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元旦的手抄報簡單圖案

  元是第一或開始的意思。旦是太陽升起的意思,那麼你知道元旦的手抄報要怎麼製作嗎?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元旦的由來及有意義的元旦作文,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關於元旦的手抄報內容

  元旦的由來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農***夏、陰***歷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漢語各地語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書·舜典》中叫“元日”,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我國曆代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自此歷代相沿未改***《史記》***。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曆”,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定正月初一***元旦***為春節,而以西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2天。自西曆傳入我國以後,元旦一詞便專用於新年,傳統的舊曆年則稱春節。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並未正式公佈和命名。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曆,為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關於元旦的手抄報資料

  有意義的元旦作文

  2015年的最後一天,也就是12月31日下午1時正,天上飄著朵朵白雲,我們懷著興奮的心情,參加我們學校開展的慶元旦的活動

  只聽“叮鈴……”一聲,遊園活動正式開始了。大夥兒便馬上分散到各班的遊園現場上,進入豐富多彩的遊戲中,當然,我也不例外。

  我馬上在我班的的活動現場排上隊,參加“海獅頂氣球”活動。不一會兒便輪到了我。我把氣球拋到空中,用頭頂著氣球,一步一步往前走,有時用我的頭、有時用我的背、有時用我的肩把氣球迅速地運到目的地。我贏了,我用我的智慧贏得了第一顆甜咪咪的糖。

  我到了第二個活動場所,參加“運雞蛋”活動。那是五隻裝滿水的一次性杯子,第一隻上放著一隻乒乓球,出國留學網要依次把乒乓球用嘴分五口氣吹到第五隻杯中,才算勝利。我輕而易舉地就取得了勝利,奪得了寶貴的二顆糖。

  我又來到了熱鬧非凡的“夾彈珠”活動現場。只見這裡人山人海,川流不息。好不容易輪到了我,我心裡有些緊張,只怕夾不住彈珠而失去了得糖果的機會……“噓”的一聲,遊戲開始了,我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著筷子就夾,“一顆、二顆、三顆、四顆……”“噓”的一聲,遊戲結束了,我一共夾了三十五顆彈珠,比對手多了六顆,我因此又得了兩顆糖果。

  我又參加了“趣味乒乓”、“紅紅火火”、“乒乓回家”等遊戲,得了很多的“戰利品”。遊園活動真是豐富多彩,我們過了一個有意義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