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識防火與防爆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是防火防爆的相關安全知識,為預防和減少火災的發生,更好地保障我們的人身安全,我們需要學習瞭解一下,快來看看吧。

  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

  一切防火措施都是為了防止產生燃燒的條件,防止燃燒條件互相結合、互相作用。根據物質燃燒的原理,防火的基本措施是:

  1.控制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燒過程的物質基礎,所以對可燃物質的使用要謹慎小心。在選材時,儘量用難燃或不燃的材料代替可燃材料,如用水泥代替木料建築房屋,用防火漆浸塗可燃物以提高耐火效能;對於具有火災、爆炸危險性的廠房,採用抽風或通風方法以降低可燃氣體、蒸氣和粉塵在空氣中的濃度;凡是能發生相互作用的物品,要分開存放等。

  2.隔絕空氣。使用易燃易爆物的生產過程應在密封的裝置內進行;對有異常危險的生產,可充裝惰性氣體保護;隔絕空氣儲存某些危險化學品,如金屬鈉存於煤油中,磷存於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閉存放等。

  3.清除火源。如採取隔離火源、控制溫度、接地、避雷、安裝防爆燈、遮擋陽光等措施,防止可燃物遇明火或溫度升高而起火。

  4.阻止火勢、爆炸波的蔓延。為阻止火勢、爆炸波的蔓延,就要防止新的燃燒條件形成,從而防止火災擴大,減少火災損失。具體措施有:在可燃氣體管路上安裝阻火器、安全水封;機車、輪船、汽車、推土機的排煙和排氣系統戴防火帽;在壓力容器裝置上安裝防爆膜、安全閥;在建築物之間留防火間距、築防火牆。

  滅火的基本方法

  人們長期與火災作鬥爭,積累了豐富的滅火經驗,總結出4種滅火的基本方法:

  1.冷卻法。降低燃燒物的溫度,使溫度低於燃點,從而燃燒過程停止。如用水和二氧化碳直接噴射燃燒物,往火源附近未燃燒物上噴灑滅火劑,防止形成新的火點。

  2.窒息法。減少燃燒區域的氧氣量,阻止空氣注入燃燒區域或用不燃燒物質沖淡空氣,使火焰熄滅。如用不燃或難燃的石棉被、溼麻袋、溼棉被等捂蓋燃燒物;用砂土埋沒燃燒物;往著火空間內灌入惰性氣體、蒸汽;往燃燒物上噴射氮氣、二氧化碳等;封閉已著火的建築物、裝置的孔洞。

  3.隔離法。使燃燒物和未燃燒物隔離,限制燃燒範圍。如將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搬走;關閉可燃氣體、液體管路的閥門,減少和阻止可燃物進入燃燒環境內;堵截流散的燃燒液體;拆除與火源毗連的易燃建築和裝置。

  4.抑制法。使滅火劑參與到燃燒反應過程中去,中斷燃燒的連鎖反應。如往燃燒物上噴射干粉等滅火劑。

  化學易燃物品發生火災的撲救方法,應注意的問題

  一旦發生火災怎麼辦?

  一旦發生火災,一方面要組織人採用正確的滅火方法和選用適當的滅火工具積極撲救。在密閉的房間內起火,未準備好充足的滅火器材時,不要開啟門窗,防止空氣流通,擴大火勢。另一方面要趕快打電話“119”報警。報警時要沉著、冷靜,講清楚著火單位、區縣、街道名稱、門牌號碼、著的是什麼東西、火勢怎樣、報警人姓名及使用電話號碼。報警完後派人去街道路口迎候消防車,以便使消防人員及時到達著火地點。

  化學易燃物品性質不盡相同,撲救時對滅火劑的選擇性很強。這類物質發生火災後,首先要弄清著火物質的性質,然後選用適合撲救該類物品的滅火劑,正確地實施撲救:

  1.撲救可燃和助燃氣體火災時,要先關閉管道閥門,用水冷卻其容器、管道,用乾粉、砂土撲滅火焰。

  2.撲救易燃和可燃液體火災,用泡沫、乾粉、二氧化碳撲滅火焰,同時用水冷卻容器四周,防止容器膨脹爆炸。但醇、醚、酮等溶於水的易燃液體火災,應該用抗溶性泡沫撲救。

  3.撲救易燃和可燃固體火災,可用泡沫、乾粉、砂土、二氧化碳或霧狀水。

  爆炸品倉庫應建立的安全保管制度

  1.“五雙”制度。“五雙”即雙人保管、雙把鎖***匙〉、雙本賬、雙人發貨、雙人領用。

  2.出入庫登記制度。無論何人進出庫區都須詳細登記。

  3.安全檢查制度。檢查有分工,職責明確,記錄詳細,及時整改。

  4.清點賬物制度。保管員每週清點,保衛和物資部門每月清點,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5.禁止煙火制度。進庫人員必須交出火種,機動車入庫,排氣管必須帶上火星熄滅器。禁止拖拉機進入庫區。

  6.安全操作制度。搬運裝卸及堆裝爆炸物品必須輕裝輕卸、輕拿輕放,嚴禁撞擊。開箱應使用不會產生火花的工具,並應在專門的發放時間內進行。

  易燃易爆化學品堆放要符合的要求

  1.貨物堆碼不得超高、超寬,要做到穩固、整齊,便於清點檢查。

  2.堆垛要做到“五留距”,即留牆距、柱距、頂距、燈距、垛距,確保貨物的安全。

  3.貨物堆垛底下應襯墊。爆炸物品、一級易燃液體、一級氧化劑等,不得使用水泥製品、石塊以及摩擦碰擊容易產生火花的材料襯墊。

  4.允許露天堆放的貨物堆場,要根據不同的包裝和物品需要,除堆碼底下有襯墊外,還要有遮蓋物。不宜採用蘆蓆、油氈等苫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