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周邊自駕遊路線攻略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臨滄這麼近那麼美,你怎麼還不出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臨滄周邊自駕遊路線景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臨滄自駕好去處

  南傘跨國溶洞

  景區地處邊境貿易特區極少數民族集聚地,總佔地面積6000畝。跨國溶洞內自然景觀奇特,觀賞性強。從洞內遊覽2公里及道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縣境內,是雲南乃至全國唯一的“一洞跨兩國”自然景觀。

  鳳慶文廟

  鳳慶文廟是祭祀中國傳統文化偉大先驅,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紀念性建築,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雲南現存第二大孔廟。由鳴鳳閣、崇聖殿、大成殿、大成門、櫺星門、龍門石坊、泮池等建築組成。鳳慶文廟始建一明萬曆三十四年,清康熙八年遷建。櫺星辛、大成門、石坊等儲存完整。整體建築佈局合理,技藝精湛,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水平及歷史研究價值,是鳳慶曆史文化發展的見證。

  魯史古鎮

  魯史古鎮原稱阿魯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名的歷史古鎮。是古滇西茶馬古道要道之一,也是滇西儲存較為完好、規模較大的古建築群之一,形成了“三街七巷一廣場”的集眾家之長的獨具一格的格局。同時,民居建築模式受到大理白族文化的影響,也兼具南詔風格的建築群落。

  臨滄有什麼節日

  水文化旅遊節

  旅遊節期間,將舉行青年歌手賽、民族服飾展演、打歌、傣族黃瓜舟賽、民族歌舞聯歡、民間工藝展、潑水、打陀螺、風味小吃展等活動。

  佤族剽牛祭祀

  翁丁寨是目前儲存最完整的佤族原始群居村落,在那裡可以欣賞到佤族人古樸豪放的舞蹈,熱情奔放、極富抒情性的木鼓舞、甩髮舞會讓人沉醉其中,而每年的打歌會、剽牛祭祀等活動更會以獨特的形式,更讓人對佤族的民風民俗產生濃厚的興趣。

  臨滄美食介紹

  撒撇

  傣族撒撇,頗受當地各族群眾喜愛,就連北京、上海、廣東及港澳遊客吃了後都感覺獨特良好,再到德巨集後,有的人還點名要這道菜。牛撤撇的製作是用淨瘦黃牛肉一公斤剁成肉醬,在開水裡氽熟,再把剛殺的牛苦腸兌水煮漲,用紗布過濾後備用,然後把新鮮韭菜和茴香切細後擠去水分,再配以香柳、鹽巴、辣椒麵、味精等調料把牛肉醬、苦水在一起拌勻,即可食用。撒撇的吃法是用米線或牛肚絲、牛肉片在撒撇裡蘸一下就吃。

  綠葉宴

  登上高高的景頗山寨,走進一片綠色的世界,那誘人慾滴的墨綠,定能使你敞開擁抱自然的胸懷。“綠”,是景頗山寨永恆的主題。它不僅存在於雲霧繚繞,令人無限遐思的遠山竹樓,就連招待你的餐桌上也會發現一個個綠色的世界。這就是景頗族聞名遐爾的綠葉宴。綠葉宴從景頗族古老傳統的飲食習慣中誕生的,桌上除了綠色還是綠色,就連餐桌,也全為綠葉鋪就,那一張張寬大的綠葉,就是一個個特別的“菜盤”,“盤”中盛滿了景頗人獨特的山珍野味,也盛滿了一個古老民族質樸的深情。

  筒煮肉

  利用竹筒烹飪,歷史久遠。最遠的文字記載見於《齊民要術·炙法第八十》"筒炙"的菜,用肉餡敷在竹筒上用明火烘烤而成。清代朱彝尊《食憲鴻祕》的"蟹丸",則是將蟹丸入竹筒煮熟而成。時至當代,雲南和各少數民族仍保留竹筒烹飪的傳統餚饌,這與"滿山的翠竹根連根",竹子取之不竭有關,又因竹筒菜清香秀氣,故沿襲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