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常見疾病的防治

  寶寶要了解寶寶的常見疾病,給予寶寶最好的保護,和寶寶在生病時最好的護理。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寶寶常見病防治,供大家學習借鑑,希望對你有幫助!

  寶寶營養不良

  病症:小兒營養不良,中醫又稱為“疳積症”,是嬰幼兒的常見疾病。通常表現為體重不增或減輕,皮下脂肪減少,消瘦,毛髮乾枯無光澤,面色發黃,食慾不振,抵抗力低,極易患病等。在我國,解放前,營養不良的嬰幼兒極多見,解放後由於保健工作的廣泛開展,人民生活水平極大提高,重度營養不良已很少見到,但輕度營養不良仍有發生,主要是由於家長缺乏營養方面的知識造成的。另外,因為嬰幼兒患有某些疾病,如消化道先天畸形、慢性腹瀉、敗血症等,也可以導致營養不良。

  處理方法:預防營養不良的發生,父母首先要學習科學的營養知識,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合理安排寶寶的飲食,食物要多樣化,注意科學烹飪,以保證各種營養素的全面攝入,杜絕和糾正偏食和挑食,合理吃零食。其次要合理安排寶寶的生活起居,注意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飲食習慣、排便習慣及清潔衛生習慣,另外,必須預防各種傳染病和醫治寶寶的慢性病、先天畸形等。一旦發現寶寶營養不良,首先要找到寶寶致病的原因,如是餵養不當,應在營養專家指導下逐漸改善餵養方法;如果膳食結構不合理,應調整飲食;如果因某些疾病所致,要積極治療原發病。

  幼兒急疹的護理

  病症:6個月~2歲的寶寶,會由於病毒引起急性發疹。冬春季最常見,本病傳染性不大。一般寶寶在感染病毒後,經過l周~2周的潛伏期,起病很急,會有39℃的高溫出現,寶寶精神狀態良好,多伴有輕微的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或噁心、嘔吐等消化道感染的症狀,高燒持續3天~5天,多數為3天,體溫自然驟降,當寶寶在開始退燒或體溫下降後出現皮疹,皮疹最先見於頸部和軀幹部位,很快波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較多,面部和膝以下皮疹較少,這是中心多、周邊少的向心性皮疹的主要特點。經過1天~2天皮疹就可以完全消退,疹退後不留色素沉著,皮疹不脫屑,不留痕跡。病程中有耳後及枕後的淋巴結腫大,退熱後的幾周內便消退。其他症狀隨體溫下降而好轉。

  處理方法:幼兒急疹在皮疹出現以前,診斷較為困難,當熱退疹出後,診斷明確,病即將痊癒,家長無需再帶寶寶到醫院看皮疹,因不需特殊治療。

  嬰兒腹瀉的護理

  病症:腹瀉是嬰兒常見的病症。發病原因也有很多,如進食量過多或次數過多,加重了胃腸道的負擔;新增輔食過急或食物品種過多,以及食用過多油膩帶渣的食物,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餵養不定時,胃腸道不能形成定時分泌消化液的條件反射,致使寶寶消化功能降低等。另外,由於食物或用具汙染,使寶寶吃進帶細菌的食物,引起胃腸道感染等也可能導致寶寶腹瀉,總之,導致寶寶腹瀉的原因很多,關鍵是大人要對寶寶做好防治工作。

  處理方法:不論何種病因的腹瀉,家長應仔細觀察寶寶大便的性質、顏色、次數和大便量的多少,將大便異常部分留做標本以備化驗,查詢腹瀉的原因,對症治療。此時,也可用毛巾裹腹部或熱水袋敷腹部,加強對寶寶腹部的保暖,以減少腸蠕動。還要讓寶寶多休息,排便後用溫水清洗臀部,防止紅臀發生,應把尿布清洗乾淨,煮沸消毒,晒乾再用。

  飲食方面,吃母乳的寶寶要繼續哺餵,只要寶寶想吃,就可以喂。吃牛奶的寶寶,每次奶量可以減少1/3左右,奶中稍加些水。如果減量後寶寶不夠吃,可以新增含鹽分的米湯,或喂些胡蘿蔔水、新鮮蔬菜水,以補充無機鹽和維生素。已經加粥等輔食的寶寶,可將這些食物數量稍微減少,要根據嬰兒口渴的情況,保證喂水。當寶寶腹瀉嚴重,伴有嘔吐、發燒、口渴、口脣發乾,尿少或無尿,在短期內“消瘦”,面板“發蔫”,哭而無淚等症狀時,這說明已經引起脫水了,應及時將寶寶送到醫院去治療。

  育兒金點子:口服補液鹽***ORs***1000毫升,內含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用量遵醫囑,但預防脫水和治療脫水用的量和喝的速度是不同的。口服補液鹽含糖濃度為2%,研究證明這種糖濃度最利於介導鹽和水進人體內,以補充腹瀉時的損失,它的效果已被世界公認,是預防和治療腹瀉脫水的良藥。

  育兒金點子:許多輕型腹瀉不用抗生素等消炎藥物治療就可自愈,或者服用“媽咪愛”等微生態製劑、“思密達”等吸附水分的藥物也很快病癒。尤其秋季腹瀉因病毒感染所致,應用抗生素治療不僅無效,反而有害。細菌性痢疾或其他細菌性腹瀉,可以應用抗生素,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之下使用。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