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最強運力火箭

  大國太空軍事博弈靠的是什麼?我們也許會說是空天飛機、洲際導彈、高超音速武器,然而這些並非真正能拉開差距的技術。實際上縱觀人類歷史上的太空探索,我們都要克服一個問題。那就是能把多重多大的物件從地面送到太空軌道上。我們把這個能力稱之為“進入空間的能力”,以下小編為你做出詳細介紹:

  

  大型運載火箭的運力高低就是個硬指標,只有有了足夠大的運力,我們才能把功能更加強大的衛星送入太空軌道為我們的各種需求服務。同時大型火箭也是彰顯國力的最有力的說明。

  ▲ 人類唯一的一款載人登月火箭-土星五號

  冷戰中的衛星發射、載人航天、載人登月都是此類大國太空博弈的最有力的詮釋。時至今日,我們賦予太空的內涵更加多元化,但是這其中依然擺脫不了大國博弈的因素。

  中國自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在甘肅酒泉東風靶場發射東方紅壹號衛星進入太空大國行列以來,在航天領域的投入自始至終都沒有放鬆過。載人航天實現多人多天在軌執行、航天員太空繫留行走、太空軌道對接,嫦娥工程實現機器人登月行走探測,多型新型無毒無汙染火箭成功發射,在航天專案表上,我們的航天人交出了壹份令人激動的滿意答卷。

  ▲ 阿波羅登月飛船在月球

  然而,中國航天在重型火箭這個硬指標上總是有些差強人意,隨著長徵五號大型火箭的交付使用,中國航天的運載火箭世界排行榜又將重新書寫新的歷史。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國火箭究竟能在世界航天強國裡有幾席之地:

  世界十大運載火箭——中國佔了四席:

  第十名:聯盟號運載火箭 [國家:俄羅斯]

  近地軌道有效載荷:8.2噸

  地球同步軌道有效載荷:約2.4噸

  聯盟號運載火箭〔又譯為聯合號運載火箭,歐美簡稱A-2〕是不可重復使用之發射系統,由Korlev設計局製造研發,總部位在俄羅斯的薩馬拉,曾經發射過載人的太空船,是一個從聯合號出來的小分枝,如今用來發射自動執行補給太空火箭至國際空間站〔ISS〕,也用於發射商業衛星發射系統由自動TSSKB公司與Starsem公司研發製造,在2001年有時壹次發射;另外有九次在2001年,如今的聯盟號火箭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和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發射。

  ▲ 聯盟號運載火箭發射

  從2008年起聯盟號 U也將在法屬蓋亞那太空中心發射,聯盟號改良版叫聯合號 U〔Synitn〕。聯盟號於1960年首次發射,最初為有酬載末端節的三節式火箭,它的Molniya演變型為四節式可達同步高橢?a href='//' target='_blank'>A型地球軌道,後來演變成聯盟號 U型,聯盟號火箭在1980年代初期達到最高峰,每年發射高達60次,為世界上使用最頻繁的火箭,發射總數超過1800次遠遠的超越其他火箭,它的設計非常簡單,以低價格及高可靠性,這也是聯盟號火箭立足商業火箭界的原因。

  在1990年代初期重新設計Fregat末端節,Fregat引擎由NPO Larochkin公司研發由Phobos行星探測器系統改良,雖然俄羅斯太空總署背書及1993年俄羅斯國防部標明”RUS”使聯盟號火箭俄羅斯化及現代化,稍後又改名成聯盟號火箭2型,但資金短缺使計劃無法施行,在1996年7月要建造Starsem火箭,除非俄羅斯有足夠的資金及較少的改造。

  ▲ 由聯盟火箭發射的聯盟-TMA載人飛船

  聯盟號火箭Fregat或聯盟號 U型火箭主要是改良聯盟號 U型火箭並結合Fregat火箭的末端節,能夠將1350公斤的酬載物送至地球同步軌道,在1997年9月Starsem與歐洲太空總署簽約由聯盟號Fregat火箭發射兩對離子串2的兩個科學衛星。

