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如何養生

  春夏季節最適合養生了,那麼在春夏季節該怎麼養生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春夏季節養生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春季養生方法

  1、運動鍛鍊: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體質投資最佳季節。春天空氣清新,這種環境最有利於吐故納新,充養臟腑。春天多鍛鍊,會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一年之中少患流感等各種疾病,且令人思維敏捷,不易疲勞,人們可根據自己年齡與體質狀況選擇戶外活動,如太極拳、慢跑、放風箏、春遊踏青等。

  2、預防春困:

  春天風和日麗,但人卻感到睏倦。疲乏頭昏欲睡,早晨也不醒,這種現象就是大家所說的“春困”。春天犯困不是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是因體內迴圈季節性差異,面板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液分泌增加,各器官負荷加重,供應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造成的。那麼怎樣減輕與預防春困呢?一要保證睡眠,早臥早起,克服消極懶惰思想情緒;二要積極參加鍛鍊和戶外活動,改善血液迴圈;三要適當增加營養。研究證明,缺乏B族維生素與飲食過量是引發春困的重要原因,故宜多吃含維生素B族豐富的食品,吃飯不宜太飽;第四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少吸菸,如不太冷,適當減些衣服,或用冷水洗臉,都會使睏意儘快消除。

  3、保健防病:

  春天溫暖多風,最適於細菌、病毒等繁殖傳播,易發生流感、肺炎、支氣管炎、流腦、猩紅熱、腮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所以一定要講衛生,勤洗晒衣被,除蟲害,開窗通風,提高防禦能力,傳染病流行時少去公共場所,避免傳染;春天又是氣候交替的過渡季節,若不重視保健,或過食辛熱助火之品,再被時令之邪引發,一些舊病即易復發,如偏頭痛、慢性咽炎、過敏性哮喘、高血壓、心肌梗塞、精神病等,應特別注意從衣食住行各方面調攝預防。

  4、調養精神:

  春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精神調攝應做到疏洩條達,心胸開闊,情緒樂觀,戒鬱怒以養性,假日去踏青問柳,遊山戲水,陶冶性情,會使氣血調暢,精神旺盛。

  5、防風禦寒:

  春天宜晚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動,舒展形體,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春天要特別注意防風禦寒,養陽斂陰。根據初春天氣乍寒乍暖一日三變的特點,衣服不可頓減,過早脫去冬衣,極易受寒傷肺,引發呼吸系統疾患。根據“春捂秋凍”的原則,一定要隨氣溫的變化增減衣服,以適應春季氣候多變的規律。

  夏季養生方法

  1、少喝冷飲:

  老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逐漸衰退,夏季又要受到暑熱溼邪的侵襲,影響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吃生冷食物、飲冷飲,就會損害脾胃。各類冷飲雖可消暑解熱,但對消化道黏膜都會產生不良刺激,可使胃腸液迴圈減慢,腸蠕動變弱,甚至出現痙攣現象。因此,老人要少喝冷飲,少吃冷食。有消化道疾病的老人尤應注意。消暑除倦可喝不太濃的熱茶。

  2、要衛生:

  要多吃一些能夠清熱、利溼的食品,新鮮瓜果能消暑解渴,且富含水溶性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於維持體液的酸鹼度平衡,老年人適度多吃些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等瓜果有好處。但生食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乾淨,防止夏季腸道傳染病。魚、蛋、肉等食品要注意保鮮防腐。飲食用具、炊具,如菜板要生熟分開使用,不可混雜,且注意消毒。如有可能可以多吃些大蒜,既可殺菌又能幫助消化,增進食慾,調味解暑。夏季細菌滋生快,食品要現做現吃。

  3、要補充水和鹽:

  盛夏出汗多,容易造成體內水鹽代謝失調,充分補充水分是夏季中老年人養生不可忽視的一點。水補是食療、食養的基礎,健康的成人每天至少要補充2500毫升的水,才能把體內廢物排出體外。菜餚或湯的調味應稍鹹些,可補充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但也不宜過鹹,以免腎臟排洩鈉離子和水的功能減退,造成高血壓或引起心力衰竭。

  4、少吃肉食:

  老年人膳食中肉類脂肪過多,會引起營養平衡失調和新陳代謝紊亂,易患高膽固醇血癥和高脂血症,不利於心腦血管病的防治。尤其是夏季天熱,吃肉易生痰火,飲食應以健脾、消暑、化溼為主,如多吃些豆腐、鯽魚、西瓜、苦瓜、綠豆和玉米等食品,儘量不吃難以消化、過於肥膩及辛辣的食物。採用綠豆、扁豆、蓮子、荷葉等加入糯米等一併煮粥,涼後食用,可健脾胃,祛暑熱。

  5、少吃甜食:

  夏天一般食用甜食較多。甜食含糖分高,產生的熱量也高。若老人過多食用,就會化熱生火,使體內糖分過多,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引起消化不良,產生食慾減退,胃脘脹滿,口膩無味,噯氣吞酸等現象。老人過多食用甜品,使糖分在身體內積存下來,多表現為老年人常見的“肥胖”現象,血脂升高,從而影響心肺功能,甚至導致心肺功能衰竭。因此必須忌食過甜之品。少量的餅乾、烙餅等少糖的食物可適當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