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竹茹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為中國傳統中醫特有藥物,那麼你知道中藥竹茹嗎?竹茹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竹茹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竹茹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竹茹的功效和作用

  1.滌痰開鬱:①用於膽虛痰熱鬱結、煩悶不寧、不得眠等證,可與枳實、茯苓、半夏、陳皮、甘草、生薑同用,如溫膽湯。②用於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能言,可與膽星、菖蒲、茯苓、半夏、橘紅、枳實、人蔘、甘草、生薑同用,如滌痰湯。

  2.清熱止嘔: ①用於溼熱嘔吐,可與黃連、半夏、陳皮同用,如黃連橘皮竹茹半夏湯。②用於胃虛熱所致的嘔吐或噦逆,可與橘皮、黨蔘、甘草、生薑、大棗同用。

  3.清熱除煩:用於熱病後餘熱未盡,心煩意亂,可用竹葉、石膏加竹茹、蘆根。

  竹茹的鑑別應用

  竹茹與半夏,二藥均有化痰、止嘔、安神作用,對於膽虛痰熱鬱結所致的煩悶不寧、頭暈目眩、反胃嘔噦之證,常相互為用,以協同化痰、安神、止嘔作用。然竹茹性涼而潤,偏治熱痰及胃熱嘔噦,並善以寧神開鬱除煩,凡痰熱鬱結所致的心神不寧及產後虛煩頭痛、心中悶亂不解者,用之最好。半夏辛溫性燥,偏治寒痰溼痰及痰飲所致的嘔噦,並善長辛開苦降,散結消痞,對於痰溼鬱留心下所致的痞堅不舒、飲食不下以及泛惡嘔吐者,用之最佳。

  竹茹的配伍應用

  1.配半夏:竹茹清化熱痰,除煩止嘔,性偏於涼,長於清利熱痰而止嘔;半夏降逆止嘔,燥溼化痰,消痞除滿,性溫偏熱,善化溼痰而止嘔。二藥配合,一寒一熱,相互為用,健脾燥溼,和胃止嘔力彰,主治脾胃不和、胃氣上逆,以致噁心、嘔吐、呃逆等證,對痰溼為患,症見眩暈、虛煩不眠諸證者亦佳。

  2.配枳實:枳實破氣消積,化痰除痞;竹茹下氣消痰,清熱止嘔。二藥伍用,相須使用,相得益彰,和胃降逆,清熱止嘔,消積化痰,寬中利膈之力增強,主治胃熱痰盛、胃氣上逆、噁心嘔吐、胸脘滿悶等證。

  3.配陳皮:陳皮理氣健脾,和胃降逆;竹茹清熱止嘔,下氣消痰。二藥伍用,一溫一寒,溫清相濟,和胃降逆,除胃中寒熱甚妙,主治脾胃虛弱,氣機不調,寒熱錯雜,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呃逆等證。

  4.配生薑:生薑溫胃和中,降逆止嘔,竹茹清熱和胃,降逆止嘔,二藥合用,一寒一溫,相須使用,具和胃止嘔、調中降逆之功,主治寒熱互結、胃氣上逆之嘔呃不止,使寒熱解、胃氣降則嘔呃自止。

  5.配黃連:黃連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竹茹清化熱痰,除煩止嘔。竹茹得黃連寒清苦降之助,清胃止嘔之力大增,並能燥溼化痰,用治胃熱所致之噎嗝、噁心、乾嘔等證,或痰熱阻胃所致之嘔吐痰涎、吞酸吐水等證,均為有效之品。此外,對膽火肆逆、挾痰擾心而見胸悶痰多、心煩失眠、驚悸不寧等證,用竹茹人膽,黃連入心,心膽並治,可收清心膽、化痰濁之功。

  6.配石斛:竹茹入肺能清熱化痰以治咳嗽,入胃可清胃腑之熱而降逆止嘔逆,入膽而清瀉膽火;石斛長於滋陰養胃兼能除胃中虛熱,具生津止渴作用。二藥並用,同奏清胃熱、養胃陰、和胃氣、降嘔逆之功,清中有補,補中有清,善於治療胃陰不足、胃虛有熱、氣失和降所致的飢而不食、反覆嘔吐、或乾嘔不止、口乾煩渴等,對於婦女妊娠惡阻、胃氣受胎熱上擾而見的噁心嘔吐,也宜用之。

  7.配黃芩:黃芩具清熱燥溼、瀉火解毒、涼血止血之效;竹茹有清化熱痰、涼血止血之功。二藥配伍,相須使用,相輔相成,使其清瀉肺熱、涼血止血之力大增,臨床主治肺熱咳嗽、痰涎壅盛及內熱亢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