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病怎麼回事啊

  癔病可能是一種大家不太瞭解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它的病發原因和治療方法吧

  一.癔病的病發原因

  1.精神心理因素 分離***轉換***性障礙的病因與精神因素關係密切,各種不愉快的心境,氣憤,委屈,驚恐,羞愧,困窘,悲傷等精神創傷,常是初次發病的誘因,特別是精神緊張,恐懼是引發本病的重要因素,

  2.易感素質 軀體化障礙的發病與精神因素關係多不明顯,精神因素是否引起癔症,或引發何種型別癔症與患者的生理心理素質有關,有易感素質者遇較輕刺激易發本病,本病患者具癔症性格特徵者約佔49.8%,其性格的主要特點為:①表演性人格特徵:該病患者中約有20%具有典型的表演性人格,表現如下:鮮明的情感性情緒波動大,過分感情用事,表情誇張,言語行為幼稚,戲劇化,情緒控制差,情感膚淺,②文化水平低,迷信觀念重,3.器質性因素 曾有研究發現,該病患者中,約2/3伴有腦部疾病或曾有器質性腦病,32%的患者曾有神經系統疾病,特別是癲癇病史。4.遺傳因素 本病的遺傳學研究結果頗不一致,有研究發現該病部分患者有遺傳素質,Ljunberg***1957***的家系調查發現:癔症先證者的父親,兄弟,兒子發生癔症者分別為1.7%,2.7%和4.6%;母親,姊妹,女兒的患病率分別為7.3%,6.0%,6.9%

  二.癔病的治療方法

  ***1***暗示療法:是消除轉換障礙的有效措施,特別適用於急性起病的患者。可分為覺醒時暗示和催眠暗示兩種。患者迫切要求治療者,在覺醒狀態下,通過語言暗示,或配合適當理療、針刺或按摩,即可取得良好效果。病程較長,病因不甚明確的病例,往往需要藉助藥物或語言催眠療法,消除患者的心理阻力,才能取得較好效果。

  ***2***催眠療法:除用於增強暗示感受性,消除轉換症狀外,尚可用以治療分離性遺忘症、多重人格、緘默症、木僵狀態以及情緒受到傷害或壓抑的患者。在催眠狀態下,可使被遺忘的創傷性體驗重現,受到壓抑的情緒獲得釋放,從而達到消除症狀的目的。在催眠或覺醒狀態下,引導患者傾訴其內心苦悶,使受到傷害或壓抑的情緒向外宣洩的治療方法,稱為疏洩療法***catharsis***。對情緒障礙突出的患者可收到良好效果。

  ***3***解釋性心理療法:主要目的在於:引導患者正確認識和對待致病的精神因素,認識疾病的性質,幫助患者分析個性存在的缺陷,以及克服個性缺陷的途徑和方法。適用於除癔症性精神病發病期之外的各種型別。

  三.癔病的預防方法

  減少本病的發生,要強調健康良好個性的養成,個體性格形成的條件是多方面的,其中,後天環境中的不良因素,在兒童性格障礙與行為障礙的發展形成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最常見的不良因素是童年時期的精神創傷,不正當的教養方法,不和諧的家庭生活,以及外界環境的有害影響,為此,要防止性格反常發展和其他精神異常的發生,就必須重視兒童和少年的身心健康。1.重視精神健康必須從兒童時期的培養教育開始,鑑於兒童早期的性格發展每每決定著其後來的個性特徵,因此,個體的精神衛生,首先應從兒童時期的培養教育做起,兒童時期也是為身心健康打基礎的一個重要時刻。2.兒童時期的培養教育首先要注意家庭教育問題,家庭是兒童生活與活動的主要場所,兒童富於模仿性,易於接受周圍人的薰陶,故家庭生活的氣氛,家庭成員的關係及其對兒童的教育方法,對兒童的個性發展和身心健康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為此,家庭應與學校配合,要對兒童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培養他們愛勞動,愛集體的品德與作風,養成誠實,坦白,堅強,勇敢和心情開朗的性格。3.要早期發現和及時糾正一些神經精神障礙,發生在兒童時期的神經精神功能失調,時常由個別症狀開始的,如口吃,遺尿,抽動,神經性嘔吐和睡眠障礙等,兒童時期的行為障礙,往往表現為孤僻,遲鈍,衝動性行為或多動症等,這些情況,如經早期發現及時確診,處理得當的話,有相當多的病例是可以獲得及時矯正和治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