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產後的具體護理措施有哪些

  經歷生產後,傷口護理是最重要的一個工作。那麼,順產後如何護理?順產後的護理措施有哪些?產後媽媽護理的方法都是有哪幾種的。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順產後的護理措施,希望對你有用!

  順產後的護理措施

  1、按摩子宮

  目的是幫助子宮的復原及惡露的排出***產後快速復原子宮的妙招***,亦可預防因收縮不良而引起產後出血。方法:先找出子宮的位置,對於正常分娩的產婦,可以輕易在肚臍下觸控到一個硬塊,即子宮的位置。當子宮變軟時,用手掌稍施力量於子宮位置環行按摩,使子宮硬起,則表示收縮良好;當子宮收縮疼痛厲害,則暫時停止按摩,可採俯臥姿勢以減輕疼痛,若仍疼痛不舒服,影響休息及睡眠,可通知護理人員。

  2、惡露的觀察

  惡露是指由子宮所排出的分泌物,產後1-3天,量多、顏色較紅,以後顏色減淡、量少,10天后呈淡黃色,一般在4~6星期會完全消失;若惡露有大血塊、惡臭或鮮血流出等異常現象,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產後怎樣觀察和處理惡露***。

  3、小便

  由於會陰傷口疼痛及生產時膀胱和尿道受損及壓迫,可能在產後有解小便或解不乾淨的感覺,產婦應於產後2小時開始解小便,若解小便不通暢,請通知護理人員協助。

  4、大便

  產後由於腹壓消失、飲食中缺少纖維素、產婦的臥床都可促成腸蠕動減弱,排空時間延長,會陰切口的疼痛使得產婦不願意作排便的動作,產褥期出汗又多,以上原因均易導致便祕。故產婦在產褥期應以易消化的半流質食物為主,特別注意多吃含纖維素多的新鮮水果和蔬菜,適當下床活動,並養成每日按時排便的良好習慣。必要時可以口服蜂蜜、香蕉等,以促進腸蠕動;肛門內開塞露也可以使用,緩解大便祕結。

  5、母乳餵養

  母乳是嬰兒必須的和理想的食品***母乳媽媽防疹飲食方法***,其所含的各種營養物質最適合嬰兒的消化吸收,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產後母乳餵養持續4-6個月。來奶需幾天時間,母親一定要耐心等待;護理人應富有高度責任心和愛心,多給她們鼓勵和支援,並儘早地向乳母講解早期母乳餵養的一些常遇問題,消除她們的緊張心理,使母乳餵養取得成功,有一良好開端。

  順產後傷口怎樣護理

  1、保持會陰部的清潔與乾燥

  自分娩第二天起用10%的潔爾陰液沖洗外陰,或用10%潔爾陰擦洗外陰,每天兩次直到拆線。切忌由後向前擦,應該由前向後,防止會陰切口拆線後裂開。如感到外陰傷口腫脹、疼痛,要及時就醫,一般可用95%酒精紗布溼敷或50%硫酸鎂熱敷。

  2、避免傷口裂開

  側切的新媽媽睡覺或坐著時重心都應側向傷口對側,既可以避免惡露汙染傷口,又可以避免傷口受壓,切口表面錯開。保持大便通暢。不要總躺在床上,儘量多下地走走,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喝魚湯、豬蹄湯等湯飲,?a href='' target='_blank'>懷孕晾筆澄鏌員3峙瘧閫ǔ?可防止便祕發生。在解便時,可先收斂會陰和臀部,然後再慢慢坐到馬桶上。萬一發生便祕了,也不要太用力,可暫時使用開塞露。

  3、平時多做做縮肛運動

  躺著、坐著,隨時隨地都可以做的。這樣既有助於促進擴約肌的收縮,又能夠早日恢復陰道的緊緻。

  4、要經常留意傷口,一直到產後兩週為止

  首先傷口是否疼痛,如感覺傷口疼痛,檢查傷口有紅腫、裂開、流血水、流膿等現象,最好馬上就醫,很可能是傷口感染。如果發現傷口處有小的膿包,可能是對縫合線的吸收有障礙,應到醫院請醫生將縫合線拆除,傷口就癒合了。

  順產後的15個護理要點

  1、產後就要在床上活動,如翻身、抬腿、收腹、提肛等,順產8~12小時即可下床活動。

  2、順產的產婦,分娩後4小時就要排尿,產後6小時要排出尿,24~48小時排大便。

  3、正常分娩的產婦,可以輕易在肚臍下觸控到一個硬塊,即子宮的位置。當子宮變軟時,用手掌稍施力量於子宮位置環行按摩,使子宮硬起,則表示收縮良好。當子宮收縮疼痛厲害,則暫時停止按摩,可採俯臥姿勢以減輕疼痛,若仍疼痛不舒服,影響休息及睡眠,可通知護理人員。

  4、分娩後2小時內在分娩室觀察,此期間最易出血,所以特別要注意,分娩後2~24小時在病房觀察,仍有出血的可能,你可以自己按摩子宮,能減少出血。這天會因為傷口和子宮收縮而會引起疼痛,可採取仰臥位休息。

  5、分娩是體力消耗較大的過程,會感到疲倦,會不知不覺地睡意襲來,這時要抓緊時間休息,可閉目養神或打個盹兒,但不要熟睡,因為你還要照顧寶寶,要給寶寶喂第一次奶。

  6、寶寶出生後半小時內就要給寶寶喂第一次奶,同時跟寶寶進行面板接觸。這有利於刺激乳腺分泌,對母親子宮的恢復很有好處。

  7、有些產婦看到自己的寶寶會心花怒放,情緒高漲,還有一些產婦因寶寶性別或寶寶有不好,情緒低落,甚至沮喪,這都會影響子宮收縮,引起產後出血。

  8、生孩子後會感到飢腸轆轆,可吃些不刺激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紅糖小米粥、紅棗大米粥、雞湯麵條、鯽魚湯麵葉、煮雞蛋等。吃過食物後,可美美地睡上一覺。

