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蝸牛

  蝸牛在我們平常的認識中,已經是很小的動物了,可是你知道嗎,在這些本來就很小的蝸牛群中還有著號稱。下面歡迎閱讀由小編收集整理的資料。

  -Acmella nana

  生物學家們發現了。這種名為Acmella nana的軟體動物只有半毫米寬,0.6到0.79毫米高。

  這個新物種打敗了之前世界上最小蝸牛的記錄保持者——來自中國的0.8毫米的Angustopila dominikae,一個月前在另一項ZooKeys的研究中發現的。

  A. nana是由來自荷蘭和馬來西亞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婆羅洲的沙巴發現的,它是這項研究中發現的48個新物種之一。根據論文的合著者,來自Naturalis Biodiversity Center的進化生物學家Menno Schilthuizen的說法,這種小蝸牛進化的越來越小可能是為了利用其他競爭對手無法使用的微觀環境。

  Schilthuizen在郵件中說道:“不同種類的蝸牛會因為物理和化學方面的因素分攤不同的生態位。”

  他說:“這種小蝸牛可以擠進含有食物的小裂縫中,裂縫如此之小,以至於其他物種無法進入。”

  Schilthuizen和他的同事不知道更加精確的細節,無法進行下一步的研究。事實上,他們唯一瞭解到的A. nana存在的理由,是為了檢查其他丟棄的殼。

  Schilthuizen解釋到:“我們在收集它們時用到了空殼。將過濾好的泥土放進水裡,讓後在往其中加入一勺含有殼的零碎物,之後我們就遇到這種從未見過的特殊物種。”

  研究團隊可以根據它的親戚對它的飲食和行為作出假設。Schilthuizen說,Acmella蝸牛生活在地底下的裂縫以及灰巖洞中,在那裡它們以岩石上的微生物層為食。

  顯然最小的軟體動物似乎讓它們在最近火了一把,或許研究人員會停止尋找比A. nana還小的蝸牛。

  蝸牛的簡介

  蝸牛並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雖然也包括許多不同科、屬的動物,但形狀都相似。蝸牛屬於軟體動物,腹足綱;取食腐爛植物質,產卵於土中。在熱帶島嶼最常見,但也見於寒冷地區。樹棲種類的色澤鮮豔,而地棲的通常單色。非洲的瑪瑙螺屬體型最大,多超過20公分。歐洲的大蝸牛屬的幾個種常作佳餚,尤其在法國。蝸牛是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之一,蝸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

  有甲殼,形狀像小螺,顏色多樣化。頭有四個觸角,爬動時頭伸出,體長一釐米左右,受驚時則頭身一起縮排甲殼中。蝸牛身上有唾涎,能制約蜈蚣、蠍子;爬過後會留下一條長長的銀痕。六、七月熱時會自懸在葉下,往上升高,直到唾涎完了後自己死亡。在乾旱地方只有雨後才出現,晴天幾乎見不到。

  大陸上生活的螺類,約22,000種。大多都屬於腹足綱。肺螺亞綱***Pulmonata***,少數屬於前鰓亞綱。***取食腐爛植物質,產卵於土中。在熱帶島嶼***如古巴***最常見,但也見於寒冷地區***冬天蟄伏***。樹棲種類的色澤鮮豔,而地棲的通常單色。非洲的瑪瑙螺屬***Achatina***體型最大,多超過25公分。歐洲的大蝸牛屬的幾個種常作佳餚,尤其在法國。參閱腹足類***gastropod***條.

  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雖然它的嘴大小和針尖差不多,但是卻有26000顆牙齒左右。在蝸牛的小觸角中間往下一點兒的地方有一個小洞,這就是它的嘴巴,裡面有一條鋸齒狀的舌頭,科學家們稱之為“齒舌”。

  蝸牛並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指大蝸牛科的所有種類動物,廣義的也包括腹足綱其他科的一些動物〔包括蛞蝓等〕。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雖然也包括許多不同科、屬的動物,但形狀都相似。蝸牛有一個比較脆弱的,低圓錐形的殼,不同種類的殼有左旋或右旋的,頭部有兩對觸角,後一對較長的觸角頂端有眼,腹面有扁平寬大的腹足,行動緩慢,足下分泌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幫助行走,黏液還可以防止螞蟻等一般昆蟲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