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主題黑板報相關內容題材

  多少人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拋頭顱,灑熱血,我們又豈能忘記!那麼你知道有關抗日戰爭的黑板報該怎麼做嗎?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一些抗日戰爭主題黑板報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抗日戰爭主題黑板報圖片1


  抗日戰爭主題黑板報圖片2

 
 抗日戰爭主題黑板報圖片3

  抗日戰爭主題黑板報相關資料1:抗戰英雄事蹟

  戴安瀾

  ***1904-1942***,又名衍功,安徽無為人,黃埔第3期步科

  抗日名言:將軍遠征緬甸初期利用後,詩興大發: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長弓射夕陽

  精銳陣容:200師

  經典戰例:早在1933年3月就隨關麟徵在長城古北口抗擊日軍,七七事變爆發後,先後參加了華北一系列戰役,1942年遠征緬甸出師未捷身先死。經典戰例主要有崑崙關大捷、遠征緬甸之役,但崑崙關將星燦爛,戰例多有重複,所以這裡就忽略了。

  1942年,為掩護英軍撤退,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先鋒部隊冒險孤軍深入佔領冬瓜***亦稱同古***。

  評價:抗戰中最會演講煽情的黃埔將領,國軍遠征緬甸,常有沖天豪言,令壓抑已久的國人熱血沸騰。後戰局急轉直下,200師奉命北撤,5月中旬,在穿過公路時突遭日軍伏擊。戴在組織部隊反擊時不幸連中兩槍,於5月26日即將踏上國門之時殉國,年僅37歲。將軍既是唐明以來中華揚威異域第一人,亦是抗戰期間黃埔高階將領以身殉國第一人,國共兩黨領袖均給予高度讚揚。美國於1942年10月29日向其頒授懋績勳章,戴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稱其為“盟國軍人之優良楷模”。12月,國民政府批准戴安瀾的英名入南京忠烈祠。1956年10月3日,***主席向戴安瀾遺屬頒發《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200師為國軍第一機械化師,具有強悍殺傷力,冬瓜戰役敵我傷亡比達5:1,這在抗戰期間極為罕見。倘若200師在突圍初期堅決反擊日軍,即使全師覆沒,可能整個遠征軍的突圍不會那麼悲壯。戴曾在大軍敗退之際率200師奉命攻佔棠吉,說明反攻仍大有作為。可惜戴在整個遠征緬甸戰役中唯杜聿明之令是從,缺乏主動性和靈活性,自毀重灌備,盲目撤軍;戴作戰多為勝敗縈心,冬瓜之戰本來打的很好,他卻因沒有守住冬瓜向蔣介石請罪:“敗軍之將,按律當斬,我死而無怨。”北撤途中歷經千辛萬險,士氣低靡,作為師長少有激勵之辭,卻有“生死由死,寶貴在天”悲觀之語,與其出國之初的豪言壯語形成強烈反差,韌性不及廖耀湘。但其歸國最後一戰,仍能振臂高呼,組織部隊反擊伏擊日軍,仍不失黃埔驍將本色,可惜因此重傷而殉國。200師出國人數原為9000,冬瓜等戰役犧牲1千8百,回國僅剩4000人。後邱清泉重建五軍,以200師為主力。滇西反攻中,200師在新任師長高吉人的帶領下屢建功勳。

  抗日戰爭主題黑板報相關資料2:抗戰英雄故事

  鄭洞國

  ***1903-1990***湖南石門人,黃埔一期

  抗日名言:將軍到印度統軍時在授旗儀式上如是說:人在旗在,軍旗指到哪裡,就與日寇血戰到哪裡!