  9、惡露是指由子宮所排出的分泌物,產後1~3天,量多、顏色較紅,以後顏色減淡、量少,10天后呈淡黃色,一般在4~6星期會完全消失。若惡露有大血塊、惡臭或鮮血流出等異常現象,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10、護理人應富有高度責任心和愛心,多給她們鼓勵和支援,並儘早地向乳母講解早期母乳餵養的一些常遇問題,消除她們的緊張心理,使母乳餵養取得成功,有一良好開端。

  11、產婦第一次下床,可能因姿勢性低血壓、貧血或空腹造成血糖下降而頭暈,宜有家屬或護理人員協助及陪伴。下床動作要慢,先坐於床緣,無頭暈再下床。

  12、大多產婦是初次生寶寶,沒經驗,對於寶寶不瞭解而產生一種自覺沒用之感覺,如餵奶、換尿片、哭啼等,如缺少了家人和醫護人員的安慰、幫助,易引起極度緊張,感到孤立無援,再加上嚴重睡眠不足,會影響產婦產後的情緒,嚴重的會在產褥期內出現抑鬱症狀。

  13、產後由於腹壓消失、飲食中缺少纖維素、產婦的臥床都可促成腸蠕動減弱,排空時間延長,會陰切口的疼痛使得產婦不願意作排便的動作,產褥期出汗又多,以上原因均易導致便祕。故產婦在產褥期應以易消化的半流質食物為主,特別注意多吃含纖維素多的新鮮水果和蔬菜,適當下床活動,並養成每日按時排便的良好習慣。必要時可以口服蜂蜜、香蕉等,以促進腸蠕動。肛門內開塞露也可以使用,緩解大便祕結。

  14、由於會陰傷口疼痛及生產時膀胱和尿道受損及壓迫,可能在產後有解小便或解不乾淨的感覺,產婦應於產後2小時開始解小便,若解小便不通暢,請通知護理人員協助。

  15、產後24小時後即可以用熱水坐浴,幫助血液迴圈。方法是準備一個洗澡盆,放半盆水,坐泡在水中,每天3~4次,一次約10~15分鐘,泡至傷口癒合為止。浸泡前後要先清洗會陰。

  順產側切傷口護理方法

  01.不論是自然撕裂還是切開的傷口,都應該保證傷口的清潔衛生,傷口在一星期左右癒合。

  02.每次便後要使用消毒棉擦拭外陰部傷口,在大便後應該從前往後擦拭後進行沖洗,勤換衛生巾,每天用溫開水進行沖洗,

  03.為了避免傷口裂開,發生便祕時,不要用力擴張外陰部,可食用健胃消食片。

  04.拆線後三天,不要做一些下蹲或者用力的動作,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傷口破裂。

  05.護理時應注意避免傷口發生血腫,所以在臥床時應選擇側臥,最好選擇左右輪換臥位。

  06.為了避免傷口的二次感染,應該注意生理上的衛生以及保健,如果傷口感染或者化膿,及時用碘伏清理傷口,再用生理鹽水進行二次清洗。

  07.在護理傷口時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不能飲酒,不要吃太多利尿的食物。

  08.對於術後的準媽媽要保持心情愉悅,不要亂髮脾氣。

  順產產後排尿的護理方案

  1、為了刺激排尿以及避免使用導尿管,應該每15~20分鐘收縮和放鬆骨盆肌肉5次。

  2、下床排尿前,要先吃點東西才能恢復體力,以免昏倒在廁所。

  3、上廁所的時間如果較長,站起來的時候動作要慢,不要突然站起來。

  4、如果使用導尿管,產褥墊要經常更換,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約3~4小時更換一次,同時清洗會陰部。

  5、適量喝水,蔬菜水果、高纖維食物。

  正常分娩後的護理措施

  1、每日應觀察惡露量、顏色及氣味。凡是超出正常量,或色、氣味改變,以及時間的延長,均視為異常。首先是量的異常。剛剛分娩後,如果出血量增多,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產道裂傷、胎盤殘留及有凝血功能異常造成,即稱為“產後出血”,這往往在醫院發生,能得到醫務人員的及時處理而化險為夷。還有一種在分娩後2~3周以後出血量增多,甚至發生大出血,這需要產婦特別注意,往往在出院後紅色惡露一直未淨,然後突然出血量增多,可能為胎盤附著部位子宮復舊不良、胎盤胎膜或蛻膜殘留、子宮切口感染。

  其次,惡露量或多或少,色紫黯如敗醬色或洗肉色,有惡臭氣味,同時可伴有發熱、腹痛、子宮壓痛,為產褥期感染。如僅惡露時間延長,超過正常時間,量少,不伴有量的增多和色的改變,也無氣味,也屬於異常。可能為子宮復舊不良、產婦體質差氣虛、內分泌失調,也應警惕。另外,還有其他少見的原因造成的,如宮頸糜爛、宮頸息肉,甚至宮頸癌。

  2、順產和剖宮產的護理區別。剖宮產由於產婦經過手術創傷,身體虛弱,並且子宮上有創面,故其紅色惡露時間相對要長一些,產後出血量上也較順產多。另外,在發生晚期產後出血時,考慮的原因側重有所不同,順產首先考慮子宮復舊不良,胎盤附著處血塊脫落出血,再次就是胎盤胎膜的殘留,而剖宮產則首先要考慮子宮切口感染髮生的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