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國界橋

  你清楚在哪裡嗎?下面,小編就帶著大家去了解一下。

  ——白稜河界橋

  密山口岸國門位於興凱湖西北端的中俄界河白稜河河口,距密山市區38千米,距俄方圖裡洛格口岸2千米。國門採用仿古長城建築風格,平面佈局,南北對稱。莊嚴雄偉的口岸國門,與收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的世界最小國界橋白稜河橋及口岸公路大橋構成了一道獨特的旅遊景觀,吸引著國內外遊人。

  密山口岸裡的白稜河上有一座聞名中外的小橋,它寬不足1米、長不到7米,這就是雞西煤機廠1972年建造的白稜橋,是被世界吉尼斯記錄列為“世界上最小的界河橋”。這座界河上的小橋,是當時中蘇兩國邊防部隊為方便會晤建造的,橋的中方一側是有護欄的鐵橋,對方是無護欄的石板橋,在橋中心雙方交界處斷開了10釐米左右的縫隙即國界線。

  密山口岸是國務院1988年批准的一類陸路客貨口岸,於1992年4月開始定期開放。密山口岸--擋壁鎮與俄對應口岸-卡緬雷博洛夫鎮,是俄羅斯濱海邊區興凱區所在地,位於興凱湖西岸。密山口岸所轄國境線長265公里,其中水界235公里,興凱湖為中俄界湖。歷史上密山擋壁鎮就是中俄民間貿易的重要通道。

  現在的白稜河界橋在密山口岸開通後,為方便雙方貿易往來,在1991年,由中國修建了永久性公路界橋***俄羅斯真能佔便宜***。原來的界橋就廢棄了,中方這邊在橋頭架設了欄杆,而俄羅斯那邊直接把石板掀到了河裡,反正那邊也沒有護欄,至此白稜河橋就斷開了,成了半邊橋。

  白稜河界橋的歷史

  1860年,沙俄逼迫清政府簽訂了《北京條約》,割佔了烏蘇里江以東四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條約中這樣劃定邊界:從烏蘇里江往南至興凱湖,邊界線順烏蘇里江和鬆阿察河而行,河東之地歸俄國,河西之地屬中國,從鬆阿察河河源跨興凱湖到白稜河,此處以東歸俄國,以西屬中國。中俄雙方於1861年6月18日,對邊界劃分進行了談判。談判一開始,雙方就在白稜河的位置問題發生了重大分歧。因為興凱湖西北部並沒有白稜河,中俄勘界前,吉林將軍景淳曾飭令寧古塔付都統揀遊官員“前詣興凱湖一帶,悉心訪查有無白稜河名目”,調查結果,並未發現由此河流。另外,沙俄地圖也沒有白稜河,所以清派出的邊界談判員成琦、景淳駁斥沙俄代表:“遍查吉林所繪各圖,暨早年所存之通省全圖”,以及“上年俄使伊格納切夫在京所進地圖***即《北京條約·附圖》——引者***”皆“無白稜河字樣”,地圖上與白稜河寫法相近的是白志河和白珍河,二者均位於興凱湖西南部,顯然白稜河應在二者之間選擇。但俄國人斷言否決清政府提供的方位地圖,指鹿為馬,一口咬定位於興凱湖西北角,已被俄強行佔領的土爾河就是白稜河。一個錯字被俄國人玩弄了極致,於是乎源自於密山大頂子山裡的一股山泉形成的寬不足兩三米,長不過幾十里的小河溝,被俄國人命名為白稜河,俄國人在小河溝的一側砸了幾根木頭樁,向中國境內成功的縱深了80多公里,割走了大約7200平方公里土地,並賴走了大半個興凱湖。那是一段屈辱的歲月,更是一曲抗爭的悲歌,悠悠白稜河就是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