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周邊自駕游出行攻略

  西雙版納,古代傣語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樂土”,這裡以神奇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而聞名於世,是中國的熱點旅遊城市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雙版納周邊自駕游出行好去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西雙版納自駕游去哪兒

  熱帶花卉園

  熱帶花卉園分為百草園區、棕櫚植物區、稀樹草坪區、果樹區和經濟作物區等,園內有各種花卉及經濟植物近1000個品種。熱帶花卉園主要體現了熱帶植物花卉、熱帶橡膠和熱帶水果及周總理紀念碑群文物區四大主題。

  瀾滄江

  瀾滄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國境內河段的名稱,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大河之一。 瀾滄江,發源於青海高原的唐古拉山,經西雙版納流出***。在西雙版納的流程為158公里。古時傣族稱“南蘭章”,意為“百萬大象繁衍的河流”。乘船遊瀾滄江景洪至橄欖壩一段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是西雙版納最完美的縮影。

  基諾山寨

  基諾山漢語稱為攸樂山,是基諾族聚居之地,西雙版納四大茶山之一,也是著名的普洱茶六大產地之一。沿路高山林立,植物繁茂,石崖縱橫,河道彎曲。 基諾族的山寨,多建於山頂或半山腰上,山寨周圍和寨中無一塊平地,四周森林環繞,有著獨特的熱帶雨林奇觀。

  西雙版納美食推薦

  青苔 糯米飯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餚。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選無汙染江水裡岩石上的苔蘚,以深綠色為佳,撈取後撕成薄片,晒乾,用竹篾穿起來待用。做菜時,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後揉碎入碗,再將滾油倒上,然後加鹽攪拌,用糯米糰蘸食,其味美無比。

  米飯 竹子

  竹筒飯的煮法頗具有野炊特點,即砍下一節竹筒 ,裝進適量的山蘭米和水,放在火堆中烤熟,當竹筒表層燒焦時,飯就熟了。劈開竹筒,米飯被竹膜所包,香軟可口,有香竹之清香和米飯之芬芳。用餐時破開竹筒取出飯,這便是有名的"竹筒飯"。

  魚 檸檬蘸水

  檸檬的成分主要是糖,有機酸,維生素B1、B2,維生素C,煙酸,鈣、磷、鐵等礦物質。檸檬可謂一身都是寶,它的果皮、葉片和花可以提取精油,是食品和美容化妝品的重要原料,是西餐桌上常備果品,有"西餐之王"的美譽。檸檬含有豐富的蘆丁,可減少血中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檸檬魚是泰緬菜的吃法,傳入西雙版納之後被髮揚光大。酸酸辣辣較為開胃,愛不釋口。

  西雙版納民族

  版納的傣族人最多,傣族先民為古百越中的一支,漢代稱“滇越”。魏晉後有“擺夷”等多種他稱,但族人自稱“傣”,意為酷愛自由與和平的人。傣族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造了燦爛文化,傣歷、傣文和絢麗多彩的民間文學藝術尤為顯著。傣族人早期創作的小說詩歌如《召樹屯與楠木諾娜》、 《葫蘆信》等紛紛被改編成電影、戲劇,好評度很好。一些類比和美化動物行為舉止的舞蹈“孔雀舞”、“象腳鼓舞”等流傳廣泛。

  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村寨分佈在平壩地區,臨江河湖泊,每戶一座竹樓、竹籬環繞,果樹、翠竹掩映,環境優美。四周田地肥沃,物產豐富。傣族是與水有緣的民族。其民諺就有“泡沫跟著波浪漂,傣家跟著流水走”、“水創世,世靠水”。傣人心目中的水,是孕育萬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源。傣族創世史詩《巴塔麻嘎捧尚羅》中講到,開天闢地的英叭天神,就是用水混合其他物質造成了地球。

  傣族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上一個用織錦做成的筒帕***挎包***。挎包色調鮮豔,風格淳樸,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圖案有珍禽異獸,樹木花卉或幾何圖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