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應該怎樣保養

  胃病實際上是許多病的統稱。它們有相似的症狀,如上腹胃脘部不適、疼痛、飯後飽脹、噯氣、返酸,甚至噁心、嘔吐等等。那麼,我們應該怎樣保養?

  一、飲食按時、按量、按質

  1,按時即每日三餐要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還是不餓,倒要進食。研究表明:有規律地進食,可形成條件反射,有助於消化腺的分泌,更利於消化。

  2,按量即每日三餐要適度,不要因為想吃而多吃,不想吃而不吃。吃飯吃個7分飽。

  3,按質即注意飲食質量。首先得了胃病生冷硬不吃,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宜。其次,少吃油炸食物,少吃醃製食物。最後,經常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因為維生素C對胃有保護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維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發揮胃的功能,保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病能力

  二、戒掉不良生活習慣

  , 得了胃病,我們首先要戒掉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遠離菸酒,早上不要賴床,一定要起來吃早飯。生命誠可貴,菸酒、懶惰不是不能戒掉,關鍵是看自己的毅力。

  三、輔助保養

  1,參加適量體育鍛煉,強健體魄。這無疑不僅是對胃病保養有幫助的。

  2,保持身心愉悅。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這無疑對胃病保養是有幫助的。因為專家表明:胃病、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的發生與發展,與人的情緒、心態密切相關。

  3,按摩保養。清晨起床時,先別急著穿衣、做早餐。深呼吸,進行腹式呼吸——採取跪坐姿勢,用雙手的中指按壓肚臍3~4次。將雙手的中指放在肚臍上,慢慢向前彎腰至45度。將雙手的中指用力按壓肚臍,其餘手指垂直頂住腹部,將腰再向前彎45度直至貼近地板,同時用嘴和鼻子慢慢向外呼氣。放鬆手指,慢慢直起腰。在上體即將恢復為起始狀態時,迅速用嘴呼氣,同時挺胸,結束動作。用同樣的方法重複2~3遍。每天堅持,可以促進胃部血液迴圈,改善新陳代謝,增強胃部的咀嚼能力,順利排出毒素。其次,在人小腿上,位於膝關節下脛骨前緣外側4橫指處,有一個叫“足三裡”的穴位,按壓該穴對因受寒或飲食所傷引起的胃痛可起到緩解的效果。

  胃病飲食方法

  ***1***主食類:主要有米飯、饅頭、麵條、麵包、包子、餃子、餛飩、粥等品種。由於每個患者病情不同,飲食習慣有差異,對主食的選擇也會不同。但總體來講,發酵的食物比未發酵者宜消化;含餡的食物往往不易熟透和餡過於油膩、粗糙而使之不易消化;粥是最值得推崇的養胃護胃食品。吃粥可以作為胃病的輔助治療方法。

  ***2***副食類治療胃病:

  肉類:可以擇新鮮瘦嫩的豬肉,雞胸脯肉、水鴨肉、魚片等,經精細加工烹飪後食用;不能食用油膩、陳腐肉食。人們通常以為牛羊肉、狗肉、為大補食品,多食能強壯身體,但牛肉肌纖維較粗的食之不宜消化;羊肉狗肉味甘性熱,為補陽之品,而胃炎患者辨證多屬鬱熱陰傷兼溼熱內蘊,食之更助火傷陰,不利於病情故以不食為佳。

  蛋類:蛋類的補益作用人所共知,但每日不可多食,以1-2個為宜,胃病病人應選擇最易消化吸收的軟蛋羹形式來烹飪食用。

  奶類:喜歡飲牛奶而無腹脹、腹痛或腹瀉等乳糖不耐症發生的胃病患者,可適量飲食,每日250克為宜。但胃酸偏低的萎縮性胃炎患者最好不飲或少飲牛奶,因為牛奶一直被認為可以中和胃酸,而在治療胃酸過多的潰瘍病時大量飲用。

  豆果類:黃豆的營養價值很高,但因其內部結構和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的原因,許多人吃了炒、煮、爆的黃豆往往感到腹脹,消化不良甚至引起腹瀉。豆製品比黃豆要容易消化,但仍有一部分人尤其是胃病患者吃後會出現上述情況。紅小豆、綠豆、大棗等食品有很好的清熱解毒、利溼、健脾和胃功能,但其豆皮、棗皮難以消化,有時還會誘發潰瘍病出血,故應熬成粥食,並棄皮食用。

  蔬菜水果類:應選則新鮮蔬菜切成小段炒或稍煮即可;不宜吃生的蔬菜和涼拌菜,也不宜多吃含粗纖維多的蔬菜和芹菜。水果可以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有原則的適量食用,但應洗淨去皮,不宜一次食用過多,更忌冷藏的立即食用。不能進食蔬菜水果的病人,可以飲用菜汁、果汁、番茄汁等來代替飲料,這是補充維生素c及礦物質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