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要怎麼過呢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那麼小編在這裡就和大家分享七夕節該怎麼過吧。

  

  因為七夕節是我國的情人節,所以過節最好和愛人一起過啦。

  七夕節一日方案***適合兩個在家過七夕節的情侶***:

  七夕節最重要的是兩個人在一起度過甜蜜、快樂的時光。兩個人如果有單獨的住處,可以考慮這套方案,遠離喧鬧的人群,度過一個浪漫溫馨的情人節。

  具體方案如下:

  1、上午採購原料,打掃房間;當然,鮮花是必備裝飾材料,主要設計師女主人。

  2、中午及下午,兩個人一起製作愛心巧克力***蛋糕***及晚餐;網上有很多蛋糕或者巧克力的製作方法,兩個人一邊對照著製作方法一邊笨拙可愛的用心製作,空氣中都會散發愛的味道。

  3、晚上燭光晚餐:兩項重點內容為“水果叮噹迷”和“泰山大祕密許願瓶”。必備元素還有音樂和蠟燭。

  “水果叮噹迷”是指,買各種可愛又美味的水果,用刀切口,使裡面可以塞下小紙條,在裡面的小紙條裡面寫下想對對方說的話,或者對方找到就必須做的事情,藏在屋子裡面,讓對方找看誰找的多。

  “泰山大祕密許願瓶”為,事先準備好一個許願瓶,當天兩個人許下願望,寫在裡面,不讓對方知道,把瓶子封好。在兩個人下一次有機會到泰山旅遊的時候,埋在一個只有兩個人知道的祕密的地方,等願望實現的時候,再到泰山還願。當然,遠望要有些技巧哦,要那種要好多年努力才能實現的願望。

  關於七夕的節日習俗

  由於過往女子的命運只能嫁作人婦、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織女的傳說,並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的節日。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結綵樓,預備黃銅製成的細針***七孔針***,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穿進了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女兒節”。不過,古人乞巧不獨七夕,正月及八九月都可以乞巧,只有宋以後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時期,七夕乞巧節變得很隆重,有專門賣乞巧飾品的市場,稱作乞巧市。《荊楚歲時記》記載古代女子在七夕夜的“閨中祕戲”,“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采縷,穿七孔針,或陳几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喜子是指一種小型蜘蛛。《東京夢華錄》則說:“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杜甫在《牽牛織女》詩中曾提及這種風俗:“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劉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盤溼,花上乞得蜘蛛絲。”到了現代,七夕節又被人們正式地稱為“愛情節”。許多商家和民眾稱之為“中國情人節”,但由於“情人”一詞可能產生的歧義,以及七夕傳統習俗中並沒有情侶約會的內容,因此民俗專家認為稱為“情人節”不適當,而應稱“愛情節”。在中國大陸,七夕節被商家作為商業促銷的一大良機,而傳統習俗則呈現失落,人們對七夕的熱情比不上西洋舶來品“情人節”。臺灣和香港也受到西洋文化的影響,七夕節情況堪憂,比不上日本的節日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