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癌的早期症狀

  子宮癌是婦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子宮癌包括宮體癌***又稱子宮內膜癌***和宮頸癌。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一起來看看吧!

  

  平時雖然沒有任何症狀,每年都應該進行一次婦科檢查或採用宮頸刮片的檢查方法進行普查,對早期發現宮頸癌都非常有好處。對於可疑的病人,還可以通過陰道鏡、活體組織病理檢查等方法進行檢查,以做到早期發現宮頸癌。

  早期宮頸癌多無症狀,與慢性宮頸炎無明顯區別,有時甚至見宮頸光滑,尤其老年婦女宮頸已萎縮者。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出現異常陰道流血。由於年輕婦女處於性活躍期,雌激素水平和頻率均較高,故更易以出血為首發症狀。此外,白帶增多也為宮頸癌常見症狀,約百分之80的宮頸癌患者有此症狀。

  不注意經期衛生,性行為混亂以及一些慢性宮頸疾病,如宮頸糜爛、慢性宮頸炎以及白斑、裂傷等,都和宮頸癌有一定的關係,如果能夠克服不利因素並積極治療這些慢性宮頸疾病,也是預防宮頸癌的重要措施。

  子宮癌癌症分期

  癌第零期:指癌細胞仍侷限在子宮頸上皮區內。

  第一期:癌細胞只侷限在子宮頸部位。而從第一期開始,癌症已經開始有了侵犯的現象。

  第二期:癌細胞已經侵犯到陰道的上三分之二或是子宮旁的結締組織。

  第三期:癌細胞已經侵犯到陰道的下三分之一,或是已經侵犯到了骨盆腔。

  第四期:癌細胞已經突破生殖器官部份,或是已經超過了骨盆腔的範圍而直接侵犯了直腸或膀胱,甚至發生了遠端的轉移。

  侵潤性子宮內膜癌可分為侷限型和瀰漫型兩種。

  侷限型腺癌:大多數宮體癌,腫瘤開始為宮底或宮角部的無蒂或有蒂的腫物,其質軟、脆,表面可能發生出血、壞死、潰瘍或感染。此型病灶雖小,但侵潤肌層遠比向周圍擴散為快。

  瀰漫型腺癌:腫瘤沿內膜層蔓延,可侵犯內膜的大部或全部,常呈不規則息肉狀,浸潤肌層較晚;子宮較大且較早表現。病變可沿子宮向下蔓延侵及子宮頸部管。

  子宮癌高發人群

  肥胖者

  肥胖是造成子宮癌的主要因素之一。早在19世紀60年代就有人調查發現子宮癌患者的平均體重比對照組高13%。到1980年,肥胖與內膜癌的關係得到了進一步肯定。肥胖者體內脂肪過多不僅增加了雌激素的儲存,也使雌酮合成增加,而雌酮合成增加被認為是子宮內膜癌的致癌因素。因此,如果體重在不長的時間內連續增加22公斤,或超過正常體重的40%***被視為警戒值***時,就應當注意控制體重了。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可以提高患子宮癌的機率。對於糖尿病患者或糖耐量不正常者來說,患子宮癌的危險性比正常人增加2.8倍,而內膜癌患者中也有3%?17%同時是糖尿病患者。

  高血壓患者

  在對子宮內膜癌患者的調查中發現,約有1/3的人患有高血壓,而高血壓患者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往往比正常人群高1.5倍。

  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壓並存者

  由於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壓可並存於子宮癌患者,因此常稱此為“子宮癌的三聯症”。對於患有此三種疾病的中老年婦女,其罹患內膜癌的機會將大大增加,應當引起警惕。

  月經不調患者

  子宮癌患者中經紊亂、量多者是正常女性的3倍。月經不調多由於卵巢不能正常排卵引起,因此也不能正常產生孕激素。子宮缺乏孕激素影響,造成增生性改變,最終可能引起癌變。

  初潮早與絕經遲者

  12歲以前初潮者比12歲以後初潮者,子宮癌的發生率要高60%。子宮癌患者的絕經年齡較正常女性可以晚6年以上。在52歲及以後絕經者,患子宮內癌的危險比49歲以前絕經者可增加2.4倍。因此,初潮過早和絕經延遲都會使女性行經年齡延長,從而增加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

  未育者

  受地位、壓力等因素的影響,不育或晚育正日益成為現代女性的時尚之舉。然而,子宮內膜癌多發生於未產或不孕症患者。40歲以下的子宮內膜癌患者中6***%為未產婦。未產婦比經產婦的子宮癌發生率高三倍。因此,正常的孕產不僅對維持女性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同時對女性的生理健康也有重要意義。

  卵巢疾病患者

  多囊卵巢綜合徵,功能性卵巢腫瘤等疾病都會造成雌激素對子宮的長期刺激,增加患病可能。[1]

  長期應用雌激素的患者

  出於醫療或其他原因,長期使用雌激素也會導致子宮癌發生,其危險程度與服用激素劑量的大小、服用時間的長短、是否合用孕激素、中間是否停藥以及病人的特點都有關係。

  有家族史的人

  家族成員中有類似疾病的,也會使患子宮癌的機率增大,約20%的子宮癌患者有家族史。

  X射線暴露史者

  有X射線暴露史者,患子宮內膜癌的概率較無X線暴露史者高

  與飲食習慣有關

  攝入脂肪過多者發生子宮內膜癌的相對危險性增加,而蔬菜和水果具有保護作用,使相對危險性下降。脂肪有儲存雌激素的功能,將導致子宮內膜發生增生甚至轉化成癌變。