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債券溢價折價攤銷方法

  新企業會計準則要求債券溢折價採用實際利率法攤銷,那麼下面就讓小編為你們介紹一下吧。

  債券溢價折價攤銷形成原因

  債券的發行分面值發行、溢價發行和折價發行。債券發行價格主要因債券的票面利率***或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或市場利率***不同而不同。

  當債券票面利率高於實際利率,表明債券發行單位實際應按票面利率支付的利息將高於按實際利率計算的利息,發行單位應按高於債券票面價值的價格發行,即溢價發行。

  溢價發行對於發行單位而言,是為以後多付利息而事先得到的補償;對投資者而言,是為以後多得利息而事先付出的代價。如果債券的票面利率低於市場利率,表明債券發行單位實際應按票面利率支付的利息低於按市場利率計算的利息,發行單位應按低於票面價值的價格發行,即折價發行。

  折價發行對發行單位而言,是為今後少付利息而事先付出的代價;對投資者而言,是為今後少得利息而事先得到的補償。

  

  新企業會計準則要求債券溢折價採用實際利率法攤銷。即在債券的有效期限內每年年末按照債券的期初攤餘成本乘以實際利率,作為當期的實際利息費用***或收益***,再按當期實際利息費用***或收益***與票面利息費用***或收益***的差額作為當期債券溢折價的攤銷金額。債券溢折價攤銷的計算公式如下:

  債券溢價的攤銷金額=面值×票面利率-期初攤餘成本×實際利率

  債券折價的攤銷金額=期初攤餘成本×實際利率-面值×票面利率

  債券包括分期付息到期一次還本的債券和分期計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前者每年年末計提的利息應當記入“應付利息”或“應收利息”科目,與債券賬面價值無關;後者每年年末計提的利息應當記入“應付債券――應計利息”或“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科目,增加債券的賬面價值。上述公式中的“期初攤餘成本”包括債券面值、尚未攤銷的債券溢折價和分期計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的利息,不包括分期付息到期一次還本債券的利息。債券溢折價攤銷期滿時,債券的攤餘成本為債券面值與分期計息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的全部利息。

  由於債券溢折價的存在,票面利息不再是債券的實際利息費用***或收益***,每期債券溢折價的攤銷金額作為債券利息費用***或收益***的調整。溢價發行的債券,債券的實際利息費用***或收益***等於票面利息減去債券溢價的攤銷金額;折價發行的債券,債券的實際利息費用***或收益***等於票面利息加上債券折價的攤銷金額。

  實際利息費用***或收益***的計算公式如下:

  溢價發行債券的實際利息費用***或收益***=面值×票面利率-債券溢價攤銷金額

  折價發行債券的實際利息費用***或收益***=面值×票面利率+債券折價攤銷金額

  債券溢折價攤銷的會計核算

  發行債券的企業設定“應付債券”科目,核算企業為籌集***長期***資金而發行債券的本金和利息。“應付債券”科目可分別設定“面值”、“利息調整”、“應計利息”等明細科目,分別核算所發行債券的面值、溢折價、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利息等內容。其中“應付債券――利息調整”科目由原政策“應付債券――債券溢價”和“應付債券――債券折價”科目合併而來,核算債券溢折價的形成和攤銷過程。企業當期因債券確定的實際利息費用記入“在建工程”、“財務費用”科目。根據會計準則的規定,在資本化期間內,每一會計期間的利息***包括折價或溢價的攤銷***資本化金額,屬於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借入專門借款的,應當以專門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費用,減去將尚未動用的借款資金存入銀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進行暫時性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後的金額確定。

  購買債券的企業設定“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核算企業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餘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可分別設定“成本”、“利息調整”、“應計利息”等明細科目,分別核算所購債券的面值、溢折價、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利息等內容。其中“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科目由原政策“長期債權投資――債券溢價”和“長期債權投資――債券折價”合併而來,核算債券溢折價的形成和攤銷過程。企業當期因債券確定的實際利息收益記入“投資收益”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