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癌症的五種生活方式

  2010年中國惡性腫瘤發病與死亡資料顯示,全國癌症新發病例約為309.3萬例,發病率為235.2/10萬,平均下來每天約有近8500人患癌;2010年我國癌症死亡病例約為195.6萬例,死亡率為148.8/10萬,平均每天約有5300餘人死於癌症。2013年亞太抗癌大會上專家指出,中國每年新增癌症患者數量已佔到全球的20%以上。而且,癌症高發的勢頭絲毫沒有逆轉趨勢。以北京為例,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副主任王寧明確指出:“10年之內,發病率肯定下不來,能進入平臺期就不錯了。”

  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大多數癌症的病因與生活方式有關。美國癌症研究所出版的《癌症止步》一書中就指出,77%的癌症根源在於生活方式,而遺傳和環境只佔到14%和9%,因此,每個人都應學會主動截斷致癌的危險因素。近日,臺灣《康健》雜誌就刊文指出,10種生活方式有助於人們遠離癌症。《生命時報》也採訪權威專家,教您防癌祕訣。

  

  盯住體重指數。美國針對全球188個國家的調查顯示,中國肥胖人口約為4600萬,僅次於美國,是全球“第二胖”的國家,而肥胖可能誘發癌症。美國研究顯示,約49%的子宮內膜癌、35%的食道癌、28%的胰腺癌都是肥胖惹得禍。臺灣專家認為,脂肪細胞可能會間接促進癌細胞生長。北京朝陽醫院沈雁英教授建議,人們最好盯住體重指數***BMI***,計算方法是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如果BMI超過24即為超重,超過30則是肥胖。肥胖人群應少吃多動、減少脂肪和糖的攝入、每天運動,控制體重。

  適時生育,選擇母乳餵養。如今,晚婚晚育已成為城市女性的普遍趨勢。然而,晚育或放棄生育不利於防癌。美國研究指出,女性一生中如有一次完整孕育過程,能增加10年免疫力,患卵巢癌、乳腺癌等婦科腫瘤的風險將大大降低。母乳餵養也有類似作用。英國研究發現,堅持母乳餵養6個月可使女性患癌死亡風險降低10%。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主任委員曹澤毅教授指出,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是25歲~33歲。

  找到情緒宣洩渠道。許多癌症患者回顧患病前兩三年的生活,都會看到消極情緒的影子。北京安定醫院心理危機干預與壓力管理中心主任西英俊表示,壞情緒是癌症的嚮導,壓抑、焦慮、抑鬱等消極情緒可使免疫系統識別、消滅癌細胞的功能大打折扣,因此容易患癌。他建議,生活中要儘量保持身心放鬆,找到健康的情緒宣洩途徑,向他人傾訴、寫日記、做感興趣的事都有助於排解不良情緒。

  每天都出點汗。運動是最經濟實惠的防癌方法。美國研究顯示,經常鍛鍊的人患肺癌風險可降低68%,患結直腸癌風險直降38%,只要每天堅持30分鐘以上運動,就能降低患癌風險。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敝賦觶?碩?背齪梗?饒莧忌斬嚶嘀?荊?箍紗俳?硤迮懦齠嘀種擄┪?運動利於腸道蠕動,減少糞便積存時間,降低大腸癌風險;最重要的是,運動能增強免疫力,幫助人們抵抗炎症和癌細胞侵襲。沈雁英指出,每天堅持快走、慢跑、跳舞、騎自行車、游泳等有氧運動最好,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宜,不要運動過猛。

  新鮮果蔬不能少。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指出,有充分證據表明蔬菜和水果能降低口腔、咽喉、食管、肺、胃、結直腸等癌症的危險性。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馬冠生解釋道,新鮮果蔬富含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可使細胞免受損傷,減少突變。另外,蔬果富含膳食纖維,能縮短食物殘渣停留在腸道的時間,排出潛在致癌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人每天應吃300克~500克蔬菜,深色蔬菜最好佔到一半;水果200克~400克。大蒜、大蔥、洋蔥、捲心菜、西蘭花、蘿蔔等都是很好的防癌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