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吊線

  “吊”線這個名稱,聽起來就讓人毛骨悚然,“吊”有點上吊的意思,其K線形態的外觀就像一個人上吊後,雙手下垂奄奄一息的模樣。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分析一下。

  對不起!並非有意嚇唬大家,只是,為了加強讀者的記憶,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另外,依其K線的外觀,也有人將吊線稱為一支“小雨傘”,因為,其外觀就好像撐起來的雨傘一般。吊線的特徵,在於其整根K線中,實體的部分佔的比例相當小,而下影線的長度比實體大了好幾倍。標準的形態中不會出現上影線,就算有,也只能凸出一點點,如果上影線太長,則不能稱為吊線,其另外有別個名稱及作用。***注:吊線的實體部分,可以是陽線也可以是陰線,但是,一般以實體為陽線者較為標準*** 吊線形態的重點,在於它擁有一條長長的下影線,這條下影線正是玄機的所在。讀者們想一想,開盤時的價格開的比較高,隨後往下殺盤,由於其下影線特別長,代表殺盤力道相當強,而且幅度也相當大。這股殺盤的力道,可能來自兩方面:***1***莊家,***2***最後總賣出的賣壓。當殺盤告一段落之後,料想不到的是,股價竟然迅速回升,甚至收在開盤價之上。

  吊線可以出現在底部區,也可以出現在頭部區。當吊線出現在波段高擋時,其意味著行情在一二天之內,可能面臨向下反轉的危機。試想,能左右股價的人應非莊家莫屬,如果是散戶賣壓所造成的殺盤,莊家一般沒有理由在高檔區,還刻意將股價拉昇至開盤價之上,畢竟此舉所花費的成本太高,除非莊家另外別有用心?因此,吊線出現在頭部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兩種:

  原因1.散戶賣壓湧現,莊家手上籌碼來不及賣出,因此,刻意在尾盤做價拉抬,讓散戶產生“賣錯了”的錯覺。然後,在第二天以後,以高盤價格開出,營造股價強勢的假象,誘使散戶回頭搶補股票,再伺機一股腦兒地將股票倒給散戶。

  原因2.股價已接近莊家預定的目標,莊家趁著盤勢一片大好,而散戶失去戒心之際,冷不防地狂拋股票,造成股價瞬間急挫。莊家採取先下手為強的策略,先讓散戶來不及賣股票,然後再花少量的資金,將股價往上推升,推升後再往下一波急殺,再向上急拉。如此往復幾次之後,散戶已經搞不清楚,莊家到底是在洗盤或者出貨,然而,就在這連續幾波殺盤中,莊家手中的股票已經清大半。股價最終收盤時仍留下長下影線,散戶誤以為莊家只是在進行洗盤,正慶幸自己的判斷相當明智之際,第二天,股價從開盤之後,一蹶不振了。

  當行情下跌了一段時期之後出現吊線形態,通常是一種止跌訊號。讀者們倘若曾經研讀過“波浪理論”,相信大家一定記憶猶新,波段行進的速度,不論上漲或下跌,一般都是越走越快,好比車子的行進,由一擋、二擋、一直加速至五擋。因此,股價在下跌的過程中,也會以加速度的方式,越跌幅度越大。

  從投機心理的角度探討,股民通常有一種“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心態,這是一種相當奇怪的現象,而且普遍存在大部分股民的操作手法中。當行情處於初期下跌段時,大部分股民仍保持懷疑的態度,直到股價持續下跌後,一些“後知後覺”的股民才慢慢加入賣出的行列。然而,大部分的股民都是屬於“不知不覺”型的,非得新眼見到股價已無力迴天時,才甘願妨痛殺出股票。殊不知,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當這一群“後知後學”的股民,不約而同殺出股票時,這股力道促使股價甫開盤即大幅下挫,這就是所謂的“最後的總賣壓”。然而,剎那間,潛在的賣壓全部解除,因此,股價很輕鬆地在尾盤迴升,導致K線出現一支“小雨傘”的吊線。

  吊線的訊號出現在波段低點時,代表股價在此形成底部的機會大增,此時,股民應留意當時的氣氛,是否有那種“總賣出”的肅殺味道?但是,吊線的形態也可能出現在非波段低點的位置,此時,吊線形態也會造成股價反彈,不過,只是反彈而已,可能二三天,也可以六七天。總之,如果不是在迴圈週期的低點所出現的吊線,不能將其視為底部訊號。

  金融資訊來源於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