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絕對不能順產的情況

  在正常情況下,肯定是順產比剖腹產好。然而,有些孕婦出現這些情況的話,一定不能順產了,否則傷害寶寶跟媽媽的生命!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

  

  1、胎兒窘迫:

  這是由於胎兒缺乏氧氣而陷於危險狀態,也有可能胎死腹中,倘若心跳少於120/min情況就更危急。

  2、胎兒過大:

  胎兒體積過大無法經由骨盆腔生產。例如:糖尿病母親就會有胎兒過大的障礙。

  3、骨盆過小:

  有些身材過於矮小的母親因骨盆過小沒有足夠空間讓胎兒經由骨盆腔生產。

  4、不正確的胎位:

  正確的生產應是胎兒頭頂先露出來。而不正確的胎位如臂先露產式***BreechPresentation***、面先露產式***FacePresentation***、枕橫位***TransversePosition***等。

  5、輕度妊娠高血壓綜合症:

  患有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綜合症的母親,胎兒將無法從胎盤獲得足夠的營養與氧氣,也不能承受生產過程所帶來的壓力。

  6、自然生產過程無法繼續進展:

  因母親子宮收縮程度薄弱,子宮頸擴張不足,胎兒無法產出。

  7、胎兒未成熟:

  未成熟的胎兒會較虛弱,通常胎兒小於36星期,以及小於5磅,可能不能承受自然分娩的壓力。

  8、胎兒體積比實際月份小:

  不健全的胎盤導致胎兒營養及氧氣供應量不足結果導致胎兒虛弱,體形比實際月份小。

  9、前置胎盤又稱低位胎盤若是胎盤附著在子宮部位過低會導致出血以及阻擋了胎兒出生通道。

  10、胎盤剝離:

  通常胎盤剝離是由高血壓或創傷所引起而導致陰道出血的緊急狀況。

  11、卵巢囊腫:

  母親的卵巢患有囊腫會阻礙胎兒的出生。

  12、子宮肌瘤:

  母親子宮患有肌瘤會阻礙胎兒出生。

  13、產婦罹患某種病症:

  例如:糖尿病、腎臟病等等,對於母體和胎兒都會形成壓力。

  14、曾經接受剖腹分娩手術者:

  這是最普遍接受剖腹分娩手術的指標。因為以前曾接受剖腹分娩因而子宮較易受傷,再決定用CaesareanDelivery可減低子宮破裂的風險。

  5種方法讓孕婦能夠順產更順利

  方法1選擇合適年齡分娩

  滿35歲的分娩已經屬於高齡初產婦。隨著年齡的增長。妊娠與分娩的危險係數升高。

  首先,年齡過大,產道和會陰、骨盆的關節變硬,不易擴張,子宮的收縮力和陰道的伸張力也較差,以至於分娩時間延長,容易發生難產。其次孕婦年齡越大,發生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併發症的機會越多,因此不能順產、而需要剖宮產干預的機會越多。

  大多數醫學專家認為,女性生育的最佳年齡是25~29歲左右,處於這一年齡段的女性順產可能較大。

  方法2孕期合理營養,控制體重

  寶寶的體重超過4000克***醫學上稱為巨大兒***,母體的難產率會大大增加。如果在產前檢查中醫生預測胎兒體重超過4000克,一般就會建議產婦以剖宮產方式分娩。

  正常大小的胎兒可以通過正常骨盆而順利分娩,但是巨大兒的頭比較大,胎頭就可能“擱淺”在骨盆***處,難以通過骨盆而不得不作剖宮產。如果巨大兒身體比較胖,雖然能勉強通過骨盆,但是產婦分娩時要花九牛二虎之力,最後可能不得不用產鉗或胎頭吸引器幫助胎兒分娩。如果胎兒的肩部脂肪較多,肩部特別寬,就可能發生肩難產。

  巨大兒的產生與孕婦營養補充過多、脂肪攝入過多、身體鍛鍊偏少有關。孕婦患有糖尿病,胎兒的血糖也會持續增高,並刺激胎兒胰腺分泌過多的胰島素,這就勢必造成脂肪、蛋白質和糖元在胎兒體內蓄積過多,從而導致胎兒長得大而肥胖。

  為了控制新生兒的體重,在妊娠期間,孕婦應適當參加活動,不要整天坐著、躺著。多吃新鮮蔬菜和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少吃含碳水化合物、脂肪量很高的食品,如甜品、油炸食品、甜飲料、水果等。最理想的懷孕體重在孕早期懷孕3個月以內增加2千克,中期懷孕3—6個月或末期懷孕7—9個月各增加5千克,前後共12千克左右為宜。如果整個孕期增加20千克以上,就有可能使寶寶長得過大。

  方法3孕期體操

  孕期體操不但有利於控制孕期體重,還有利於順利分娩,這是因為:

  1、體操鍛鍊可以增加腹肌、腰背肌和骨盆底肌肉的張力和彈性,使關節、韌帶鬆弛柔軟, 有助於分娩時肌肉放鬆,減少了產道的阻力,使胎兒能較快地通過產道。據有關研究結果顯示:堅持實施孕婦體操者,正常陰道產率顯著高於沒有做體操的產婦,產程也較後者短。

  2、孕期體操可緩解準媽媽的疲勞和壓力,增強自然分娩的信心。

  當然,懷孕畢竟是個特殊的生理過程,準媽媽在練體操時要注意運動時間、運動量、熱身準備,防止過度疲勞和避免宮縮。另外,有習慣性流產史、早產史、此次妊娠合併前置胎盤或嚴重內科合併症不宜進行孕期體操。

  方法4定時做產前檢查

  孕婦定期做產前檢查的規定,是按照胎兒發育和母體生理變化特點制定的,其目的是為了檢視胎兒發育和孕婦健康情況,以便於早期發現問題,及早糾正和治療。使孕婦和胎兒能順利地渡過妊娠期和分娩。

  整個妊娠的產前檢查一般要求是9-13次。初次檢查一般在孕4個月,在懷孕4-7個月內每月檢查一次,孕8-9個月每兩週檢查一次,最後一個月每週檢查一次;如有異常情況,必須按照醫師約定複診的日期去檢查。

 

  定期檢查能連續觀察各個階段胎兒發育和孕婦身體變化的情況,例如胎兒在子宮內生長髮育是否正常,孕婦營養是否良好等;也可及時發現孕婦常見的合併症如妊娠高血壓、糖尿病、貧血等疾病,以便及時得到治療,防止疾病向嚴重階段發展而影響經陰道分娩。在妊娠期間,胎位也可發生變化,如果及時發現,就能適時糾正。如果不定期做檢查或檢查過晚,即使發現不正常的情況,也會因為延誤而難於或無法糾正。因此,定期做產前檢查對順利分娩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