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半島是哪個

  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是伊斯蘭教的誕生地,島上的麥加是伊斯蘭教的聖地。阿拉伯半島,因其宗教而神祕。接下來,就由小編帶大家去揭開阿拉伯半島神祕的面紗吧。

  阿拉伯半島簡介

  阿拉伯半島***阿拉伯文:شبه الجزيرة العربية***位於亞洲,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和科威特、約旦、伊拉克、以色列等國位於阿拉伯半島上。其中以沙烏地阿拉伯為最大。它從中東向東南方伸入印度洋。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向西它與非洲的邊界是蘇伊士運河、紅海和曼德海峽。向南它伸入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向東它與伊朗隔波斯灣和阿曼灣相望。常年受副高壓帶及信風帶控制,幾乎整個半島都是熱帶沙漠氣候區並有面積較大的無流區。半島沿波斯灣周圍有大量石油儲藏,給阿拉伯半島上臨波斯灣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阿拉伯半島是伊斯蘭教的誕生地。伊斯蘭教的創教人穆罕默德在這裡出生和生活。半島上的麥加是伊斯蘭教的聖地。以阿拉伯半島為中心的阿拉伯帝國曾橫跨歐、亞、非大陸。21世紀阿拉伯半島上所有國家都以伊斯蘭教為國教。每年,世界各地有不少伊斯蘭教徒前往沙烏地阿拉伯西部的麥加和麥地那朝覲。

  阿拉伯半島的歷史文化

  自從伊斯蘭教在7世紀初的25年內興起,以及阿拉伯穆斯林以歷史上偉大帝國之一的創始者出現以後,穆斯林自己及與其有關係的民族便使用"Arab"一語來指稱所有具阿拉伯血統的人。而"Arabia"一詞或其阿拉伯語名稱"Jazirat Al-Arab"則用來指整個阿拉伯半島。但該地區的界定即使在伊斯蘭文獻中也不是完全一致的。狹義地說,它所指的地區遠遠小於整個半島;而在古希臘和拉丁文獻中──以及後來的某些文獻中──"Arabia"一詞還包括敘利亞沙漠和約旦沙漠,以及幼發拉底河下游以西的伊拉克沙漠。同樣,"阿拉伯人"至少在伊斯蘭時代以前主要包括阿拉伯半島中部和北部的部落民。阿拉伯文化是閃米特文明的一個分支,由於這個原因,同時也由於它在一定的時期內受到閃米特姊妹文化的影響,有時很難確定什麼是阿拉伯所特有的文化。因為有一條重要的通商路線經過它的側面,阿拉伯人沿其邊界同埃及、希臘-羅馬和印度-波斯文明接觸。土耳其人統治講阿拉伯語各國時所產生的影響較小,而佔壓倒優勢的西歐文化遲至殖民地時代才滲入阿拉伯。

  阿拉伯半島的氣候

  北迴歸線剛好通過麥地那的南面,將阿拉伯半島分割為幾乎相等的兩部分。夏季到處都是炎熱的酷暑,有的地方溫度高達54℃。大部分內陸地區乾旱,但沿岸地區以及南方的某些高地和沙漠夏季非常潮溼。在潮溼地區有霧和露水,露水常常代替了下雨。在乾旱區整個夏季烈日炎炎;除了高海拔和北部地區外,春、秋季氣候宜人,冬季很少嚴寒和下雪。在印度洋季風不能到達的所有地區很少下雨,平均年降雨量只有77-102毫米。在沙漠偶爾下傾盆大雨,造成幹河谷的洪水暴漲,大雨有時會變為下冰雹。乾旱持續數年之久已司空見慣。在西南和南方,季風至少可使降雨量增加3倍。在仲冬和初夏,波斯灣的季風像埃及的喀新風***khamsin***一樣,颳起漫天沙塵。這種風在阿拉伯半島稱為"北風"***shamal***,但實際風向主要為西北偏北;同"北風"方向相反的是較少發生的"東南風"***qaws***。內志和魯卜哈利沙漠的風向比較複雜,特別是在春季,風向可從360°任何方向吹來,風力可從微風拂面到狂風大作。

  阿拉伯半島的生態環境

  駱駝一直是阿拉伯人賴以從事遊牧生活的主要牲畜,沒有駱駝貝都因人就不可能遠離人類飲用水的水源,靠飲用駱駝的乳汁可深入沙漠達數月之久。駱駝能為人們提供肉食、衣服、燃料***糞便***、運輸以及馱水和拉犁的畜力。駱駝作為一種運輸工具,已大部分被四輪驅動車所取代,主要作為家畜飼養。綿羊和山羊的數量很多,但大都是小群飼養,而不是大規模放牧。阿拉伯馬在阿拉伯半島是一種正在滅絕的動物,但其他國家在培育這種品種的馬。許多貝都因人都有奔跑很快的薩盧基狗***Saluki***,馴隼亦用來打獵。過度捕獵已使羚羊急劇減少。在魯卜哈利沙漠這塊最後棲息地內還剩下為數不多的大羚羊,高地山羊也很稀少。其他大野生動物有鬣狗、狼和胡狼,較小的動物有狐狸、蜜獾、兔、蝟和跳鼠。致命的沙漠蛇有角蝰和一種同印度眼鏡蛇大不一樣的眼鏡蛇。蜥蜴包括沙漠巨蜥和在沙中出沒的小石龍子。鴕鳥已開始絕跡,鷹、禿鷲和鴞還很常見,數量較少的鴇常用獵隼捕獵。紅鸛、鵜鶘、白鷺和其他海鳥時常出沒於沿岸地區。鴿、杜鵑、燕子和戴勝之類的小鳥可在城市和沙漠中的綠洲見到,而沙松雞、百蜜和走鴴則棲息在沙漠裡。大群的蝗蟲時常降臨則是一種災難,所過之處,綠色植物被吞吃一空。其他常見的昆蟲有蚊、蜱、甲蟲、蠍子和螞蟻,還有甚至在沙漠深處亦可出現的蒼蠅。在有些地方人們養蜂釀蜜。阿拉伯半島周圍的海域內生產鯖、石斑魚、金槍魚、鯛及其他食用魚,此外還有蝦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