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飛機型號

  飛機是當今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之一。那麼,世界上最大的飛機是什麼呢,你知道嗎?下面,將由小編為你介紹世界上最大的飛機。

  :安-225

  安東諾夫安-225“[1]哥薩克人”運輸機***Антонов Ан-225 “Мрія”,Antonov An-225 “Mriya”***,是一架離陸重量超過600噸的超大型軍用運輸機,北約代號“哥薩克”***Cossack***。安東諾夫安-225“哥薩克人”運輸機是至2014年為止,全世界承載重量最大的運輸機與飛機,翼展寬度僅次於休斯力士運輸機,也是翼展第二寬的飛行器,由烏克蘭所擁有。蘇聯時代的安東諾夫設計局開發作為蘇聯太空計劃的裝置運輸用途,運輸機可以運送超大型貨物,機艙的載重量可達到250噸,機身頂部的載重量可達到200噸。至2013年為止,安東諾夫安-225“哥薩克人”運輸機只有1架在飛,另1架還在建造。

  1、發展歷史

  安-225一共訂購了兩架,但最終只完工了一架。一號原型機於1985年中期開始設計研究,在1988年11月30日完工出廠,並於12月21日在基輔進行第一次試飛,***5月12日時首次完成暴風雪號的揹負飛行 。20世紀80年代晚期,為蘇聯太空探索計劃製造的第二架安-225只部分完工。第二架安-225採用後部裝貨舷門和新尾部設計,同時裝有一個單一的垂直尾翼。在設計上,第二架安-225的運貨效率要高於第一架。

  由於當時蘇聯經濟的惡化,暴風雪計劃在實際發射成功一次之後即被迫中止,專門為了太空計劃而設計建造的安-225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蘇聯解體後安-225由安託諾夫所在的烏克蘭接管,但由於該國的經濟狀況不佳無力操作安-225,因此一號機從1994年5月以後就被存放在工廠的一角,機上許多主要零件也被拆下做為安-124與安-70的備用零件。第二架未完工的安-225機身也被封存。

  1999年起該公司將旗下擁有的安-124機隊開放出租給西方國家作為超大型貨物的運輸用途,這種包機性質的經營方式獲得了成功。

  因為安-124民用化的成功而恢復信心,安託諾夫將目光轉回曾經一度中斷的安-225身上,在經過1年左右的改裝與機身強化之後,安-225換上先進的西方航電裝置,於2001年上半年起重新飛翔,並於當年6月在法國的巴黎航空展中再次亮相,現今偶爾會負擔跨大西洋航線的貨運飛行任務。

  2000年,對第二架安-225的需求變得非常明顯。2006年9月,政府做出決定,完成第二架安-225的製造。按照計劃,第二架安-225的機身於2008年左右完工,但交付日期一再推遲。截至2009年8月,第二架安-225仍未完成建造,建造計劃最後被叫停。安東諾夫設計局CEO曾在2011年5月指出,完成載重量達到250噸的第二架安-225至少需要3億美元。如果資金到位,有望在3年內完成製造。

  2、設計來源

  安-225是蘇聯在1985年春季時,因應當時蘇聯的暴風雪號***Бура́н / Buran***太空梭與其他火箭裝置之運輸需求而開始設計。由於開發時間非常短,安-225的大部分概念都是來自蘇聯另外一架大型運輸機安-124,以後者為基礎,延長其機身,為了揹負暴風雪號避開在飛行過程中太空梭後方所產生的亂流,因此安-124原本的單垂直尾翼設計被兩個位於水平尾翼末端的對稱式垂直尾翼給取代,變成一個由正前方看去是“H”字形的機尾 。除此之外,為了提供足夠的推力,安-124原本所搭載的四具ZMDB Progress D-18高旁通比渦扇發動機***High Bypass Turbofan***也被增加到六具之多,而全機結構也根據尺碼與重量的增加而進行適當的強化 。

  安-225的一號原型機是在1988年11月30日完工出廠,並於12月21日在基輔進行第一次試飛,***5月12日時它首次完成暴風雪號的揹負飛行。但很可惜的是,由於當時蘇聯的經濟已經惡化到不足以支援昂貴的太空計劃,因此暴風雪計劃在實際發射成功一次之後就被迫中止,而專門為了太空計劃而設計建造的安-225自然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連正在建造中的二號機也在半途叫停,使得只真正揹負暴風雪號飛行了一次的一號機,成為碩果僅存的一架安-225實機。蘇聯解體後安-225由安託諾夫所在的烏克蘭接管,但由於該國的經濟狀況不佳無力操作安-225,因此一號機從1994年5月以後就被存放在工廠的一角,機上許多主要零件也被拆下作為安-124與安-70的備用零件,實際上等於是已經處於不能飛行的報廢狀態。1998年安託諾夫嘗試繼續建造施工一半的二號原型機,1999年起該公司展開一個新的計劃,將旗下擁有的安-124機隊開放出租給西方國家作為超大型貨物的運輸用途,由於世界上唯一一架能與安-124匹敵的運輸機、美國空軍的C-5“銀河式”運輸機是純軍事用途的飛機,因此安-124成為世界上唯一可讓民間租用的超大型貨運用機,使得這種包機性質的經營方式大大成功。

  因為安-124民用化的成功而恢復信心,安託諾夫於是將目光又轉回曾經一度中斷的安-225身上,在經過1年左右的改裝與機身強化之後,安-225換上先進的西方航電裝置,於2001年上半年起開始重新飛翔於天空中,並曾在當年6月在法國的巴黎航空展中再次亮相,偶爾會負擔跨大西洋航線的貨運飛行任務。安託諾夫正在積極進行二號原型機的建造,並且檢討進一步大量生產作為超大型民用運輸機的可行性,而原本23,400公斤推力等級的俄製引擎,也可能會換成西方民航界使用、推力更大的勞斯萊斯Trent 892型***41,414公斤推力***或普惠***Pratt & Whitney***PW4098型***44,453公斤推力***渦扇發動機。

  3、產生影響

  在2009年11月13日上演的災難片《2012》中,劇組以安-225為原型,虛構了一架世界最大的運輸機“安-500”***機身上標示了“Antonov 500”的字樣***。

  4、獲得榮譽

  安-225是國際航空聯合會***Fédération Aéronautique Internationale,FAI***在2004年11月新制定的世界紀錄標準中,長程飛行的荷重紀錄保持者,握有多項離陸重量300噸以上等級機種的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