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養殖蚯蚓

  蚯蚓是對環節動物門寡毛綱類動物的通稱。在科學分類中,它們屬於單向蚓目。不過蚯蚓怎麼養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蚯蚓的介紹

  蚯蚓是對環節動物門寡毛綱類動物的通稱。在科學分類中,它們屬於單向蚓目。身體兩側對稱,具有分節現象;沒有骨骼,在體表覆蓋一層具有色素的薄角質層。除了身體前兩節之外,其餘各節均具有剛毛。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生殖時藉由環帶產生卵繭,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00多種,1837年被生物學家達爾文稱之為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動物。蚯蚓在中藥裡叫地龍***開邊地龍、廣地龍***,《本草綱目》稱之為具有通經活絡、活血化瘀、預防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作用。

  蚯蚓體長約100mm,體重約0.5克。生活在潮溼、疏鬆和肥沃的土壤中,身體呈圓筒形,約由100多個體節組成。前段稍尖,後端稍圓,在前端有一個分解不明顯的環帶。腹面顏色較淺,大多數體節中間有剛毛,在蚯蚓爬行時起固定支撐作用。在11節體節後,各節背部背線處有背孔,有利於呼吸,保持身體溼潤。

  蚯蚓是通過肌肉收縮向前移動的,具有避強光,趨弱光的特點,亦稱釣魚蟲***angleworm***。陸正蚓***Lumbricusterrestris***JohnMarkham是無脊椎動物,環節動物門***Annelida***寡毛綱***Oligochaeta***陸生動物,1,800餘種,尤指正蚓屬***Lumbricus***的種。在美國有17個本地種及13個從歐洲引進的種,其中陸正蚓***L.terrestris***最為常見。蚯蚓幾乎見於世界各地所有溼度合適並含足夠有機物質的土壤。一種澳大利亞蚯蚓可長達3.3公尺***約11呎***。陸正蚓長約25公分***10吋***,淺紅褐色,之所以帶淺紅色,是因為血中含血紅素。某些蚯蚓***如原產英國的淺黃綠並脣蚓〔Allolobophorachlorotica〕***為綠色。

  蚯蚓的軀體分為多數體節***陸正蚓多達150節***。某些內臟器官***如排洩器官***見於每一體節。第32∼37節稍粗,無節間溝,色稍淺,在生殖季節能分泌黏稠物質,形成蚓繭,包裹排出的卵。蚯蚓軀體前後兩端漸細,尾端稍鈍。蚯蚓無視覺及聽覺器官,但能感受光線及震動。以土壤中腐爛的生物體為食,進食同時吞下大量土壤、沙及微小的石屑。據估計,蚯蚓每日的進食量及排遺量與其體重相等。

  蚯蚓為雌雄同體, 但需行異體受精。交配時兩條蚯蚓互抱,並分泌黏液使雙方的腹面黏住,各排出精子輸入對方受精囊內。交配後兩個個體分開,形成蚓繭,蚯蚓自蚓繭向後退出,繭前移至第14體節時成熟的卵落入,經過第9∼10體節時,受精囊內來自對方的精子逸出,使蚓繭中的卵受精。交配後24小時,蚓繭從蚯蚓的頭端脫出,留在土壤中。通常於2∼4周後形似成體後微小的幼體自蚓繭鑽出。60∼90天后性成熟,約一年後發育完成。

  蚯蚓一般留在土壤表層,但於氣候乾旱時或冬季可鑽入2公尺***7呎***深處。有一個亞洲種於暴雨後能爬樹以防淹溺。蚯蚓為多種鳥獸的食物,又間接為人類提供食物,疏鬆土壤利於通氣和排水,將有機物質拖入所挖洞穴使加速分解,從而增加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蚯蚓又可作為魚餌,故俗稱釣魚蟲。

