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合作成功的事例_合作取得成功的事例

  近年來,隨著企業間競爭的不斷加劇,產品和技術的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合作技術研發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流。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企業合作成功的事例,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企業合作成功的事例篇1

  一、實施背景

  2004年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以就業為導向,大力推動職業教育,轉變辦學模式,把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社會服務、技術推廣結合起來,加強實踐教學和就業能力的培養;加強與行業、企業、科研和技術推廣單位的合作。推廣“訂單式”、“模組式”培養模式。2005年11月,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第十條要求:“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與企業緊密聯絡,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這充分表明了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走校企聯辦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的堅強決心。

  我校始建於1984年,2002年一、二職中合併而成,學校佔地81.2畝,校舍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現有教職工110人***專任教師84人,副高階職稱20人,,在專任教師中,具有本科學歷的84人;具有副高階技術職稱20人;另有外聘及兼職教師46人,國家職業資格考評員20人。現有5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730人。開設中餐烹飪***省級骨幹專業***、汽車摩托車修理和飯店服務與管理***州級骨幹專業***、服裝設計與工藝、畜牧獸醫、農機使用與維護、現代農藝共七個專業。2008年學校與雲南夢然高科貿易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2012年,我校獲得中央和市財政的支援,投資400萬元,與雲南夢然高科貿易有限公司合作,建設了校內汽車維修實訓基地。實訓基地的建成為校企合作拓寬了路子,為學校打造汽修專業品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合作目標

  為了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和專業發展需要,按照“素質培養為先、職業定位準確,培養模式先進,專業特色鮮明,人才質量優良”的要求,構建“校企一體、崗位能力為主”的專業課程體系,開展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建設,以校企合作企業為依託,以“教、學、做、知識、能力、素質”六位一體教學方法為突破口,突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打造“專兼結合、動態組合、團隊合作”的雙師型教師團隊,增強各專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深化與校企的合作,完善“訂單培養”、“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以建設工學結合優質核心課程為重點,構建體現“工學結合、雙證融合”的課程體系,建設融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鑑定、技術研發和生產服務功能於一體的學習型生產性實訓基地,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滿足崗位綜合能力課程教學和頂崗實習需求。

  三、合作內容

  學校在教學中,加強汽修專業理論研究,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共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形成教研合一;加強學生綜合技能訓練,實施實訓與生產結合,達到校企合一;加強學生基本技能訓練,採取課堂與實訓點結合,達到學做合一;同時,裝置共用,師資共享,實行工學交替,技術共研。

  四、企業與學校的分工

  1、基礎建設。學校提供建蓋修理車間***生產臨時用房及教學用房***的土地及學校現有的維修裝置。企業投資296萬元建蓋2128平方米鋼架結構的修理車間***生產臨時用房及教學用房***。企業可以利用學校實訓裝置、場地和實習學生,減少生產成本,獲得更大利潤;學校可以藉助企業生產投入和技術指導,減少教育成本;學生可以提前接觸生產過程,更早、更好地由學生向職工的角色轉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2、技術支撐。學校提供師資,培養適應社會、企業所需求的人才;企業提供學生實踐的平臺,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打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3、學生培養。學校負責招生、德育管理、理論教學、實踐指導、就業管理、職業發展跟蹤,企業負責目標制定、配合教學、實踐訓練、頂崗實習、推薦就業。

  五、開展方式

  1、定單式培養:學校招生時與企業簽訂聯辦協議,實現招生與招工同步,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結合。例如我校長期與北京湄州酒店、北京雲天酒店、蘇州華碩電腦公司、蘇州歐萊服飾有限公司、重慶力帆、上海大眾、昆明新世界餐飲公司、楚雄雄寶酒店、彝人古鎮大酒店等企業合作。

  2 、“半工半讀”:半工半讀是家庭經濟貧困學生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的有效方式,它既能滿足企業生產又能滿足學校教學的需要,還可促進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及實現勞務輸出層次由體力型向技能型的轉變。

