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攝影知識介紹

  攝影是一門學問,只有一定的基礎才能更好的深入攝影。即便你不要當什麼攝影師,但當你拿起相機時,你就要為下一張優秀的照片而努力。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基礎攝影知識的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基本的知識

  1、正確的姿勢握持相機.能有效的避免相機地抖動。避免單手握持.雙手握持時,一手握持相機手柄.一手用虎口握持鏡頭的變焦或對焦環.兩手不要在一條直線上.而應形成一個夾角,相對更穩定。握持相機時應大臂使勁夾緊身體.小臂放鬆,否則容易產生抖動。兩臂一前一後交錯放置.以形成穩定夾角。

  2、多使用光學取景器或EVF 取景器。三角形的支撐是最穩定的.多使用光學或EVF 取景器取景.儘量避免使用LCD 取景。因為光學或EVF 取景器取景,人的眉骨可以很緊密地貼在取景窗上.配合雙手形成三角形穩定支撐。

  3、正確的站立姿勢。拍攝時,應一腳前。一腳後.而不要讓兩個腳處於同一條直線上.此外.拍攝中應大腿繃緊、小腿放鬆.以避免根基抖動影響穩定。

  4、學會調整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由於心跳和呼吸.人其實在任何時候都是晃動的.但我們可以在拍攝時先深吸一口氣,使自己穩定下來,然後吐氣.再平穩地吸氣。按動快門瞬間要屏息,將抖動降低到最小。

  5、學會半按快門。不要看到景物就直接按下快門。相機快門的行程分成兩步.即半按快門相機開始自動對焦和測光.再向下全部壓下時快門才會啟動。否則無法正確測光或對焦,影象虛且曝光不準。按動快門的一瞬也應保持穩定和柔和

  6、在安全快門時間範圍內進行曝光。

  7、手持時,有防抖儘量開防抖。上三腳架時,關閉防抖,避免防抖系統干擾。

  8、不要背攝影包或手裡提東西拍照。若長時間曝光,將身上的裝備全部放下,額外的負重會導致身體失去平衡。容易導致身體疲勞和抖動。

  9、尋找穩定的依託。如果測光值顯示的快門速度遠長於安全快門速度.而手頭又沒有三腳架.這時候.就可以尋找一些穩定的依託物來進行應急拍攝。例如.將身體靠在樹木或牆壁上就要比無倚靠站立穩定。曝光時間在1—3秒之間的情況下.用雙手將相機緊緊的抵在支撐物上使其保持穩定,也經常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 有的時候.可以將相機直接放在地上或牆頭這樣的平面上進行拍攝.其穩定性堪比三腳架。如果拍攝的是風景等物件,還可以把相機放在攝影包或豆袋上用自拍來拍攝。豆袋是一種裡面裝滿豆子或陶粒的布袋,可隨意變形,還不易磨損相機。

  10、善用三腳架 、獨腳架。“三腳架看出攝影師的態度”。剛開始接觸相機的人,最大的困擾就是無法保持拿相機的手穩定不晃動。雖然很多相機都有防抖功能,但也應付不了較大的晃動。尤其在夜間拍攝時,晃動更容易造成對焦不準和照片模糊。除了多拍多練習外,將相機裝在三腳架上拍攝是最可靠的。

  11、善用RAW格式!儲存卡夠大,風景,就用RAW格式.這樣可以保留更多的亮部和暗部細節,白平衡、色調也更容易糾正,為後期處理提供最大的空間。

  二

  光圈、快門、對焦和景深

  曝光的控制主要取決於光圈的大小和快門的速度。要學會手動拍攝就必須學會光圈與快門的設定配合。

  1、曝光量與光圈的關係

  光圈是照相機鏡頭中可以改變大小的孔洞。它控制進入鏡頭的光線量。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光圈開得越大,通過鏡頭進入的光量就越多。這就好比房間裡的窗子,它開得越大,進來的光線越多。

  光圈的數值通常用f-stop值來表示,要注意的是:f-stop值越大,光圈開得反而越小。例如:f16的光圈就比f8的光圈小。

  在快門速度不變時,光圈的大小決定了相片的明暗。光圈太大,曝光會過度,照片就會白茫茫一片。光圈太小,曝光會不足,照片就會是黑漆漆的。

  2、曝光量與快門的關係

  快門是控制光線進入的閘門。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快門速度越高,通過鏡頭進入的光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它相當於開窗子時間的長短。

  光圈與快門都可以控制曝光量,它們的組合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因素,並互相影響著。如果將光圈收小一級***例如由f/4收小至f/5.6***,將快門速度調慢一倍***例如由1/60減至1/30***,它們的曝光量是一樣的。

