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上草原美食全攻略

  壩上草原有什麼好吃的?壩上以漢族為主,其次為蒙、滿族等。飲食習慣基本上以莜麵、土豆為主;蒙滿則以奶食、肉類為主。

  壩上草原美食指南

  壩上以漢族為主,其次為蒙、滿族等。飲食習慣基本上以莜麵、土豆為主;蒙滿則以奶食、肉類為主。莜麥是旱地作物,產量不高,富含碳水化合物和各種氨基酸,對高血壓、糖尿病有食療作用。它和土豆是壩上人最基本的食物,可作多種麵食,配以羊肉蘑菇,是風味獨特的地方食品。

  蒙族食品有三類:肉食、奶食、糧食。草原上蔬菜較少,早午喝奶茶、吃奶食、手把肉,晚上吃手把肉、麵條。

  奶茶,講究的作法是先用羊尾擦鍋,加水,將磚茶熬成紅色,然後按6:1兌鮮奶。

  奶酒,鮮奶發酵變酸,取出奶油後,加熱剩餘液體,蒸餾後的液體就是奶酒。

  酸奶,將鮮奶加熱變酸後即為酸奶。止渴敗火,幫助消化。奶皮子,鮮奶變酸後上邊的一層薄皮。

  奶皮子味道香甜,拌上白糖或作成拔絲奶皮非常可口。

  黃油,又叫奶油,將鮮奶攪拌取出最上層的乳脂用溫火熬煎即成。它是奶中上品。

  手把肉,把帶骨的牛羊肉卸成自然塊***按骨縫***放入鍋中加水煮,不加調料和鹽。掌握好時間是最重要的,時間不夠不熟,時間過長肉質變老。

  烤全羊,傳統的作法是用剝去皮的整羊,填刷作料,吊起在特製的烤爐中用杏木火烤4—5小時。烤好的羊色澤金黃、外酥裡嫩,配以蔥醬、薄餅等。在客人品嚐烤全羊時,一般要唱歌、獻哈達、敬酒。烤羊腿與以上作法大同小異。

  涮羊肉,起源於元代。相傳忽必烈南征,正待燒飯,敵人襲來,燉肉已來不及,廚師急中生智,飛快地將肉切成片,放在沸水鍋中攪拌,待肉色一變,即撈在碗中撒上鹽面、調料食用。後來每逢戰畢,忽必烈特意點了戰前的羊肉片,將士們讚不絕口,忽必烈當即賜名“涮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