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養生中藥

  中藥養生有其獨特的規律,主要是以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整體觀念為指導思想,通過辯證來達到補益臟腑、調和氣血、平衡陰陽、增進健康之目的。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常用的十味養生中藥,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常用的十味養生中藥

  人 參

  “久服輕身延年”,具有安神益智、生津固脫、調補五臟的作用。但吃人蔘要因人而異。野山參補力較 大,適合那些病情較為嚴重的人;紅參偏溫,多用於陽氣虛弱的人;生晒參則適用於氣陰不足的人。人蔘切薄片含在嘴裡、代茶飲、泡酒喝、製作菜餚時燉服等都可以,每天用量不宜超過3克。

  黃 芪

  “補氣聖藥”。它除了能改善氣短心悸、倦怠食少等氣虛症狀外,還對中氣下陷所致的內臟下垂以及瘡瘍久潰不愈有良好療效。黃芪可以用開水沖泡或水煎代茶飲,也可熬粥或在煮燉雞鵝時放一些,增加滋補作用。

  甘 草

  有“堅筋骨,長肌肉”的效果。此外,止咳更是它世界公認的藥理作用。甘草可煎湯內服,也可煎水外用,洗漬或研末敷。

  山 藥

  《神農本草經》說它“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能平補益肺、脾、腎等臟腑。吃蒸山藥、山藥粥,四季皆宜。

  薏苡仁

  能健脾止瀉,利水滲溼,除痺。薏苡仁煮酒、釀酒,能祛風溼、強筋骨、健脾胃,適用於肢體困痛、腰背痠痛的人。薏苡仁與粳米煮粥,常吃能利腸胃。但口乾咽燥、大便乾結的陰虛之人不宜食用。

  菊 花

  “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菊花茶、菊花粥能疏散風熱、清肝明目,是方便有效的養生方法。能改善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症狀,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及視疲勞者可常服。

  枸杞子

  “久服堅筋骨。” 久服枸杞酒或燉湯時放上十幾粒,能緩解老人因肝腎不足引起的視物不清、口乾舌燥、腰膝痠軟等症狀。枸杞要常吃,不可一次大量食用。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比較合適,治療用可增至30克。直接嚼服枸杞子對營養成分的吸收會更充分,但服用量要減半。

  阿 膠

  滋陰潤燥、補血養血、益氣止血、化痰清肺。可取6克阿膠和兩小勺蜂蜜,用熱水烊化,常服能潤腸通便,對老年血虛、津液虧耗者,可養血生津,延緩衰老。

  茯 苓

  作為滋補品,蒸制饅頭、包子時,在麵粉中加入茯苓粉,混勻蒸熟;或將茯苓粉與蜂蜜以2∶5比例沖水喝;做湯、泡酒,都能發揮茯苓健脾補中、利水滲溼、寧心安神的功效。

  龜 板

  是烏龜的腹甲。它能滋陰潛陽、益腎強固、養心補心。人們將其製作為龜板膠以方便食用,服用時可用開水或黃酒衝化。但脾胃寒溼阻滯者忌用。

  女性美容養生之按摩緩解衰老症狀

  腳底

  生活中泡泡腳是很好的養生方法,如果能適當按摩,效果則會更突出。腳底板有很多個關乎人體健康的穴位,多達70多個,而且還有6條經絡的起止在腳上。腳部與大腦和心臟有著密切的聯絡,起到平衡人體各部臟器的聯絡作用,因此,腳被稱為人的“第二個心臟”。經常按摩腳底板,進行沐足,活躍腳底血氣,多點散步或者踩鵝卵石,用溫水泡腳等都有助於促進腳腿的血液迴圈,調節陰陽平衡,防治疾病,有健身、延年益壽的作用。

  腋窩

  很多位置雖然不起眼,但對於健康來說卻有著重要的意義。腋窩有著淋巴結,有著很多汗腺,同時毛細血管和神經十分豐富,由此可見,腋窩是健身抗衰老的奧祕之處,經常按摩腋窩。雖然有些人怕癢,但是在腋窩受到刺激後,會使人大小,同時促進了血液迴圈,使各個器官得到了充分的氧氣與養分的交換,對於增強器官的功能有很大作用。這種“腋窩運動”對抗衰老尤其有良效,每天自我按摩腋窩3次,每次5分鐘。

  前胸

  身體器官組織的活躍是身體健康的前提,而發揮免疫作用的位置也是如此。前胸的胸腺控制著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經常摩擦按摩前胸可以增強自身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和抗感染的能力,對延緩衰老有著一定的作用。每天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按摩到心窩部穴位100~200次,有著抗病防身,祛病延年的作用。

  脊柱

  身體的疼痛在中醫看來是氣血執行不利的表現,而久坐的上班族往往逃不開這樣的問題。因為脊柱是滋養著全身器官的區域,是人體督脈的行經之地,一旦脊柱受到傷害會造成嚴重後果。脊柱兩側的經絡又與五臟六腑的關係密切,經常按摩脊柱,可以激發經絡的暢通,促進血氣的執行,有效滋養全身器官,起到抗衰老作。

  對於尋求魅力與青春的女性朋友,一定要正確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這樣才能使身體問題得到根本的解決——健康快樂的生活就在前面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