  我校多數學生來自農村,且部分學生家境貧困、大多存在想盡快就業找工作的現狀,我校積極與合作企業聯絡,經協商使他們進行半工半讀見習。通過白天在校學習專業技能,週六、週日到企業上班,晚上在校學習專業文化知識,使他們既不拉下專業技能、文化知識的學習,又通過工作獲得收入得到經濟補助,在緩解學習經濟壓力的同時,提高學習的動力。

  3、“校企互動式”:建立實訓基地,由企業提供實習基地、實習所需資料,參與學校的教學計劃制定,並指派專業人員指導學校的專業教學。學生在實訓中做到即車間、教室合一;學生、學徒合一;教師、師傅合一;理論、實踐合一;作品、產品合一;育人、創收合一。

  4、舉辦專業技能競賽:學校參加由企業冠名***例如:“奔騰鈑金班”、“龍神噴漆班”、“空調班”等***的專業技能競賽。

  5、舉辦企業家報告會:聘請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老總來校為學生作專題報告,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需要,瞭解各專業各學科的最新成果和資訊,並激勵他們學好理論、練好本領,儘早為就業做好心理和技能準備。

  六、成功案例

  在今天就業壓力很大的形勢下,有人說找工作難,找好工作更難。但好工作不是沒有,而是你有沒有能力去勝任,所以又有一句流行語:“有人沒事幹,有事沒人幹。”

  2008年5月,我校開始與夢然高科建立了“校企合作辦學”培訓點。從此,我校與夢然高科開展在職職工培訓直通班。這種培訓方式和傳統方式相比有幾個新的變化:一是由脫產教育變為半脫產教育;二是由在學校中教育變為到企業中去培養;三是培養物件由在校學生變為有實踐經驗的技術工人;四是由學校一家管理、組織教學變為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管理實施。這些變化把夢然企業的需要變成職中的實踐課題,把企業的要求變成我校的目標,確定以提升專業基礎知識、提高崗位職業技能、培養分析和解決專業問題的基本能力、解決生產技術中的技術難題等為目標,把企業的困難當成職中自己的困難,把企業的願望通過職中努力變為現實,把服務企業、方便企業、有利於企業作為職中的出發點和歸縮點。

  由上四位成功完成學業並得到重用的優秀學生案例來說,“今天我以職中為榮,明天職中以我為榮”,真正實現了校企合作的雙贏目標。 七、合作成效

  2008年以來,我校把優秀學生送到夢然高科實習、就業。許多學生得到了單位重用。下面是四個典型例子:

  1.王正友,男,楚雄市中山鎮人。楚雄職中2008年秋汽修***32***班學生。王正友是一位上進好學、刻苦認真的學生。由於他有較強的學習精神和敬業精神,工作十分出色,2011年被升任為分廠廠長助理。

  2.王存福,男,楚雄市西舍路鄉人。2009年秋汽修***41***班學生。王存福勤學好問,善動腦筋。由於進修學習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學識,而且提升了修養品味,同時提高了汽車修理的專業水平。2010年被夢然高科提升為車間主任。

  3.王智勇,男,楚雄人。2004年電工專業***8***班學生。王智勇對企業管理特別感興趣,能夠把所學理論用於解決實際工作中面臨的問題。他的能力的提升被公司領導看在眼裡,現在已由一名普通的公司人員晉升為夢然高科綜合服務部主任。

  4.徐澤貴,男,楚雄人。2008年畢業於汽修專業***37***班。他勤學上進,不斷鑽研業務。他的實幹精神被公司領導看在眼裡,現在提升為夢然高科分廠副廠長。

  由上四位成功完成學業並得到重用的優秀學生案例來說,“今天我以職中為榮,明天職中以我為榮”,真正實現了校企合作的雙贏目標。

  與夢然高科合作的過程中我們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有所創新。在教學內容的設定上,我校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確定教學內容;企業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選擇自己的培訓專業和培訓內容。同時,還採取老師講授與學生參與研討相結合的方法,使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教學方法的創新,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了他們參加學習的積極性。