  聯合號火箭於2003年7月在白寇奴爾發射歐洲太空總署之火星快車號。如今聯合號Fregat火箭由Starsem公司作為商業酬載用途,它將會被新的發射器取代名,為聯盟號ST型〔也稱聯盟號2型〕他有自動導航系統及改良過的第三節引擎,第一個聯盟號2形研發出來的原型稱為聯盟號2-1a型,並配備了自動導航系統但第三節火箭仍然使用舊引擎,在2004年11月4日普列謝茨克太空發射場發射進入亞軌道〔並未完整繞一圈〕測試飛行,於2006年10月23日從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至亞軌道飛行;在2003年2月1日至2005年7月26日之間,因太空梭失事而停飛, 聯盟號火箭計劃從2008年開始與歐洲太空總署共同參與發射商業衛星,並在法屬蓋亞那建造發射臺。

  ▲ 聯盟號運載火箭發射

  當地時間2012年10月23日,俄羅斯聯盟TMA-06M號飛船搭載來自俄羅斯和美國的3名宇航員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

  第九名:長徵2號F型載人運載火箭[國家·中國]

  近地軌道有效載荷:8.4噸

  地球同步軌道有效載荷:約4噸

  ▲ 長徵2號F型載人火箭發射畫面

  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CZ-2F〕是在長徵二號捆綁運載火箭的基礎上,按照發射載人飛船的要求,以提高可靠性確保安全性為目標研製的運載火箭。火箭由四個液體助推器、芯一級火箭、芯二級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組成,是目前我國所有運載火箭中起飛質量最大、長度最長的火箭。因多次成功發射神舟系列飛船並被央視直播報道其發射過程,已成為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家族中的“明星”火箭。

  火箭首次採用垂直總裝、垂直測試和垂直運輸的“三垂”測試發射模式。作為用於發射載人飛船的運載火箭,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與其它常規運載火箭最大的不同是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頂部有逃逸塔,當火箭發生故障,它可以使箭船分離,並拽著軌道艙和返回艙降落在安全地帶,使航天員脫離危險。

  ▲ 長徵2號F型載人火箭

  火箭的可靠性為0.97,安全性為0.997:0.97的可靠性就是說100次發射裡,只有3次火箭可能出現問題;0.997的安全性是指火箭出現1000次問題裡,可能有3次會危及航天員的生命安全。這是載人火箭的特性。一般的商用火箭可靠性為0.91到0.93,沒有安全性要求。

  火箭起飛重量〔基本型〕為479噸:火箭加上飛船重量約44噸,其它的都是液體推進劑。因此,火箭的90%都是液體,比人體含水量還大。水通常占人體的60%到70%。

  ▲ 長徵2號F型載人火箭發射畫面

  飛船重量為8噸多,佔船箭組合體起飛重量的六十二分之一:要把一公斤的東西送入軌道,就得消耗62公斤的火箭燃料。神舟六號飛船比神舟五號在重量上有所增加,因此發射神六的火箭也重了不少。

  火箭芯級直徑為3.35米:古羅馬人使用兩匹馬拉的車,車輪在石板路上磨出兩道溝。由於車輪寬窄不一樣,路上留下了不同寬窄的溝。後來他們想把輪距統壹起來,就把兩匹並排的馬屁股當成標準,即1.435米,後來英國人修鐵路也把鐵軌軌距定為1.435米,並被各國沿用。按照這個軌距修建的鐵路,能夠運輸的貨物最寬為3.72米,去掉車廂外殼,只剩下3.35米。因此,用標準鐵路進行運輸的火箭最大直徑只能達到3.35米。

  ▲ 長徵2號F型載人火箭發射畫面

  火箭入軌點速度為每秒7.5公裡:這個速度是音速的22倍。每秒7.5公裡的速度,相當於1秒鐘內從北京建國門至復興門。

  火箭軌道近地200公裡,遠地350公裡:地球半徑6400公裡,火箭軌道與地球的距離,僅為地球半徑的幾十分之一。如果站在地球外面看,飛船就像貼著地面在飛行。

  第八名:長徵3號乙運載火箭[ 國家:中國]