  精銳陣容:榮譽一師、第八軍、新一軍

  經典戰例:從1933年長城抗戰開始,足跡踏遍華北、華南乃至反攻印度、緬甸,堪稱抗戰跑得最遠的抗戰將領。經典戰役有保定戰役、徐州會戰、密支那之戰。

  1937年9月下旬,日軍三個精銳師團進犯保定,鄭洞國率第二師固守保定城至漕河一線陣地,多次予敵以重創。後友軍撤退,後方為敵騎兵包圍,仍與日軍血戰一晝夜。保定城破後,又與敵展開巷戰,最後因孤掌難鳴不得已突圍而去。即使如此,鄭不斷派出敢死隊喬裝日軍,襲擊日軍,其鬥志之頑強可見一斑。

  1938年3月中旬,鄭率二師奉命參加徐州會戰,準備在運河以北臨城一線阻擊日軍。由於戰局變化,日軍已經逼迫運河,鄭遂果斷在運河以南展開部隊,並集中火力隔河射擊日軍,予敵以重創。日軍屢次強渡運河,均被二師擊退。日軍被迫轉兵臺兒莊,二師也隨之及時調整部署,於4月初在臺兒莊外圍先擊潰日軍精銳第5師團阪本支隊,又擊潰精銳10師團瀨谷支隊。中國軍隊取得臺兒莊大捷後,日軍退守嶧縣,鄭又派精兵夜襲,一度攻佔嶧縣外製高點九山。由於日軍大批援軍趕到,二師轉入防禦,在邳縣以北燕子河至大劉莊一線與日軍鏖戰二十餘日,陣地從未丟失。後來戰局急轉直下,運河以東10餘個師國軍向西突圍,而鄭洞國早已命令工兵在運河上架起浮橋,足見其深謀遠慮。

  1944年5月,史迪威出動“搶劫犯”突擊隊,襲佔密支那機場,但在進攻密支那市區時屢屢受挫。

  評價及結局:與許多黃埔驍將相比,鄭性格過於溫和,擅長交際。正是如此,他得以在中美雙方各高階將領間搭起溝通的橋樑,得到蔣介石和史迪威的共同信任。但是鄭綿裡藏針,早在1927年3月,英國軍艦製造南京慘案時,駐守棲霞山的鄭洞國也針鋒相對地命令部隊炮擊英軍艦;鄭作戰細膩而不失大膽,擅長夜襲,殺回馬槍。在黃埔一期將領中,鄭以善於帶兵聞名,他所帶過的部隊皆成抗日勁旅;長期與關麟徵協同作戰,戰果卻與關有明顯差別;緬北反攻,手下兩位大將廖耀湘和孫立人又分了不少彩頭。和關麟徵、陳明仁不同,鄭在十年內戰期間剿共雖然出力不多,但在抗戰勝利後在東北戰場為蔣介石火中取栗,結果兵困長春,勢窮投誠。

  七、邱清泉

  ***1902-1949***浙江永嘉人,黃埔二期工兵科畢業,1934年以黃埔第一留學德國,並在柏林陸軍大學深造。

  抗日名言:將軍在崑崙關大捷後詩興大發:但憑鐵和血,胡虜安足論

  精銳陣容:第五軍***國民黨軍隊五大王牌主力之一***

  經典戰例:邱清泉抗日處女戰為南京保衛戰,一起堅持到南京城陷,後參加蘭封戰役,先勝後敗,但畢竟在中國軍事史上第一次留下了用機械化部隊保家衛國的痕跡,滇西反攻中也有上乘表現。經典戰例主要有崑崙關戰役、滇西反攻之龍陵之戰。

  1944年,中國遠征軍X部隊從印度反攻緬北,滇西Y部隊之宋希濂第11集團軍也反攻滇西龍陵以配合,連遭失利。邱率200師增援龍陵城,負責切斷龍陵、芒市兩地日軍之間的聯絡。邱親自飛臨前線視察,提出“火燒背陰山,水淹龍陵城”的策略。訊息傳出,龍陵城日軍未戰先亂。10月19日,國軍乘機發動第三次反攻,邱清泉親自督戰,以奇兵斷絕日軍退路。11月3日,中國軍隊完全佔領龍陵。

  評價及結局:性格特立獨行,暴躁狂妄,打起仗來不要命,人稱“邱瘋子”,蔣介石曾經擬派邱統率駐印遠征軍X部隊,終因邱的性格不好作罷。邱精通機械化部隊建設與作戰,曾經帶出一系列精銳部隊,國軍第一個機化師200師以及新22師均由他一手調教;五軍遠征緬甸大敗而還之後,邱出任軍長,很快使五軍重新煥發出活力,堪稱黃埔將領中帶兵第一高手。他的排名之所以能排到這個位置,一半因為其帶兵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