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安全知識有哪些

  地震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象颳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地震的安全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地震的安全知識

  1.何謂地震前兆?常見的前兆現象有哪些?

  地震前自然界發生的與地震有關的異常現象叫地震前兆。包括微觀前兆和巨集觀前兆。常見的地震前兆現象有:地下水異常變化,動物異常反應,地殼變形,小地震活動,地聲、地光、地磁變化、重力變

  化、地電變化、地應力變化、地下水中氡氣含量或其它化學成份的變化、地震波速度變化等。

  2. 地震前地下水有什麼異常變化? 應當排除哪些干擾?

  地下水位升降及變色、變味、翻花、冒泡,溫泉水溫的突然變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但是,地下水的變化是一種很複雜的現象,必須注意排除降水***下雨、下雪***、乾旱、河水漲落、冰雪融化、

  人為抽水及灌溉、環境汙染等多種因素的干擾。

  3.是不是天氣突然變化就一定要地震?

  不是。在某些大地震前確有氣象異常的記載,但氣象與地震的關係是很複雜的,即使有某種關聯也是比較間接的,而且只有在某種特殊條件下才能起作用,對一個地區來說,天氣的變化是經常發生的,

  而破壞性地震卻是少有的。有的人一見天氣變化就以為要發生地震,這種擔心是完全不必要的。

  4.動物的生活習性發生異常是否就意味著一定有大震來臨?

  不一定。因為引起動物生活習性異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天氣變化、生存條件的改變、生物干擾、 飼養條件的改變、環境汙染的影響等都可能引起動物生活習性發生異常。另外動物本身生理狀態的

  變化、 人們觀察錯覺等都可能被認為異常,我們要在識別真假動物異常的基礎上再確定這種異常是否與地震有關。

  5.何謂地震預報?地震預報的三要素是什麼?

  地震預報是對破壞性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震級以及地震影響烈度和破壞損失程度的預測。地震預報的三要素僅指發震時間、地點和震級。

  6.什麼叫做地震中長期、短期和臨震預報?什麼叫地震年度趨勢預報?

  對某地幾年至幾十年內,甚至上百年內可能發生的地震做出預報叫地震長期預報。對某地幾個月內至幾年可能發生的地震做出預報叫地震中期預報。地震的中期預報和長期預報合稱中長期預報。對某地

  幾天至幾十天,甚至幾個月內可能發生的地震做出預報叫短期預報。對某地幾天以內可能發生的地震做出預報叫臨震預報。年度地震趨勢預報是由中國地震局每年組織專家對下一個年度國內可能發生大

  震的地點所做的一年尺度或稍長時間的趨勢性預測。

  7.目前世界上開展地震預報研究工作較多的國家是哪四個?

  中國、日本、美國、原蘇聯。

  8.我國的地震預報水平?

  在現有的科學水平下,還不可能對多數破壞性地震作出預報。但在充分和合理地應用現有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在某些有利條件下,對某種型別的地震有可能作出一定程度的預報。

  我國與世界各國一樣,當前的地震預報尚處於低水平的探索階段,而且與日本、美國等國相比,我國在觀測技術的先進性方面,在地震預報的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國在震例資料和

  現場預報經驗的積累方面具有優勢。我國頻繁發生的中強以上地震為我國地震工作者提供了較多的實驗預報的實踐機會。在70年代中期,我國曾成功預報過遼寧海城7.3級地震等破壞性地震。90年代以來

  ,我國取得過1995年雲南孟連7.3級地震,1997年新疆伽師強震群中6.3、***級等地震,1998年11月雲南麗江寧蒗縣6.2級等4次5級以上地震,1999年12月29日遼寧岫巖棗海城5.6級地震等一系列成功的短

  臨預報。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總體而言,我國地震預報水平處在世界先進行列。

  地震的自救互救知識

  1.地震發生時,在工作崗位如何進行個人防護?

  在辦公室內要趕緊藏在辦公桌下,震後從樓梯迅速撤離;正在工廠上班的工人,要立即關閉機器,切斷電源,然後迅速撤到安全處。對於特殊的部門***如電廠、煤氣廠、鋼廠、核反應堆等***按專門操作

  程式運作。

  2.地震發生時,在公共場所如何進行個人防護?

  在公共場所,影劇院、體育館的演出或比賽要立即停止,觀眾應躲在排椅下,舞臺腳下或樂池,震後有秩序地組織觀眾分路疏散;正在比賽的體育場應立即停止比賽,穩定觀眾情緒,防止慌亂、擁擠,

  有組織有步驟地向空曠安全處疏散;正在上課的學生,迅速在課桌下躲避,地震停止時,在教師統一指揮下,迅速撤離教室,就近在開闊地帶避震,切忌擁擠、跳樓。

  3.地震時,為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城鎮居民首先要做的是什麼?

  切斷電源、氣源,防止火災發生。

  4.地震時,人員疏散應避開哪些地方?

  高大建築物、窄小衚衕、高壓線、變壓器、陡山坡、河岸邊。

  5.地震發生時,在家中如何進行個人防護?

  保持清醒冷靜頭腦,做出敏捷反應,是保障安全的關鍵。在家中要就地避險,不可貿然外逃,可選擇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住單元樓內,可選擇開間小的衛生間、廚房、儲藏室及牆

  角躲避; 同時,要關閉電源,關閉煤氣,熄滅爐火,防止發生火災和煤氣洩溢;高層住戶向下轉移時,千萬不能跳樓,也不能乘電梯。當大地震後,利用兩次地震之間的間隙,迅速撤離。

  6.何謂工程建設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

  工程建設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是指對工程建設場地進行的地震烈度複核、地震危險性分析、設計地震動引數的確定、地震小區劃、場址及周圍地質穩定性評價及場地震害預測等工作。其目的是為工程抗

  震確定合理的設防標準,實現震時安全、建設投資合理的目的。

  7.聯合國開展“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活動”的宗旨是什麼?

  把減災工作納入政府的職能,把政府的權力變成民眾的行動。

  8.1994年聯合國大會決議將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三定為什麼日?

  國際減災日

  9.地震發生時,在室外如何進行個人防護?

  保持清醒冷靜頭腦,做出敏捷反應。

  在室外,汽車司機要選擇安全地帶剎車,火車司機,要採取緊急制動措施,穩緩地逐漸剎車;要停留在開闊地方,遠離高大建築物,高壓線;在山坡上注意滾石,同時要遠離陡崖,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