  近地軌道有效載荷:約11.2噸

  地球同步軌道有效載荷:5.5噸

  嫦娥帶月兔飛天,“座椅”量身打造,奔月旅程舒服安全。

  ▲ 長徵3號乙運載火箭

  承擔此次運載任務的長徵三號乙增強型火箭在長徵三號乙火箭的基礎上開展了六大專項技術攻關,以確保“嫦娥三號”完美落月。

  這六項技術包括:發射視窗由少變多、“兩隻眼睛”提高入軌精度、嫦娥三號“座椅”量身打造、可靠性再躍升、運載能力提高、“現場直播”火箭飛行過程。

  目前,發射場設施裝置狀態良好,各項測試結果正常,已完成全區綜合演練,發射任務準備工作進展順利,只待一飛沖天。

  ▲ 長徵3號乙運載火箭發射瞬間

  可靠反復試驗成功把握大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將使用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發射“嫦娥三號”探月衛星。長徵三號乙增強型〔CZ-3BE〕的芯一級加長了約1.5米,助推器加長了約0.8米,運載能力比先前提高了0.4噸,GTO運載能力為5.5噸。該型火箭已執行過“奈及利亞通訊衛星一號”、“委內瑞拉一號通訊衛星”等多次發射任務。

  長三甲系列火箭總設計師兼總指揮龍樂豪表示,雖然是首次進行航天器落月,但這次成功的把握比較大,因為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已經做了不少軌道試驗,而且做了不少拓展試驗。比如,原來衛星在距離月球200多公裡的高度飛行,後來有意識地降軌,降到距離月球100公裡,最後降到離月球表面只有15公裡。然後再把它們拉起來,再回到200多公裡。有勁 4助推器 運載能力強。

  ▲ 長徵3號乙運載火箭發射瞬間

  長徵三號乙是國內目前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此次發射嫦娥三號使用了運力進一步提升的長徵三號乙增強型火箭。

  長徵三號乙增強型火箭採用三級半構型,由4個助推器、芯一級、芯二級、芯三級和衛星整流罩組成,全長 56米,芯級直徑 3.35米,起飛質量達到 459噸。

  系統更加可靠,採取了冗餘技術。也就是說,控制系統除了一套以外,還有一套備份。

  嫦娥三號能成功降落到月面的關鍵是其可變推力的主發動機。該發動機推力為1500至7500千牛,可在復雜的降落過程中靈活調節,保證嫦娥三號能迅速、安全地在月球上軟著陸。

  而嫦娥一號、二號的主發動機推力不可變,最大推力也僅490千牛。

  ▲ 長徵3號乙運載火箭發射瞬間

  舒適 星箭合一 “座椅”量身造

  相比於“嫦娥二號”,“嫦娥三號”的結構與尺寸發生了較大變化。

  增強型火箭新設計了“嫦娥三號”的“聯結器”—高度1760mm有效載荷支架以及星箭介面的鎖緊裝置,使火箭與衛星更完美地連線在一起,增強了“嫦娥三號”奔月途中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精準 “兩隻眼睛” 保證入軌精度

  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將用“兩隻眼睛”提高入軌精度,實現將“嫦娥三號”精確送入近地點高度200公裡、遠地點高度38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

  ▲ 長徵3號乙運載火箭

  此外,增強型火箭採用了雙鐳射慣組加衛星導航修正的復合制導技術,這種復合制導技術相當於給火箭安裝了“兩隻眼睛”,一隻眼睛可以使火箭按照設計好的軌道飛行,另一隻眼睛精確計算最佳途徑,並隨時修正。

  此外,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首次運用遙測影象實時傳輸技術,將“現場直播”火箭在發射和飛行過程中的助推分離、一二級分離、整流罩分離等關鍵動作,實現清晰監視。

  第七名:長徵7號運載火箭[國家:中國]

  近地軌道有效載荷:13.5噸

  地球同步軌道有效載荷:7噸

  長徵七號運載火箭〔英文:Long March 7,縮寫:CZ-7〕,其前身是長徵二號F換型運載火箭〔縮寫:CZ-2F/H〕。火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一院〕為總體研製單位。

  ▲ 長徵7號運載火箭總裝

  長徵七號以滿足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用於發射貨運飛船的需求而研製的新壹代高可靠、高安全的中型液體運載火箭。火箭以“設計數字化、模裝數字化、試驗預試化、生產自動化、管理資訊化”為準則,全面推行數字化設計,構建了數字化工程體系,能自主檢測裝置故障,也能夠有效縮短火箭測試發射流程。預計火箭將於2016年4月在中國海南航天發射場實現首飛。