  蚯蚓為常見的一種陸生環節動物,生活在土壤中,晝伏夜出,以腐敗有機物為食,連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攝食植物的莖葉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鬆、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進農業增產。世界的蚯蚓約有 2500多種,我國已記錄229種。環毛屬***Pheretima***,廣種類多,我國有2000多種。

  蚯蚓的飼養技術

  1.蚯蚓的生活習性

  蚯蚓是喜溫、喜溼、喜安靜、喜黑暗的穴居動物。以腐爛的有機質廢物為食,喜食帶有酸甜味的食物,目前人工養殖蚯蚓主要採用牛糞,糖渣、豬糞、雞糞、農作物秸稈及生活垃圾等。

  2.選種

  適合人工養殖的蚯蚓應選擇那些生長髮育快、繁殖力強、適應性廣、壽命長、易馴化管理的種類。目前最優良的品種有大平二號、北星二號等,它們是赤子愛勝蚓經人工馴化的品種,其他還有環毛蚓、愛勝蚓、杜拉蚓等等。

  3.場地的選擇

  根據蚯蚓的生活習性和生長要求,選擇離豬場或雞場較近、地勢平坦、溫暖、潮溼、植物茂盛、天然食物豐富、僻靜、沒有汙染、接近自然環境、水源方便、土壤柔軟,富含腐植物、能灌能排、日光照射充足***避免陽光直射***的地方。

  4.蚯蚓的基料與飼料

  基料是蚯蚓棲息的物質材料,又是蚯蚓的食物來源,養殖成功與否,基料的好壞起著決定性作用。以豬糞、稻草或瓜果混合為基料,基料要求密度小、壓力小、含水高、保水性好、透氣性強。將新鮮豬糞60%,草料40%,加入一定量的EM菌發酵液和紅糖拌勻,澆水,使其在55%~70%之間,高為1m,讓其鬆散不要壓實,蓋膜密封厭氧發酵20天。

  5.建立養殖床

  蚯蚓養殖床建立在地勢平坦、土質鬆軟、沒有大塊的土塊、能灌溉能排水的地方。首先將地面平整,將發酵好的基料均勻的鋪在地上,鋪設厚度為10cm左右,寬度為1.0m左右。鋪好後將蚯蚓種均勻的灑在基料上,蚯蚓要灑均勻,一般每平方米可以投放0.25kg~0.40kg,夏季密度可以小些,冬季密度大些。鋪好蚯蚓後,在蚯蚓上面再鋪上一層基料,基料上面覆蓋一層稻草,達到保溫保溼的目的。鋪好後在基料上澆上適量的水,一天後進行檢查。如果出現蚯蚓逃跑,萎縮,死亡,腫脹,要查明原因,可能是基料沒有發酵好,應重新發酵。養殖床之間要有1m左右的空隙,以便加料和管理。

  6.飼養管理

  ①溫溼度和PH值

  溫溼度對蚯蚓的生長髮育有重要的影響,生長溫度為5℃~30℃,最適合溫度為20℃。低於5℃或高於30℃均不利其生長,0℃以下會凍死蚯蚓,當溫度超過32℃時,蚯蚓就會停止生長,40℃以上時蚯蚓出現死亡。蚯蚓的生長髮育水分在60%~70%之間,孵化期水分在56%~66%為宜。蚯蚓的生長繁殖與PH有密切關係,生長環境和基料的PH在6~8之間,最適宜為7。

  ②補料

  20天左右蚯蚓就能將全部豬糞變為蚯蚓糞,此時需補料。補料時,可以在原飼料的基礎上覆蓋新料,根據蚯蚓的食量確定加料量,飼料要鋪設均勻,再加上稻草,經常澆水保溼。

  ③澆水

  為了確保蚯蚓正常生長,特別是夏季,每天至少要澆一遍水,水不能有汙染,水流量不宜太大,一定要澆透,使上下層料接上,最好選擇溫度較低的早上或晚上澆。

  ④ 養殖床的管理

  蚯蚓養殖床中不能混入其他雜物,並且要經常疏鬆,以保證空氣流通和幼蚓成活,養殖床之間的過道要保持乾淨。定期清除蚯蚓糞,以保持環境的清潔。用鐵耙翻動養殖床時動作要輕,儘量把蚯蚓卵埋入基料中,以免影響孵化率。