  近幾年,我校參加各級各類技能競賽,成績喜人。如我校參加在全省中等職業學校“洱海國際生態城杯”旅遊技能大賽中,有16名學生榮獲個人獎項,8名教師榮獲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獎;參加雲南省汽車應用與維修“鬆騁杯”技能大賽,賀成府、潘健榮等多位學生獲得個人二級維護及車輪定位專案獎;李文武等老師獲得優秀教師指導獎;學校榮獲團體優秀參賽組織獎、汽車二級維護作業專案二等獎,被授予:“鬆騁示範校”、“奔騰ARS鈑金班”、“博世汽車實訓中心”等稱號。我校參加在“楚雄州職工技術技能競賽”中,多次榮獲“餐廳服務團體賽銀獎”、“客房服務團體賽銀獎”、“優秀組織獎”;9名教師榮獲“餐廳服務個人賽銀獎”及“楚雄州技能能手稱號”;16名學生榮獲“客房服務個人賽銀獎”,6名學生榮獲“楚雄州技能能手稱號”。兩年來,教師參加國家、省、州、市的教學技能大賽,有11名教師獲得相關獎項。通過層層比賽,形成人人蔘賽的良好機制,不斷樹立崗位練技能的氛圍,促進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企業合作成功的事例篇2

  “昭和”與“平出精密”的取長補短

  位於宮崎縣延岡市的“昭和”公司和位於長野縣岡谷市的“平出精密”公司,相隔1,200公里。自1995年合作至今,已成為密不可分的合作伙伴,這種良好的合作關係奠定於最初幾個月所建立的信賴關係。

  1995年,“昭和”公司的社長黑木保善望著公司內閒置的機器,憂心的說:“再這樣下去,公司終有一天會倒閉。”他的公司原是大企業“旭化成”位於延岡市的外包廠商,專事金屬切削加工。當日本泡沫經濟 崩潰後,“昭和”的營業大受影響,黑木社長不得不立即著手開發新的產品,但是卻毫無頭緒。

  就在此時,黑木社長在大阪認識了“平出精密”公司的社長平出正彥。該公司以精密板金技術著稱,即以鐳射加工機切割薄金屬板後,將其彎曲,製成電子 機器外殼或半導體生產裝置中精密零件的技術。黑木社長便向平出社長請教金屬加工技術。恰巧平出社長也正想在九州設立生產據點,因此兩人一拍即合。

  在雙方想法一致的情況下,“昭和”與“平出精密”開始踏出合作的腳步。黑木社長挑選三位技術人員進駐“平出精密”三個月,學習精密板金技術。黑木社長還斥資一億五千萬日圓以上***100日元約合7元人民幣***,將新的精密板金裝置引進位於延岡的工廠,表明誠懇合作的心意。

  從1995年開始,“平出精密”將設計圖交給“昭和”生產,“昭和”再將產品賣給大型電子廠位於九州的工廠。此後,“平出精密”持續為“昭和”的員工進行了三年的技術指導,這三年中,兩家公司的社長及員工有愈來愈好的交流及溝通方式。

  “昭和”目前的營業額雖然和“平出精密”合作前一樣是三億日圓,但是黑木社長說:“如果沒有跟‘平出精密’合作,營業額將掉到一半以下,而且,對‘旭化成’的依存度已從原來的八成降為現在的兩成。”

  另一方面,“平出精密”的社長平出也表示:“開發自有品牌一直是我的夢想,藉由‘昭和’的協助,我實現了這個夢想。”

  “日電舍”、“日立工業所”及“高橋工業”共同擺脫對上游的依賴

  上文的案例是雙方藉由互補關係,共同合作成功的案例。不過,像這樣的例子畢竟是屬於較少數,因為有很多公司在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之前就提早結束合作了。