  長徵七號採用“兩級半”構型,運載能力將達到近地軌道13.5噸,太陽同步軌道5500千克,預計將於2016年前後送天舟貨運飛船升空與天宮二號對接。預計到2021年火箭各項技術趨於成熟穩定時,將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徵二號、三號、四號系列,承擔我國80%左右的發射任務。

  ▲ 長徵7號運載火箭

  按照不完全統計,我國2020年前需要發射的衛星中1噸以下的衛星佔45%,1~4噸的衛星佔30%,5噸以上的佔25%,其中LEO和SSO軌道的衛星主要是4噸以內的遙感衛星,更重的航天器就是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而GEO軌道的衛星1~4噸和5噸以上的基本相當,不過隨著早期東方紅三號衛星平臺的淡出,GEO軌道衛星將更多的以大質量的東方紅四號和五號為主。從發射需求預測看,CZ-7火箭將是用途最廣泛使用最頻繁的火箭。

  第六名:H-2B運載火箭[國家:日本]

  近地軌道有效載荷:19噸

  地球同步軌道有效載荷:8噸

  H2B大型火箭由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製造,是目前日本最大型的火箭。H2B火箭是日本大型主力火箭H2A的升級版本。H2B火箭長56.6米,重531噸,是使用液氧和液氫為推進劑的二級式火箭。

  ▲ 日本H-2B型運載火箭發射

  H-2B型火箭發射重量為551噸,4臺SRB-A改良型引擎,單臺推力為2305千牛頓, 與H2A火箭3.7噸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最大發射能力相比,H2B火箭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最大發射能力約8噸,空間站轉運飛行器軌道的最大發射能力達16.5噸。

  H2B火箭的第一級火箭搭載有兩臺LE-7A液體發動機,同時裝備了4個固體火箭推進器,兩者的數量均為H2A火箭的兩倍。H2B火箭還將第一級火箭的燃料箱直徑由原來的4米擴大到5.2米,長度增加了1米,這使得燃料箱可裝載的推進劑量增加到原先的約1.7倍。

  可以說,上述這種使用數個相同發動機的叢集化手法是H2B火箭提升運載能力的關鍵。另外這種方法使用效能已經穩定的發動機,可以令研發工作在短時間內以低成本完成。

  ▲ 日本H-2B型運載火箭

  日本研發H2B火箭的另一個重要目的是,組合使用H2A和H2B火箭,以滿足更廣泛的發射需求。

  此外,通過提高運載能力實現一枚火箭發射多顆衛星,就能夠削減成本,使日本的航天產業更具活力。

  第五名:質子M運載火箭[國家:俄羅斯]

  近地軌道有效載荷:21噸

  地球同步軌道有效載荷:6噸

  質子號運載火箭〔俄語:Протон〕是蘇聯研製的大型運載火箭系列的名稱,該系列也被稱為Д運載火箭。在冷戰結束後,由於能源號運載火箭的被棄用,質子號實際成為俄運載能力最強的運載火箭。但質子號使用劇毒的偏二甲肼液體燃料,壹旦發射失敗可能對發射場周邊地區造成嚴重汙染,所以俄羅斯已決定用新研製的安加拉號〔使用液氧/煤油作為推進劑〕來取代它。

  ▲ 質子M運載火箭轉運

  2015年5月16日,俄羅斯在發射載有墨西哥MexSat-1通訊衛星的“質子-M”運載火箭時出現事故。運載火箭在飛行至497秒時,第三級的發動機出現故障。

  早期的質子號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大型人造衛星。但由於其運載能力遠大於其它蘇聯火箭〔如聯盟號和閃電號〕,質子號遂成為發射星際探測器的首選。在美蘇登月競賽時期,質子號承擔了將大多數月球號無人探測器送上月球的任務。質子號也預定參加蘇聯載人登月計劃。當時蘇聯平行開展了兩個計劃:科羅廖夫主導的使用N-1的宇航員登月計劃,和切洛勉主導的使用質子號的載人環月飛行計劃。但在一次內部論證會之後,切洛勉的計劃被擱置。在N-1開發失敗而美國人率先實現登月之後,蘇聯政府對登月失去了興趣。雖然還是用質子號發射了幾艘“探測器”號飛船進行了繞月飛行,但所攜帶的只是動物而已。

