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秋季養殖管理事項

  到秋季以後天氣慢慢變涼,秋季養殖肉雞的難度加大了,秋季養殖肉雞要注意哪些事項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秋季肉雞養殖技術

  一、加強雞舍和裝置的消毒

  根據雞舍和接收雞苗的日期合理安排沖洗、清理、消毒、空舍的準備工作進度,一般情況下一批肉雞銷售後間隔至少2周以上再進下一批肉雞,以保證雞舍的準備和足夠的空舍時間。

  檢修供暖、通風及照明等裝置;堵塞鼠洞,防鼠害;備足所需飼料及用具;制定免疫預防方案,確保藥物、疫苗及時到位。

  二、雛雞的選擇

  選雛要選壯雛,剔除弱雛和殘、畸雛。壯雛的特徵是:發育勻稱,羽毛清潔有光澤、乾燥,活潑好動,叫聲清脆響亮,眼大有神,站立穩健,手握有力,反應敏捷,腹部柔軟而有彈性,臍部癒合良好,無出血痕跡。弱雛則精神不振,羽毛鬆亂,閉目縮頭,站立不穩,蛋黃吸收不良,臍部突出,有出血痕跡。

  三、環境控制

  環境對雛雞的生長影響非常大,尤其是入秋以後,氣溫逐漸降低,晝夜溫差比較大,對雛雞的應激強烈,所以此階段應格外細心。

  1、溫度:適宜的溫度是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第一週雞舍溫度應控制在35℃-33℃,以後每星期下降2℃-3℃,直至降到20℃左右;夜間外界溫度低,雞活動少,溫度應比白天高1℃。掌握溫度應遵循下列原則:初期宜高,後期宜低;白天宜低,夜間宜高;晴天宜低,陰天宜高。溫度適宜與否,從雛雞動態可以判定:溫度正常,小雞活潑好動,分散均勻,羽毛光亮,食慾旺盛,夜間睡眠安靜。溫度過低,雞靠近熱源,絨毛聳立,擠壓成堆,嘰嘰尖叫。溫度過高,雞遠離熱源,張嘴呼吸,兩翅張開,飲水增加,食慾不好。

  2、光照:一般雛雞入舍後0~5日齡實行全天24小時光照,以後逐漸縮短到20小時直至出欄。在光照強度上,從第5天開始採取弱光照,讓雞能正常吃料、飲水就行,以防驚群。在生長期適當限光有利於雞群在黑暗中發育內臟器官,防止後期死淘***猝死***過高。如果飼養42天左右或35~36天的肉雞宜採用間歇式光照或23小時光照、1小時黑暗方式。

  3、溼度:前期1~2周保持相對高溼度,3周齡至出欄應保持相對低溼度,其參考標準是:1~2周,相對溼度可控制在70%~65%,以後控制在55%~60%,最低不低於40%。

  4、通風換氣:肉仔雞整個飼養週期內都需要良好的通風,特別是飼養後期通風換氣特別重要。1-3周齡以保溫為主,適當通風換氣,氨氣濃度小、無煙霧粉塵。

  通風時儘量用升降隔離塑料膜解決,如仍不能解決時,應開雞舍門窗通風。4周齡至出欄以通風換氣為主,保持適宜的溫度、氨氣味小。秋季根據外界氣溫適當開啟門窗但要防止冷空氣直接吹到雛雞身上。

  四、飲水管理

  必須保證不為大腸桿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汙染。第1周飲用和室溫相同的溫開水,以後改用深井水或自來水。前3天在飲水中適當新增2.5%~5%葡萄糖、紅糖及肉雞用多維;雛雞進入育雛室後須飲水3~4小時後開始第1次喂料;飲水器應擺放均勻、高度適中,每天清洗消毒1~2次,貯水缸、桶等貯水時間不能超過3天;儘量記錄每天飲水量,如果飲水量異常則往往是飼養管理有異常或者雞群有疾病的先兆。

  新增複合維生素,增加營養物質的供給,提高免疫力。

  秋季,正是肉雞養殖的黃金季節,但對飼養管理的要求也更高。新飼養戶一方面要儘快掌握肉雞飼養管理及一般疾病的防治措施,另一方面,要多向有經驗的養殖戶及各公司服務人員請教,只有這樣,才能養好雞,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肉雞養殖難題