  3、對焦的重要性

  對焦是指將鏡頭對準被拍攝物件後,調整鏡頭的焦距,使影象變得最清晰的過程。只有對焦正確影象才可能清晰,否則影象就是模糊的。

  4、景深與光圈、距離、焦距的關係

  景深的“景”是指我們要拍攝的景物,“深”就是清晰度的縱深範圍。當鏡頭對焦於拍攝目標時,這一點對應在CCD感光元件上能清晰成像。它前後一定範圍內的景物也能被記錄得較為清晰,這個範圍就是景深。

  景深越大,縱深景物的清晰範圍也就越大。景深越小,縱深景物的清晰範圍也就越小。

  影響景深的三大要素是:

  ***1***光圈:在鏡頭焦距及距離不變的情況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亦然。

  ***2***距離:在鏡頭焦距及光圈不變的情況下,越接近拍攝的目標,景深越小,越遠離拍攝的目標,景深越大。

  ***3***焦距:在距離及光圈不變的情況下,鏡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即短焦鏡頭的景深大,長焦鏡頭的景深小。

  三

  光線、色彩、影調和線條

  光線: 光線是攝影構圖的基礎和靈魂。攝影主要是根據光線本身的色溫和強度來控制畫面.通過光線的照射角度來把個人情感融入照片之中。在選擇、處理光線時就必須隨時隨地考慮拍攝物件周圍的環境對畫面光影結構的影響.自然光是不可以控制的,但可以採取遮擋、反射等方法調節:人工光是可以控制的.我們可以隨意控制造型效果.並使之發生變化。在複雜的自然光和人工光源混合時.要注意控制色溫的一致。

  色彩: 如果說光線賦予照片以生命,那麼.色彩就給照片注入了更多的情感。作為攝影構圖的重要元素之一.色彩在構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拍攝時通過畫面色彩構成的主觀控制.把色彩元素進行設計、提煉和選擇搭配.拍出來的照片就會獲得更好的藝術效果.從而渲染、烘托出主題和內容所需要的情緒基調和特定氛圍。

  1、對比色的和諧:是指互補色之間的關係,如紅與綠配置得當也能得到和諧的效果。

  2、鄰近色的和諧:如黃與橙、藍與綠等,會呈現出一派寧靜的色調,給人以一種超凡脫俗的和諧。

  3、類似色的和諧:亦稱同種色的和諧,如深紅與淺紅、深藍與淺藍等。4、消色、光澤色與其它色的和諧:消色包括黑、白、灰三色,光澤色包括金、銀色。消色、光澤色與其它任何色彩搭配在一起,都能達到完美的色彩效果。 不同快門速度和光圈組合的作用

  影調: 影調是指畫面中的影像所表現出的明暗層次和明暗關係.它是處理畫面造型、構圖及烘托氣氛、表達情感、反映創作意圖的重要手段。從黑白攝影來看.影調的主調可以分為三類:高調、低調、中調***灰色調***。不同的影調有其不同的感情色彩,如高調的明快、淡雅,低調的莊重、深沉,中間調的和諧、平穩等。影調只有與具體的形象、物象相結合.才能賦予作品以鮮明的、生動的感染力。

  線條: 線條一般是指畫面所表現出的明暗分界線和形象之間的連線線.在構圖中合理地利用線條可以傳達不同的情感。根據線條所在位置的不同.可將其分為外部線條和內部線條。外部線條是指畫面形象的輪廓線.內部線條則是指被攝物件輪廓線範圍以內的線條。根據形式的不同,可將線條分為直線、曲線兩類,直線又有水平線、垂直線和斜線之分.水平線易產生寬闊之感。在拍攝風光時.常以水平線作為構圖的主線條。垂直線易傳達高聳、剛直之感,如林立的樓群、挺拔的樹木、高峻的山峰等:曲線則指一個點沿著一定的方向移動併發生變向後所形成的軌跡。曲線給人以優美,柔和、輕盈、流暢的感受。

  四

  有關攝影構圖

  ***1***構圖均衡平穩

  均衡,就是平衡。它區別於對稱。用這種形式進行構圖的畫面不是左右兩邊的景物形狀、數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對應,而是相等或相近形狀、數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給人以視覺上的穩定,是一種異形、異量的呼應均衡,是利用近重遠輕、近大遠小、深重淺輕等透視規律和視覺習慣的藝術均衡。當然均衡中也包括對稱式的均衡。

  均衡式構圖,給人以寧靜和平穩感,但又沒有絕對對稱的那種呆板無生氣,所以是攝影家們在構圖中常用的形式,均衡也成了攝影構圖的基本要求之一。

  要形成均衡式構圖,關鍵是要選好均衡點***均衡物***。什麼是均衡點呢?這要從藝術效果上去找,只要位置恰當,小的物體可以去與大的物體相均衡,遠的物體也可與近的物體求均衡,動的物體也可以去均衡靜的物體,低的景物同樣可均衡高的景物。要多加實踐和學習,用好這種藝術技巧。