  ▲ 質子M運載火箭轉運

  從1971年開始,蘇聯用質子-K火箭先後將8個空間站〔禮炮1號~禮炮7號,和平號〕的幾乎全部艙體發射入軌。冷戰結束後,質子-K又用於發射國際空間站的幾個重要艙段。除了美國的太空梭以外,質子號是目前唯壹能夠承擔這項任務的運載工具。

  四級型質子號被用於發射蘇聯的大型通訊衛星〔“銀幕”,“彩虹”,“地平線”〕和行星探測器〔“火星”,“織女星”,“福波斯”〕。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將質子號火箭投入國際市場,結果十分受客戶青睞。1996年4月,質子號將歐洲的阿斯特拉-1F衛星發射入軌,完成了第一次商業發射。到2007年為止,質子號已經執行了40多次商業發射任務。

  第四名:宇宙神5〔Atlas V〕551大型運載火箭[國家:美國]

  近地軌道有效載荷:19.8噸

  地球同步軌道有效載荷:9噸

  宇宙神五號運載火箭,又譯為阿特拉斯-5型運載火箭,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所研製的不可重復使用之運載火箭〔現由洛克希德馬丁與波音公司研製,隸屬聯合發射同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航空噴氣公司則負責宇宙神5型運載火箭固態輔助火箭的研發及製造。

  ▲ 宇宙神-5運載火箭發射畫面

  宇宙神5型運載火箭為宇宙神系列運載火箭中最新的型號,其技術來自早期的宇宙神二號運載火箭,主要則是宇宙神三號運載火箭,大部分的推進系統,電子裝置及火箭結構有沿襲早期火箭,有些則是小幅修改。外觀上最明顯的修改為第一節的燃料槽,不再使用10尺直徑的不銹鋼硬式殼槽,亦不用的有中央隔壁的“氣球”結構,也不再用“一節半”的技術〔於發射至進入軌道途中將三顆引擎中的兩顆丟棄〕,宇宙神5型運載火箭則使用類似泰坦系列運載火箭及太空梭外部燃料槽的12.5尺直徑鋁合金鍛接燃料槽。

  ▲ 宇宙神-5運載火箭待機發射

  宇宙神五號重型運載火箭〔又稱重型運載火箭〕使用三枚標準核心火箭,可以酬載更重〔達25公噸〕的太空船。宇宙神五號重型運載火箭約95%的硬體裝置都與使用單枚標準核心火箭的宇宙神5型運載火箭相同。

  宇宙神五號重型運載火箭的酬載能力與三角洲四號重型運載火箭相近。 後者使用由 Pratt & Whitney Rocketdyne 研製及製造的美製 RS-68 引擎。 三角洲四號重型運載火箭至今已發射三次。

  宇宙神五號重型運載火箭從接到訂單到發射需要30個月。

  第三名:阿麗亞納-5型火箭 產地:[歐洲]

  近地軌道有效載荷:21噸

  地球同步軌道有效載荷:10.5噸

  ▲ 阿麗亞娜-5型運載火箭

  “阿麗亞納-5”〔Ariane-5〕運載火箭是歐空局在1987年11月份部長級會議上正式批準研製的大型時運載火箭。研製工作於1988年啟動由歐空局總負責,法國航天中心負責整個專案的管理。

  ▲ 阿麗亞娜-5型運載火箭

  “阿麗亞納-5”火箭是根據商業發射市場和近地軌道開發利用的需要研製的,原計劃用於向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發射各類衛星、向近地軌道發射哥倫布無人照料自由飛行平臺,並為支援國際空間站哥倫布無人照料自由飛行平臺,並為支援國際空間站哥倫布艙及自由飛行平臺的正常執行定期發射載人的使神號太空梭。

  第二名:德爾塔4型運載火箭 [國家:美國]

