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的烹飪方法

  蔬菜中富含各種營養,這是大家眾所周知的。可是,如果你烹飪蔬菜的方法不正確也許就會導致這些營養物質流失,甚至使蔬菜變成沒有營養的食物。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一些相關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水炒:最好是用約一調羹的橄欖油或花生油或苦茶油等,加入切碎的蒜頭、姜、辣椒、非人工調味料等清炒,並於食材都放入鍋內後加入適量清水,幫助蔬菜熟成。

  清蒸:是將切好的蔬菜連同配料、調味料一起放入電鍋裡蒸,但是根莖類的蔬菜較不適合用蒸的。

  汆燙:就是直接將蔥、姜、蒜、辣椒等配料與蔬菜一起放入長柄濾網容器,並置於煮滾的大鍋水中,快速至熟,但營養素會蒸發得很快。

  水煮:少許的水放入炒鍋中燒開,先下蔥、姜、蒜、辣椒等配料,再放入切好的蔬菜一起用水煮,把水當油用;可是用水煮,蔬菜的營養素容易蒸發,用少許的油來炒,反而可以保留營養素。蔬菜用油炸的,營養素會流失,根莖類會比較適合。

  蔬菜的烹飪飲食原則

  先洗後切。蔬菜中的營養成分大部分都是水溶性的,所以先洗後切可以避免營養物質流失。

  10分鐘內。蔬菜中含有維生素C,過高的溫度和過長的加熱都會使蔬菜中的維生素C產生分解,造成營養流失。建議將加熱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急火快炒或加蓋短時間加熱時其損失量較少。

  調味料加入要把握時機。油鹽等調味料的加入也要把握時機,如果是炒蔬菜,則先放油,油起煙前就要放蔬菜了,否則油溫過高則會釋放出有害物質。另外,炒蔬菜時放油要適量,不可過多以免攝入過多油脂,越吃越胖。如果是煮,則應在水滾後或起鍋前加油,使蔬菜色澤鮮亮。

  隔夜菜不能吃。據研究,炒好的青菜放15分鐘,維生素C減少20%,放30分鐘損失30%,放一小時降低50%。隔頓隔天的菜還易變質,產生亞硝酸鹽,吃了易引發食物中毒。

  吃蔬菜要適量。蔬菜中的粗纖維能夠加速腸道蠕動,促進排毒,但過量食用會影響鈣、鋅吸收。如果為了減肥大量吃青菜不吃肉類,則容易營養不良,影響身體健康。

  除此之外,以下這些蔬菜的烹飪誤區也必須要知道哦。

  蔬菜的烹飪飲食誤區

  經常在餐前吃西紅柿。西紅柿應該在餐後再吃。這樣,可使胃酸和食物混合大大降低酸度,避免胃內壓力升高引起胃擴張,使寶寶產生腹痛、胃部不適等症狀。

  胡蘿蔔與蘿蔔混合做成泥醬。不要把胡蘿蔔與蘿蔔一起磨成泥醬。因為,胡蘿蔔中含有能夠破壞維生素C的酵素,會把蘿蔔中的維生素C完全破壞掉。

  香菇洗得太乾淨或用水浸泡。香菇中含有麥角淄醇,在接受陽光照射後會轉變為維生素D。但如果在吃前過度清洗或用水浸泡,就會損失很多營養成分。煮蘑菇時也不能用鐵鍋或銅鍋,以免造成營養損失。

  過量食用胡蘿蔔素。雖然胡蘿蔔素對人很有營養,但也要注意適量食用。過多飲用以胡蘿蔔或西紅柿做成的蔬菜果汁,都有可能引起胡蘿蔔血癥,使面部和手部面板變成橙黃色,出現食慾不振、精神狀態不穩定、煩燥不安、甚至睡眠不踏實,還伴有夜驚、啼哭、說夢話等表現。

  吃沒用沸水焯過的苦瓜。苦瓜中的草酸會妨礙食物中的鈣吸收。因此,在吃之前應先把苦瓜放在沸水中焯一下,去除草酸,需要補充大量鈣的人不能吃太多的苦瓜。

  過多地吃菠菜。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不宜過多吃。草酸在人體內會與鈣和鋅生成草酸鈣和草酸鋅,不易吸收排出體外,影響鈣和鋅在腸道的吸收,容易引起缺鈣、缺鋅,導致骨骼、牙齒髮育不良,還會影響智力發育。

  吃未炒熟的豆芽菜。豆芽質嫩鮮美,營養豐富,但吃時一定要炒熟。不然,食用後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頭暈等不適反應。

  韭菜做熟後存放過久。韭菜隔夜變成毒。韭菜最好現做現吃,不能久放。如果存放過久,其中大量的硝酸鹽會轉變成亞硝酸鹽,引起毒性反應。另外,消化不良也不能吃韭菜。

  健康營養的吃蔬菜,切記以上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