  呼吸道病一般是從傳染性法氏囊疫苗防疫後。

  雞15~16 日齡開始出現吭哧、甩鼻的症狀,解剖可見肺臟出現變化。隨著日齡的增加,肺臟壞死麵積開始增加,比如雞群15~20日齡時肺的單側1/3或1/4開始變黑。20~25日齡時,兩側肺也黑了;30日齡後死亡率增加。30日齡之前雞群的死亡率、採食量基本是接近正常的,但是30日齡以後雞群開始出現死亡,並且死亡雞隻90%以上是雙側肺臟發黑,還有心包積液。

  如果使用呼吸道病的藥物治療,一點作用都沒有。解剖可見氣囊變化不大,即便有也是從胸腔氣囊開始,腹腔氣囊基本沒變化。

  如果發病時間較長,可能繼發大腸杆病,這時就會出現心包積液、心包液黏稠的現象,病情再發展會引起包心、包肝,胸腔氣囊出現病理性物質。

  還有的雞在15~25 日齡時就出現支氣管堵塞,發病比較快。發生這些的原因,從病理變化看是支氣管肺炎和花斑腎造成的,但是通過檢測發現,支氣管肺炎即黑肺病甚至支氣管堵塞的發病主要因素是禽流感 H9 病毒,並且還可以檢測出衣原體和黴菌。

  這個病在雞30日齡之內很少發生高死亡,它的誘發因素。

  一是雞群發生傷寒感冒

  主要原因是雞舍溫差過大,或者溫度突然降低,導致雞舍內溫度不均,有溫度死角,以及擴群時沒有提前預溫;

  二是雞群發生傷風感冒

  主要是因為雞舍有賊風,突然颳大風,而進風口正面對著雞群;

  三是環境乾燥。

  天氣長時間乾燥,可導致雞舍內乾燥。暖風爐育雛舍,一般雞群10日齡內的溼度偏低;四是有的雞群密度過大,導致缺氧,使免疫功能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支氣管即三叉管堵塞的雞死亡急,治療時止咳、化痰、平喘顯得尤為重要。如果病死雞出現黑肺時的支氣管堵塞,堵塞部位往往在肺的底部,治療時要側重黑肺病。

  要想做好呼吸道病的防控, 就要重點抓住兩個階段。

  可在22~26 日齡用呼淨防控衣原體病;

  32~35 日齡要防控溫和型禽流感。

  如果是在 6~9 月份,必須注意麴黴菌病的防控,可分三個階段使用脫黴劑,即 1~6 日齡、17~20 日齡和 17~30日齡。

  肉雞防疫

  防疫是大事,尤其是新城疫的防疫。新城疫是百病之首,不防疫堅決不行,未見新城疫不按程式防疫***三次***而成功者,即使成功也是運氣。但養雞堅決不能靠運氣,必須靠科學。實踐證明,新城疫三次防疫最科學。但新城疫防疫有兩怕:

  一是怕出問題***防疫不安全***。要麼一防就發病,要麼一防就病重;

  二是怕防疫用藥,害怕用藥影響疫苗效果。

  目前有的雞場新城疫防一次,個別雞場防兩次,而 70%~80%的雞場第三次防疫都不做,主要原因就是不做免疫還好,一做就容易引發呼吸道病。通過實踐證明,只要做過三次疫苗,後期的雞長勢就會特別好,但是如果只防疫一次或兩次,到雞群的中後期尤其是30日齡以後,傷亡率就會特別高。 比如前20日齡雞群長勢很好,一旦到了21日齡,雞群免疫後就不行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呢?

  根據資料顯示,H9病毒在肉雞、青年雞、肉雜雞群中隱性的感染率為1%,而接種疫苗、環境應激***溫度、溼度、氨氣以及人為因素等***都可以導致發病,疫苗免疫是引起禽流感病毒隱性感染家禽發病的一個主要因素,因此,尋找防疫前後既要消滅禽流感又不影響疫苗效果的方法尤為重要。

  此時,可科學使用“傻瓜”防疫用藥法,在新城疫防疫的同時,使用純中藥病毒撲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