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撫孩子的方法

  當遇到突發、無法抵抗的事件時,人們往往易患心理創傷,特別是孩子,安撫孩子的有效方法你知道嗎?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是什麼

  0-3歲

  父母愛的教育勝過早教機構

  英國兒童問題權威人士經過多年研究發現,由父母養育的孩子比在託兒所、由保姆照顧或交給親戚照顧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現得都更為優秀,他們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於其他對照組的孩子。

  牛津大學的教授對1200名孩子進行了跟蹤研究,結果發現,從小被放在託兒所裡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更富有“攻擊性”。兒童專家指出,過早上託兒所會影響幼兒的情感發展、社會行為,專家建議應該讓幼小的孩子在溫暖安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而不是過早地將他們送到託兒所。據瞭解,父母共同養育是最理想的愛的教育方式。家庭的關愛對孩子來說,是最安全的選擇,而託兒所中缺乏的就是這種影響。

  美國國立兒童健康和人類發育研究所的專家指出,嬰兒的發育具有特殊性,他們不僅需要持續的關心,更需要協調一致的關心,這意味著與他們交流的人相對是固定的,父母能比較好地做到這點。

  3-6歲

  老師要成為幼兒的小夥伴

  進入幼兒園後,不同階段的幼兒有著不同的情感需要,老師要用心去發掘和體會幼兒的內心需要,觀察幼兒的情緒變化,及時地滿足不同幼兒的情感需要。如:對於小班年齡階段的幼兒來說,他們老師和保育員給予的是關懷、愛護、撫摸、擁抱、微笑和親和。對於中大班年齡階段的幼兒來說,他們在情感上慢慢地除了上述的要求外,還需要老師對自己的肯定和鼓勵,以此來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當老師參與到幼兒的遊戲活動中時,要更好地瞭解幼兒的一些內心想法和真正需要,知道幼兒需要的是什麼?這樣,教師就能夠根據幼兒的需要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和方法,增進師生情感,滿足幼兒的安全感和愛的需要。

  尊重幼兒的獨立人格,是幼兒教師要真正理解與體味“愛”的深刻含義。尊重幼兒,要求老師用自己良好的情緒情感感染幼兒,用親切的語言啟迪幼兒的智慧,用真摯的愛哺育幼兒的心靈。

  小貼士:

  兒童在生活中會出現許多的心靈創傷,比如抑鬱、孤單,以及由於環境的影響而造成的惡性結果,作為父母,如何做醫治孩子心靈創傷的情緒醫生呢?

  首先,必須仔細觀察孩子所具有的心靈創傷的成因,分析各種因素的影響並適當做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可通過實際行動來加以改進。

  其次,通過談話方式來與孩子交流並疏通孩子的情緒障礙。在交談中,要耐心引導,用父母的情緒去感染孩子的心靈。

  最後,正確處理好環境與孩子習慣的關係,儘量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努力避免使孩子再想到以前的心靈創傷。

  治療心理創傷小妙招

  腳踏實地:讓受創傷的人感受到外在支援,即使所有的人都離開你,還有“大地”給你支援,而且身邊的任何東西,如椅子、桌子、地板,甚至是樹木、空氣都會給予你支援,當這樣去感受後身體就會感受到放鬆感,感受到身體的變化,把注意力放在好的感受上,漸漸的一種新的情緒就會來臨:“我不是孤獨的,我是安全的。”

  鐘擺效應:讓受傷者在震驚中恢復到清醒狀態,讓被治療這的身體在“好感覺”和“壞感覺”中來回穿梭,既要注意緊張、僵硬等不舒服的負面感受,還要注意到積極和中性的身體感受。這可以幫助我們學會感受身體的各種感受,近而學會分辨神經系統處在失調和平衡的不同狀態中的感受。

  同步追蹤:當心靈受到創傷之後,我們的身體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進入防禦狀態。同步追蹤就是讓受傷者回想某個受創傷的情景,同時注意到身體的變化,便可以有意識的改變身體的慣性反應,這種創傷就會慢慢修復了活化資源:就是讓受傷者重新審視自己內在的以及外在的有利的條件。當我們受傷,往往過分的悲傷,往往只看到糟糕的移民一面。而這一技術能夠重新幫助我們整合、蘊藏在我們外在的、內在的、身體的資源,幫組我們去追蹤我們哪些積極的感覺。

  恢復防衛反應:但經歷過創傷性體驗的人,身體內極大防衛能量雖被喚起,卻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得到釋放,反而凍結、淤積,在以後類似情境中,感到自己無能為力,身體麻木。恢復防衛反應練習,可以啟用身體自然能量,去完成一個防禦的自然反應過程,使神經系統恢復。

  用身體撫慰心靈:主動地除錯身體動作和姿態,同樣可以作用於我們的心靈。通常很多人會認為我們的頭腦和身體間的關係是單方向決策和執行關係,頭腦思考和命令,身體只是執行意願的工具;但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腦科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相信,我們的身體和頭腦之間的關係不是那麼簡單,它們是一個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有機系統,不僅我們精神世界會影響軀體反應,主動除錯身體的動作和姿態,同樣可以作用於我們的心靈。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