  近地軌道有效載荷:22.5噸

  地球同步軌道有效載荷:13噸

  德爾塔IV型重型火箭是美國現役並已執行任務的最大型運載火箭,這種火箭可以將最多28.790噸的有效載荷送入低地軌道。將11噸有效載荷送入通訊衛星所在的地球同步軌道。另據報道,還能將11噸重有效載荷送上月球,將8.8噸有效載荷送入火星軌道。德爾塔IV型重型高235英尺〔約合72米〕,第一級由三個公共核心助推器〔Common Core Booster〕組成,呈一字形直線排列。

  ▲ 德爾塔4型運載火箭

  德爾塔IV型火箭系列有三種主要結構或型別:中型;中型+〔4.2、5.2和5.4 版〕;重型。每種結構都裝有的第一級〔火箭底部的2/3〕和第二級〔火箭頂部的1/3〕火箭,前者包括燃料箱和主發動機,後者包括二級發動機、燃料箱、載運物和各種電子裝置。

  中型火箭的第一級包括由RS-68發動機提供動力的壹臺通用助推核心 〔CBC〕。它的第二級由RL10B-2發動機提供動力,同時還包括各種操作和控制高度的電子裝置,例如德爾塔II型中使用的冗餘慣性飛行控制元件系統 〔RIFCA〕 以及燃料箱和氧化劑箱。

  ▲ 德爾塔4型運載火箭

  中型+火箭的第一級除了含有與中型火箭相同的元件外,還有兩個或四個直徑為1.5米的固體火箭捆綁式石墨環氧發動機 〔GEM〕。所有中型+火箭都使用RL10B-2發動機向第二級提供動力,但是5.2和5.4版比中型和中型+4.2版擁有直徑更大的燃料箱和更長的氧化劑箱。

  重型火箭看起來就像一個超級火箭。它不但擁有主要的通用助推核心,還包括兩個附加的捆綁式助推器。這三個助推器各自裝有的RS-68發動機。重型火箭的第二級還有一個直徑為5米的燃料箱和直徑為5米的載運物設施配件。

  第一名:長徵5號B運載火箭 [國家:中國]

  近地軌道有效載荷:23噸

  地球同步軌道有效載荷:14噸

  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英文:Long March 5 Series Launch Vehicle〕,又稱“大火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了滿足進一步航天發展需要,並彌補中外差距而在2006年立項研製的一次性大型低溫液體運載火箭,也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芯級直徑為5米的火箭系列。

  ▲ 長徵5號火箭在文昌發射場合練

  長徵五號系列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製,設計採用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思想。系列由二級半構型的基本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代號:CZ-5〕、不加第二級的一級半構型長徵五號乙運載火箭〔代號:CZ-5B〕以及新增上面級的長徵五號/遠徵二號運載火箭組成,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和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分別達到13噸、23噸。中國未來天宮空間站、北鬥導航系統的建設,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測的實施都將使用該火箭系列。

  長徵五號系列的研製已經進入到試樣階段並突破全部關鍵技術。基本型長徵五號預計於2016年下半年在中國海南航天發射場首飛。首飛成功後其將成為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 長徵5號火箭助推器

  在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和位於海南島的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問世後,中國將具備將1.2噸至25噸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1.8噸至14噸的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能力。這意味著中國可以發射質量更大、功能更全的衛星,如20噸級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大型空間望遠鏡、返回式月球探測器、深空探測器、超重型應用衛星等,並可以進行一箭多星的發射,提高衛星的發射效率和組網的速度。“如果長徵五號進入應用,我國火箭的低軌道運載能力將由原來的8噸提高到25噸。在一段時間內,我國運送航天器入軌的能力可以達到很高的水平,很可能就是世界最高水平。”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郝照平說,“這不僅體現了我國幾十年航天科技發展的積澱,也符合我國航天事業的長遠發展需求。

  ▲ 長徵5號火箭

  長徵五號研製成功以後,5米直徑系列火箭涉及的所有技術均得到掌握,在大幅度提升中國進入空間的能力的同時為後續衍生型火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長徵五號火箭實現數字工程化應用,也標誌著中國火箭研製水平提升了一大步,並大大推動了航天產品數字化的程序。

  長徵五號的研製不僅能夠進一步滿足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需求、保持中國運載火箭在世界航天界的地位,而且該火箭的研製和生產將推動我國空間科學和空間應用產業的發展,帶動多領域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從而進壹步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