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精選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書是我生活中的一大樂趣。我堅信,只有讓我們的靈魂融入書的海洋,讓書的內容融入我們的生命,才能有一個比水海更為廣闊的心靈空間!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刻苦練習書法的“筆冢”

  唐代僧人懷素,字藏真,長沙人,是玄奘的弟子。他以狂草出名,繼承張旭筆法,世稱“顛張狂素。” 懷素愛好草書,刻苦練習,自稱得到了草書聖人張旭的書法奧妙。他把丟棄的筆堆積起來,埋在山下,稱為“筆冢”。

  篇二:傷仲永的故事

  有個小孩叫方仲永,出生在一個農人家庭。他家裡祖祖輩輩都是種田人,沒有一個文化人。他長到5歲了,還從未見過紙墨筆硯是個什麼模樣。

  可是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著向家裡人要紙墨筆硯,說想寫詩。他父親感到十分驚訝,馬上從鄰居那裡借來筆墨紙硯,方仲永拿起筆便寫了4句詩,而且還給詩寫了個題目。同鄉的幾個讀書人知道了這件事,都跑到方仲永家來看,一致認為他寫得不錯。於是這件事很快傳開了,知道的人不免個個稱奇。

  從此,方仲永家熱鬧起來,經常有人來家玩,有的當場出題要小仲永作詩。小仲永不論什麼題目,他都能立刻成詩,而且內容深刻雅緻,文采絢麗多姿,得到眾人讚賞。

  不久,方仲永的天生奇才傳到了縣裡,引起了很大震動,人們都認為他是個神童。縣裡那些名流、富人,十分欣賞方仲永,連他父親的地位也隨著提高了不少。那些人對方仲永的父親另眼相看,還經常拿錢幫助他。這樣一來,方仲永的父親便認為這是件有利可圖的好事情,於是放棄了讓方仲永上學讀書的念頭,而是每天帶著方仲永輪流拜訪縣裡的那些名流、富人,找機會表現方仲永的作詩天才,以博得那些人的誇讚和獎勵。

  這樣一來,神童漸漸才思不濟,久而久之,由於只一味憑著一點“天才”而沒有後天的再學習,方仲永終至每況愈下。到十二三歲時,作的詩比以前大為遜色,前來與他談詩的人感到很是失望。到了二十歲時,他的才華已全部消失,跟一般人並無什麼不同,人們都遺憾地搖著頭,可惜一個天資聰穎的少年終於變成了一個平庸的人。

  可見,一個人光有先天的智慧而不注重後天的學習是不行的,不注意接受新知識,到頭來只會落在別人後面。

  篇三:黃魯直晝夜苦讀

  黃魯直是宋朝進士,書法家,文學家。幼年時,他為了提高寫作水平,找來古今中外的大量書籍,晝夜苦讀。

  有一天,他到開封相國寺去,得到一本宋子京寫的《唐史》初稿,便如飢似渴地讀起來,這本初稿宋子京修改了很多地方,有的字已經看不清了。稿紙的空白地方,密密麻麻地寫滿了蠅頭小字,煞是難認,黃魯直沒有退卻,以堅韌的毅力細心攻讀。

  對於宋子京所改動的字句,從遣詞造句、擬形摹聲,到修辭用字、表情達意,進行精心的學習研究,他把修改前的文字抄在一個本子上,又把修改後的文字抄在一個本子上。前後對比,探索作者刪、增的奧妙,弄清繁簡的原因,找出修改的道理、用意。黃魯直的寫作水平逐日提高,成了一名出類拔萃的文學家。

  篇四:隱士唐球的詩瓢

  “詩瓢”比喻作詩的一片苦心。 此典出自宋代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五十:“***唐球***為詩拈稿為圓,納之大瓢中。”

  唐朝有一個詩人,叫唐球。他住在蜀地,是一個不受禮教拘束的人。他寫好詩後,就將詩稿揉成紙團,裝進一隻大瓢裡。日積月累,大瓢裡便裝了許多篇詩稿。他臨死前,將瓢投入江中,說:“如果這些詩文不沉沒,那麼得到它的人就會了解我的一番苦心。”

  後來,這些詩篇果然被人得到了,認識他的人都說:“這是隱士唐球的詩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