宜快,一定要留足“緩衝時間”。起床後要注意保暖,如果愛晨練,切記充分熱身再運動,以防增加心臟負擔。如果正服用β阻斷劑,最好在晚上上床前服用,這樣清晨藥效才能達到最佳狀態。

  3、釋放壓力,放鬆身心

  心臟健康和心理、精神狀態聯絡密切。工作壓力大、心情緊張時,神經系統受到干擾,便會影響心臟的工作狀態。比如,一個健康人在精神緊張時,會出現臉紅、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等現象;換成心臟功能不好的人,就可能出現胸口難受、突發心臟病等問題。

  專家指出,人們應該學會釋放壓力,及時把煩惱、怨氣等不良因素髮洩出來。心情緊張時,自然站立,閉上雙眼,做深呼吸,有助放鬆身心。

  4、做手指操,養護心臟

  所謂“十指連心”就是說人的十個手指與心的關係十分密切。因此,經常活動手指,無疑會增強心臟功能。同時由於每一根手指都有經絡,經過四肢直接通到頭面及腦的深部,所以運動手指時,就可刺激到大腦裡不同的中樞。透過各個經絡,對大腦不同區域產生不同功能的運動效果。

  做時先吐氣握拳,然後再用力吸足氣並放開手指,這樣可以使頭腦輕鬆。接著用一手的食指和拇指揉捏另一手指,從大拇指開始,依次揉捏到小指,每指做10秒。做完後換手操作。接著,再吸足氣用力握拳,用力吐氣同時急速依次伸開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左右手各做若干次。***注意:握拳時將拇指握在掌心***以刺激各指端穴位,增加效果。然後再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依次按壓拇指;用拇指按壓各指指根,以刺激各經絡。最後雙手手腕伸直,使五指靠攏,然後張開,反覆做若干次結束。

  5、大笑三次,保護心臟

  壓力積累出的“悶氣”會在體內蔓延,長此以往,容易使心臟“受傷”。此時,老年人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給心臟“釋壓”。每天大笑三次。一項對觀看喜劇的癌症患者進行的血樣檢測發現,他們在大笑過後,體內正常細胞的活性會大大提高。研究發現經常唱歌能增加人體內免疫細胞的數量。多做深呼吸,尤其是到空曠的地方大喊幾聲,也可以為自己減壓。

  6、飲食有常,保護血管

  如果這頓飯有大魚大肉,或者自己覺得吃得有點撐,那麼飯後就是心臟病人的高危時刻。多項研究表明,高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會導致血管收縮,血栓危險加大。人們用餐後流向胃腸的血液增加,心臟得到的血流相對減少;若暴飲暴食或飲食過飽,流經心臟的血液會驟然減少,引發心肌缺血或誘發心臟病的發生和加重。

  心臟病人切忌暴飲暴食。如果實在忍不住,每天吃一片阿司匹林有助於防止血液變稠。

  7、合理運動,強壯心臟

  運動可以幫助身體把多餘的膽固醇排出體外,避免其沉積在血管內壁。還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增加血管彈性,降低血壓。

  建議每次運動不少於30分鐘,每週運動至少5次,每次運動的最高運動心率為170減去年齡,超過則會加重心臟負擔。

  8、注意保暖,保養心臟

  研究表明,當氣溫低於12℃時,人身周圍血管收縮,心臟負荷增大,血液流速減慢、血流受阻,血瘀機會增多,引發心臟病的風險大大增加。所以老年人要注意保暖,冬季減少戶外活動,忌食生冷。

  風寒是秋冬季冠心病復發的主要誘因,要特別注意頭部、手部、腳部的保暖。外出時要戴手套、帽子、圍巾,穿大衣,睡前用熱水燙燙腳,夜間上衛生間時要注意穿衣服。

  9、補鉀排鈉,保護血管

  鉀能夠調節心律、神經傳導和肌肉收縮,多數成人每天需補充4.7克。鉀在西紅柿、土豆、香蕉、李子、葡萄乾等中含量都很豐富,山芋和番茄醬中含鉀量最高。

  鉀離子可促進鈉離子排出、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還能防止膽固醇在動脈沉積,保護血管。

  老人護心的食物

  1、杏仁

  杏仁不但具有對心臟有益的必需氨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還有維生素E和精氨酸,可以防止血小板凝結,降低心臟病風險。護心吃法:杏仁熱量高,要控制總攝入量。最好用磨碎機將其磨成粉狀,拌入菜中或是撒在飯上,可充分吸收杏仁營養。

  2、人蔘

  中醫認為補氣藥物可以保護心肌,增強心臟功能,對於高血壓控制有幫助。護心吃法:除非體質很虛弱,否則不當的補氣只會造成反效果,讓病情加重。尤其已經出現口乾舌燥等實熱證的人,更不適合使用人蔘。一般血壓狀況穩定的人才可使用人蔘,血壓不穩或剛出血後,不建議大量服。最好由醫師辨別體質,且建議由少量開始服用。

  3、當歸

  富含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當歸,具有補血功效,在傳統中醫典籍裡有活血化淤功能,也是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之一。護心吃法:最好經中醫師診斷後服用。當歸偏熱性,體質燥熱者不宜使用;腸胃功能較差的人食用,也容易出現腹瀉問題。

  4、薏仁

  屬於水溶性纖維的薏仁,可以加速肝臟排除膽固醇。護心吃法:將薏仁煮飯。一碗薏仁加一碗半的水,放進電飯鍋裡煮熟。煮好後分成小包裝放進冰箱冷凍室冷藏。煮飯時可將冷凍薏仁稍解凍,放入飯鍋與大米一起煮熟。這種方式不但可以控制大米與薏仁的比例,由於經過再次烹煮,薏仁會變軟,更好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