  當碰到障礙時,如果經營者能夠改變只想獲利的心態,轉而以另一種思維來持續雙方的合作,那麼將會有異想不到的成果。

  位在日本茨城縣日立市的“日電舍”、“日立工業所”及“高橋工業”三家公司,就是以單純的“合作及實驗”為目標而結合在一起,結果都成功地擺脫了對上游廠商的依存度。

  這三家公司為了在一起工作,特別成立了“mrg***mediaresearchgroup”,並且將此group定義為三家公司的“業務實驗所”,雖然“mrg”在多項商品的銷售上,遭遇不少失敗,但是,“mrg”的存在卻有其特別深遠的意義。

  組成“mrg”的“日電舍”、“日立工業所”及“高橋工業”都是“日立製作所”重電事業的下游承包商。1995年,“日電舍”社長弓野博司對其他二家公司的社長說:“如果長此下去,我們會變成永遠只能照‘日立’交付的圖面作加工的工廠,我們應該找機會培養自己開發商品及行銷的能力。”於是,三家公司便開啟了合作之途。

  在經歷了一些失敗的經驗之後,這三位社長認為,與其追求“mrg”的成果,不如活用“mrg”的經驗來加快自已研發及銷售的能力,以期早日脫離“日立製作所”,成為一家獨立自主的公司。

  “mrg”的功用,在經歷了多年之後,也展現了它存在的價值,三位社長運用在“mrg”的經驗,活用於自己的公司,結果,三家公司對“日立製作所”的依存度都明顯降低。

  企業合作成功的事例篇3

  ——北京大學與貴航集團共同研究高解析度無人機航空遙感系統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育和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政府是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者,高校科研機構是企業自主創新的合作者。在企業自主創新的程序中,加強校企聯合,實現優勢互補,用科學的理論方法武裝人才,把先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就如同為企業插上騰飛的翅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中國貴州航空工業集團***以下稱“貴航集團”***就是巧借東風,為自己插了一雙騰飛的翅膀。“貴航集團”是我國最大的航空工業研製生產基地,致力於飛機與無人機的開發和研究。1997年列入國家重點扶持的512家大型企業。北京大學是歷史悠久的著名高等學府,彙集了國內外各領域、學科的眾多著名專家學者。創建於1983年的北大遙感所,是我國最早從事遙感理論研究和技術應用的科研和教學單位之一,在遙感技術、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的理論研究、科研開發和教學實踐方面形成了學科優勢,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高層次的遙感與GPS專業人才,研究開發了一批先進的技術成果。北京大學遙感所與中國貴州航空工業集團在高解析度無人機航空遙感系統研製中成功合作,在航空遙感領域取得了標誌性、引導性成果。

  高校和企業承載著不同的社會功能,創造著不同的價值成果,有著不同的目標導向。切實做到打通產、學、研鏈條,實現高校和企業的緊密聯合,關鍵是校企雙方都有積極性,雙方的科研、研發人員都有積極性。應用技術領域的重大攻關專案,在人才儲備、理論支撐、技術支援、裝置提供、資金保證等各個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必須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共克難關。可以說,重大攻關專案為高校和企業之間建立優勢互補、互利雙贏的關係起到了橋樑和紐帶作用。校企聯合、產學研結合就是要把注意力和著力點集中到重大攻關專案、核心技術領域自主創新上。高校和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既是企業自主創新、可持續創新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客觀需要,也是高校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深入開展科學研究的客觀需要。建立企業核心技術、產品研發基地,搭建高校和企業的創新舞臺,是實現產學研良性互動、確保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根本途徑。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不斷提高人才素質是企業實現自主創新、可持續創新的關鍵。校企聯合的最大優勢就在於,企業的技術研發人員能夠在高校得到及時的充電和提高,高校的教學科研人員能夠直接接觸生產實踐,真正將所學知識用於實際,轉化為生產力,增強理論聯絡實際的本領。

  北京大學與貴州航空集團在高解析度無人機航空遙感系統研製中的成功合作,探索出一條產學研結合,推動企業自主創新的成功之路。合作雙方將沿著這條道路繼續深入研究和探索,為建立創新型國家、創新型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