  7. 採收

  蚯蚓的世代間隔為60天左右,在養殖過程中要及時採收,如果不及時採收就會外逃。當每平方米達到1.5~2萬條,大部分蚯蚓體重為400mg~500mg時,採收成蚯蚓。夏季每個月採收一次,春、秋、冬季每3個月採收2次,採收後及時補料和澆水,通常一個月加料一次。

  注意:無論是自採的,還是從市場上收購的鮮活蚯蚓,首要的問題是將收集到的鮮活蚯蚓,用清淨水漂洗乾淨以後,加熱煮沸5-7分鐘,這樣可以有效殺死蚯蚓體內、體外的寄生蟲。一般的做法是將漂洗、煮熟後的蚯蚓切成小段,新增到飼料中混合餵雞;或者滅活後乾製,配料時合理搭配餵給。飼餵量上,產蛋雞每天每隻飼餵15-20克或新增飼料量的12-15%,同時減去日糧 10-15克後飼餵。其他階段的如青年雞、商品雞等可以依體重增減飼餵,對生長增重也有良好的效果。

  蠅蛆的養殖分種蠅飼養和蠅蛆飼養兩個階段。養種蠅是為了獲得大批蠅卵,供繁殖蠅蛆。飼養蠅蛆的雞所產的蛋,富含多種維生素、類胡蘿蔔素,蛋內脂肪蟲子雞蛋普通裝不超過3%,蛋白質含量超過12%,含有人體必須的多種氨基酸、鈉、鉀、鈣等礦物質等。

  蚯蚓的繁殖

  蚯蚓雌雄同體,雄性生殖器官在第10、第11節的後側,有兩對精巢囊,每一個囊內有精巢和精漏斗各一個,通過隔膜上的小孔與後一對的貯精囊相連;貯精囊兩對位於第11節和第12節內,精細胞在精巢中產生後,先進入貯精囊中發育,待成熟後再回到精巢囊,由精漏斗經輸精管排出。兩條輸精管,在13節後,兩兩平行,當行至第18節與前列腺的支管和主管相會合,由雄生殖孔排出,雄生殖孔在第18節腹面兩側。雌性生殖器官有葡萄狀的卵巢一對,附著在第12、第13節隔膜的後方,成熟的卵落入體腔,經第13節內一對卵漏斗,通過較短的輸卵管,至第14節會合,而由雌性生殖孔排出,雌生殖孔只有一個。另外,在第6至第9節內,有受精囊2或3對,為接受和儲存異體精子的場所,開口於6至9節間腹部節間溝兩側。

  蚯蚓雖說是雌雄同體,但由於性細胞成熟時期不同,故仍需異體受精。蚯蚓的雄性生殖細胞先成熟。成熟後兩條蚯蚓要進行交配,交配時,副性腺分泌粘液,使雙方的腹面相互粘著,頭端分向兩方。雄性生殖孔與異體受精囊孔相對,精液從各自的雄生殖孔排出,通過對方的受精囊孔進入受精囊內。交換精液後兩條蚯蚓各自分開。待卵成熟後環帶分泌粘稠物質,在環帶外凝固而成環狀粘液管***蚓繭***,成熟的卵由雌生殖孔排至蚓繭中。當蚯蚓作波浪式後退運動時,蚓繭相應逐漸向前移動,當移至受精囊孔處精子逸出,在繭中受精。蚯蚓繼續後退,最後蚓繭離開身體,兩端封閉而留在土中。每個蚓繭有1~3個胚胎,2~3周內孵化。如環境不適宜,可延至翌年春季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