  ***2***打破均衡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一些新潮的攝影家認為均衡刺激性不強,反映不出新時代的生活節奏和特點,他們主張打破均衡,而且也在實踐他們的觀點,拍出了一些不均衡的作品。我們把這些作品的構圖形式,稱為非均衡式構圖。生活是多種多樣的,現實生活中既有均衡也有不均衡。只要是內容的需要和創作意圖的需求,形式可以任意選擇。

  非均衡式構圖具有不穩定,不和諧,緊張刺激、動盪不安等特點。從景物形象上來表現動勢較為理想;從心理反映上用來表達煩燥不安的情緒、不協調的動作或不一致的注意力和不同的表情等,具有優勢;如展示戰爭的殘酷、革命風暴、狼藉現場等場面,亦可取得好的視覺效果。

  ***3***框架式構圖

  框架式構圖是用一些前景將主題框住。常用的有樹枝、拱門、裝飾漂亮的欄杆和廳門等。這種構圖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題上,有助於突出主題。另一方面,焦點清晰的邊框雖然有吸引力,但它們可能會與主體相對抗。因此用框架式構圖多會配合光圈和景深的調節,使主體周圍的景物清晰或虛化,使人們自然地將視線放在主題上。

  ***4***直角三角形式構圖

  直角三角形式構圖一般是以畫面的一個豎邊為三角形的一個直角邊,底邊為三角形的另一個直角邊。這種構圖大都注意被攝物的方向性。景物的運動方向或面向應該對著三角形的斜邊,使運動物體的前面或景物的面向前留有空間,給以出路。

  直角三角形式構圖,在橫幅或豎幅畫面中均可選用,其特點是豎邊直線可顯示景物之高聳,底邊橫線又具有穩實、***感,並且富有運動感,具有正三角形式和倒三角形式構圖的雙重優勢,同時左右直角邊靈活多變,很受攝影家們的喜愛,所以使用較多。

  直角三角形式構圖的靈便性還表現在底邊長豎邊短或底邊短豎邊長均可選用,只要三個角中有一個角可形成直角,便可用這種形式構圖。

  ***5***圓形構圖

  圓形構圖是把景物安排在畫面的中央,圓心正是視覺中心。圓形構圖看起來就象一個團結的團字,用示意圖表示,就是在畫面的正中央形成一個圓圈。

  圓形構圖,除了圓形物體以這種圖式表示其圓外,實際上有許多場景可用圓形構圖表示其團結一致,既包括形式上的,也包括意願上的。如許多人圍著一個英雄模範在簽名,不少少年兒童正聚精會神地聽老人講故事,小朋友們圍著圓圈做遊戲等,均可選用圓形構圖。

  圓形構圖給人以團結一致的感覺,沒有鬆散感,但這種構圖模式,活力不足,缺乏衝擊力,缺少生氣。

  ***6***S形構圖

  S形實際上是條曲線,只是這種曲線條是有規律的定型曲線。S形具有曲線的優點,優美而富有活力和韻味。同時,讀者的視線隨著S形向縱深移動,可有力地表現其場景的空間感和深度感。

  S形構圖分豎式和橫式兩種,豎式可表現場景的深遠,橫式可表現場景的寬廣。S形構圖著重線上條與色調緊密結合的整體形象,而不是景物間的內在聯絡或彼此間的呼應。

  S形構圖最適於表現自身富有曲線美的景物。在自然風光攝影中,可選擇彎曲的河流、庭院中的曲徑、礦山中的羊腸小道等等,在大場面攝影中,可選擇排隊購物、遊行表演等場景;在夜間拍攝時可選擇蜿蜒的路燈、車燈行駛的軌跡等等。

  ***7***十字形構圖

  十字形是一條豎線與一條水平橫線的垂直交叉。它給人以平穩、莊重、嚴肅感,表現成熟而神祕,健康而向上。因為十字最能使人聯想到教會的十字架,醫療部門的紅十字等,從而產生神祕感。

  十字形構圖不宜使橫豎線等長,一般豎長橫短為好;兩線交叉點也不宜把兩條線等分,特別是豎線,一般是上半截短些下半截略長為好。因為兩線長短一樣,而且以交點等分,給人以對稱感,缺少了省略和動勢,會減弱其表現力。

  十字形構圖的場景,並不都是簡單的兩條橫豎線的交叉,而是相仿於十字形的場景均可選用十字形構圖。如正面人像,頭與上身可視為垂直豎線,左右肩膀連起來可視為橫線;建築物的高與橫的結構等。也可以這樣講,凡是在視覺上能組成十字形形象的,均可選用十字形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